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赏识叩开学生的心扉

2015-06-17曹瑞娜

新课程·中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职员眼光陶行知

曹瑞娜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我们深信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是真正的教育。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陶老的这番话意思就是要求教师一方面要走近学生,与其“共学”“共事”;另一方面更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人与人隔阂完全打通”,进行“真正的精神交通”“共修养”。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真诚合作,不受学生喜欢的教师,学生是不会与之有默契配合的。“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是给予学生的一种尊重与平等,是在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才会敞开心扉,与教师进行心灵的对话,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学任务。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走近学生,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感受学生的感受,体会学生的体会,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

一、教师必须了解教学对象——学生

要想成为学生喜爱的教师,就必须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我们每位教师都当过学生,有过学生时代的酸甜苦辣。当我们成为教师后,是否还有过学生时代的体验呢?况且时过境迁、社会变化、观念更新,教师又是否了解和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呢?当前学生最喜欢什么等问题,这些都要求教师到具体的教学中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师赢的学生的信任,从而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要懂得欣赏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是多数教师走近学生的“法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接触。”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不同眼光看待不同的学生。对学生而言,当教师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并寄予其某种较高的目标值、期望值时,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潜意识地靠近这一目标,从而超过了以前的表现;而当教师用厌恶的眼光看待学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上进的动力。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灵性、活生生的人,有着同成年人一样的情感世界,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自尊心和荣誉感。如果师生关系中没有真诚的欣赏,任何学生都可能失去自信心,教学的天空将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三、要热爱学生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就得热爱学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础。不论对待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应给予等同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事实上,并不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身上没有优点,中等生没有转化的条件,而是有些教师缺少对这些学生全面的了解和真诚的爱。无论哪一种教育方法,都需要施教者捧出爱心,有了爱心,方法才灵验。陶行知曾经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要善于赏识学生,善于激励学生,相信学生,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陶行知先生说过:“人才的幼苗要从小培养,如果家庭里、学校里、铺子里的孩子,在小的时候,已被发现有特殊的才干,那么,立刻就应该给他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使他欣欣向荣。”让每一颗金子般的心灵都闪闪发光。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对陶行知先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对教育的最好写照。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更应该在陶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思想光辉照耀下,真正做到与学生零距离地接触,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理应是新时期教师的一门必修课程。

编辑 郑 淼

猜你喜欢

教职员眼光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陶行知·师生
群众中的肃反与肃反中的群众——1955年顺义县小学教职员肃反运动的典型考察
心态决定眼光
刮目相看
看医改 医患各有眼光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想着孩子的眼光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