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2015-06-17汪婷婷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4年23期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汪婷婷

【内容摘要】创新需要怀疑,怀疑要敢于批判。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生物教学中的实例,分析批判性思维的涵义及其重要性,浅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生物教学 批判性思维 能力培养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即批判地进行思维,意味着利用恰当的评估标准确定事物的真实价值,形成有充分根据的判断。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我们常停留在唯分数的层面上,很少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常感叹:“刚学生物时,很轻松,但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加,学来学去就糊涂了”。这一困惑的成因是学生只知道背记学习内容,而缺乏足够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和能力,接受的信息多了,却不懂得分析和筛选,时间久了就会造成学习障碍。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适时培养学生获得更好的批判性思维意识,帮助他们获得批判分析的技巧。

一、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批判性思维特别提倡的是怀疑精神,当今世界是个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这一切都在呼唤着思维的创新。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和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大胆质疑和批判,才会有创新观点的提出。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良好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完善学生的能力。

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1.培养学生敢于批判的精神

敢于批判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要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人都有发现、创新的可能,要树立敢于挑战、质疑、批判的精神。

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敢于批判的意识。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传统观念,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往往就能做出创造性的发现。达尔文敢于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提出质疑,有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斯塔林和贝利斯敢于质疑沃泰默“胰液的分泌是神经调节”才发现了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体液调节,并发现了第一种激素——促胰液素。

其次,教师要树立学生敢于批判的勇气。“不要怕犯错,要敢于说出错”。我在讲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时,故意表述成“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课堂上马上就活跃起来,“有些原核细胞也进行有氧呼吸,但原核细胞是没有线粒体的”,“就算是真核细胞这句话也不对,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各种讨论不绝于耳,尽管有些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他们及时发现和指出错误的勇气是可贵的,应予以鼓励表扬。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感到畏惧,当他们有了新的想法,也能敢于表达,敢于批判。

2.挖掘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素材

《生物课程标准》提出:教材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中“问题探讨”、“旁栏思考”、“思考与讨论”、“资料分析”、“技能训练”、“课后练习”等内容的设计,利于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已明示的批判性思维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1.这两组实验条件有何异同?2.这个实验是否不严谨?

学生分析得出相同点:两组均是单侧光照射,两组所用胚芽鞘均是同种植物的且长势相同,不同点:两组中一组有尖端,另一组没有尖端;一组有琼脂块,另一组没有。通过分析,学生发现两组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一个是尖端,另一个是琼脂块。这背悖于单一变量原则。从而提出疑问:该如何排除实验中琼脂块这个变量的干扰呢?学生思考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完善补充实验设计,增设一组实验:选用相同的胚芽鞘去其尖端,在切口处放上未处理的琼脂块并用单侧光照射。

最后,我们要利用教材中的错误之处,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改进。如在学习内环境概念时,为了理解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本“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图解,其中多了一处淋巴指向组织液的箭头,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有的同学表示这图没有问题,这个箭头可以表示像水这样一类特定的小分子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双向渗透;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图有问题,即使是水也不会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组织液。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大家一起寻找资料,从淋巴的形成、毛细淋巴管的结构、淋巴的去路、淋巴与组织液的关系发现:组织液与淋巴的压力差是促使液体进入淋巴管的动力。淋巴管特殊的结构确保淋巴不可倒流,这决定了淋巴循环是单向的。淋巴循环起始于毛细淋巴管盲端,汇合到淋巴管,最后终止于左右锁骨下静脉。它是一种有始有终的“定向运动”。淋巴不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进入组织液。因此教材图中这个错误箭头应该去掉。

由此可见,凡是能启发学生批判性意识的教材内容应当充分利用,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提出质疑,通过互动拓展来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意识与能力培养。

3.活用教学方法,加强批判性思维培养

课堂是教师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给学生提供批判性思维的“智慧工具”——教材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应当形象直观:可以是一部短片,也可以是一幅图画等,以此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还要融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在学习免疫调节时,学生们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方观点为“细胞免疫重要”,反方观点为“体液免疫重要”。辩论中,学生围绕特异性免疫的基本过程、作用及意义等方面问题,用事实、概念和推理来维护自己的观点。辩论时,学生在自由、没有压力的辩论中倾听别人的意见,彼此坚持各自的立场、修正对方观点。辩论结束,教师作客观评价,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抗感染免疫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这样地辩论优化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设立具有批判性思维价值的问题。有效提问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创造思维环境有助于学生展开批判性思维。如果问题过于乏味就会使学生失去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兴趣。在相关概念辨析中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设计问题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例: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②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④以R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⑤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⑥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④⑤ D.⑤⑥

本题立意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考查病毒与细胞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是渗透概念辨析的基本方法——排除法,根据病毒与细胞生物之间的本质区别就可以判断③是错误的,根据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与相同点就可以判断①②④是错误的,得出正确选项D。本题通过对病毒、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知识点辨析,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态度,有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生物教学中除了加强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习惯于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这样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思路也就更灵活宽阔。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当今国际科技竞争激烈,学生的能力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与希望。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有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使他们勇于批判、勇于创新,为国家、民族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粟莉. 论教师在批判性思维培养中的角色,《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4).

[4] 曹虎. 中学生物学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生物学教学》,2001.26(11):10-11.

[5] 杨武金. 逻辑和批判性思维[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 刘恩山、汪忠.《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北城中学)

猜你喜欢

批判性思维生物教学能力培养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将批判性思维融入英语专业阅读课程的教与学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