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5-06-17徐晓丽
徐晓丽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可以运用其来解决,从而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微课;信息技术;应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全新的“微”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热点。如果将其运用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将会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即培养学生对信息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
1.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差异较大
受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生活环境及学生自身素质差异的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起点明显不同。有的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加上小学、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对硬件组装和一些网络连接技术都有所了解,熟知一些常用软件,并能进行简单运用。而有些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在小学、初中仅有的信息技术课上才使用键盘鼠标操作,提到常用软件只知道学过但不知怎么用,并产生惧怕心理。对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来说,对学生的基础要求较高,知识面较广,所涉及的软件也较多,因此课堂中就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弱的“吃不了”。这就使得老师不断重复讲解基本操作,影响教学进度。
2.学生的自主探究得不到落实
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遇到问题及时引导、指点、解答。实际教学中,一位教师同时兼顾5~8人都非常吃力,别说一个班的40多甚至50多人。因此,教师不得不采用常规模式,前半节讲解、演示,后半节模仿、练习,这样基本没有时间自主探究完成一个作品,更不能实现自主探究学习。
3.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体现
信息技术课上,我们培养学生获取、加工、表达、交流、评价信息的能力,而在加工、表达、交流信息中需要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内容选择适合的信息工具,采用不同风格的表达方式,体现作品的艺术表达力。然而,由于教师的讲解时间过长,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加上一周只有一节课,好容易培养的兴趣刚刚激发,却要待到下节课继续,而一周后再次上课时,前一节课的内容基本忘光,灵感也会全无。另外,为了照顾基础薄弱的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又占用了老师一部分时间。因此,老师根本没有时间来指导学生进行作品艺术加工,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也无法体现。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微课的优势
微课,多以微视频形式体现,具有时间短、目标明确、内容短小、学习主题相对独立等特点。信息技术教学中,它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1.在微课制作方面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师无论是使用录屏软件还是在拍摄后进行后期制作,都要比其他学科的教师占优势,无需进行专业培训,自学完全可以,技术上几乎无障碍。
2.网络化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微课的实施
信息技术课通常在机房进行,网络化的教学平台为微课的应用提供了硬件支持。学生可以随时观看,随时暂停,可以边学边练,有助于学生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自主学习。
3.微课可以减少重复性劳动,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更多保障
信息技术教师的课时量一般是10~14节,这样看来,同一内容每位教师至少重复十遍。这样不仅会消耗老师们的精力,也会使老师们失去耐心。再加上新课以外的基础内容,重复率可想而知。如果老师们将新课及新课所涉及的相关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就可以大大提高上课效率,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微课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信息技术能力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还可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点,增强学习效果。
2.微課时间短,知识点独立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
网络课堂讲解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电脑屏幕上,而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很少,精力集中的时间也较短,而微课恰恰能弥补这一缺陷,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运用微课可以改变课堂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微课的运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按照教师的要求预习,课上进行探究和研讨,遇到问题教师辅导,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对学习内容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并对不理解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深入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呼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2]李龙.论“微型学习”的设计与实施[A].电化教育研究,2014.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