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数学结论的拓展及其应用

2015-06-17杨晓俊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边垂线等腰三角

杨晓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见到这样一个性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关于此性质的证明有如下两种方法:

方法1:如(图1)利用面积,连结AP,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等于大三角形面积可得。

方法2:如(图2)截长,作PG垂直CD于G,易证PE=DG,后证三角形CPG与三角形CPF全等,可得CG=PF,即得。

该性质是教学中经常遇见的命题,但是对该命题进行研究,发现该性质可以作如下拓展:等边三角形内(含边)任意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等于等边三角形的高。

对于这个拓展命题的证明,我们可以仿照原命题的证明方法进行,这里从略,下面主要列举原命题和拓展命题在数学竞赛题上的应用。

例1.如(图3),在矩形ABCD中,O是对角线AC,BD的交点,AB=3,AD=4,P是AD边上的一个动点,且PE⊥AC于E点,PF⊥BD于F点,则PE+PF=

解:作AG⊥BD于G点.在Rt△ABD中,BD=5.

∵△ABD是直角三角形,且AG是斜边BD上的高,

∴S△ABD=AB·AD=BD·AG,AG=2.4.

由四边形ABCD为矩形,可知OA=OD,即△OAD为等腰三角形.

∵P是底边AD上的任意一点,且PE⊥AC于E点,PF⊥BD于F点,根据原命题有PE+PF=AG.即PE+PF=AG=2.4

例2.如(图4),已知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N,ND⊥BC,NE⊥AB,NF⊥AC,D,E,F都是垂足,M是三角形ABC中异于N的另一点,若P1=ND+NE+NF,P2=MD+ME+MF,那么P1與P2的大小关系是

解:设△ABC高为h,过M点分别作BC、AB、AC的垂线,垂足分别是D′、E′、F′

∵N是等边三角形内一点,NE⊥AB,ND⊥BC,NF⊥AC,

根据拓展命题有NE+ND+NF=h=P1,同理MD′+ME′+MF′=h

又∵MD′≤MD,ME′≤ME,MF′≤MF(三个等号中最多有一个成立)

∴P1=NE+ND+NF=MD′+ME′+MF′

∴P1

例3.如(图5),等边三角形ABC内有一点P,过点P向三边作垂线,垂足分别是S、Q、R,且PQ=6,PR=8,PS=10,求△ABC的 面积。

解:设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高为h,

则根据拓展命题有h=6+8+10=24

a2=()2+24×24 a=16

∴S△ABC=×16×24=192

例4.如(图6),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从点P作三边的垂线PD、PE、PF,点D、E、F是垂足,则=

(A) (B) (C) (D)

解:设等边三角形边长为a,高为h,

a2=()2+h2 a=h

根据拓展命题有=×=.

例5.如(图7),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60°,AB=AD=CD=2,E是BC上任意一点,EM⊥BD,EC⊥AC于N,求EM+EN的值

解:在等腰梯形ABCD中,AB=AD=CD=2,∠ABC=60°,

则容易得BC=4,∠BDC=90°,

OB=OC,从而根据原命题有EM+EN=CD=2

学习数学,不能只记忆书本上的几条定理,应该将例题、习题中反映的性质做深入研究,争取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这种学习方法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朱克祥.初等几何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103-01-01.

?誗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三边垂线等腰三角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三角形中线与高之间的三个几何不等式
九点圆圆心关于三边的对称点的性质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怎样构造等腰三角形
走三边
如何构造等腰三角形
这里常有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中讨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