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中“体验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探微

2015-06-17

现代教育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体验学习溶液探究

孟 丹

(安徽省阜阳市第五中学,安徽 阜阳 236032)

一、“体验学习”的内涵

“体验学习”的“体验”来源于杜威的“经验学习”,但“体验”这个词的内涵显然比“经验”要丰富。“体验”一词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被多次提及,如“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体验性学习目标”、“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体验和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学生亲身经历并进行反思;作为活动的结果,即学生通过反思收获了知识和情感。所以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反思性。它既包含了学习的结果——经验,也包含了学习的思维过程——反思。因此,体验学习的内涵为: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方法和情感的学习方式。体验学习虽然认同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但并不是单纯的关注在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强调对体验的总结和反思,强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在反思与体验中获得持续性的发展。所以,我们可将体验学习视为“做中学”和“思考中学”的结合。

二、“体验学习”的实践

我们强调学习中的体验,体验后的反思,提出“体验学习”教学模式,要求“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自由体验、感受,使原来平面的知识在个体的心灵中变得立体,亲身体验发现新知的成功喜悦。下面是本人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中对“体验学习”化学教学模式的一次探索。

1.情境创设之初体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中学阶段重要的定量实验,这个内容被安排在鲁科版教材《必修1》的第2章,是以任务的形式给出:利用实验室中的固体氯化钠,配制0.1LNaCl溶液,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为0.4mol。当这个任务抛给学生的时候,学生不得不去思考:如何做到呢?学生首先联系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分析:配制0.1L含NaCl0.4mol的溶液,首先应该取0.4molNaCl,由计算得知应该取23.4gNaCl固体,那么加入多少水恰好使溶液的体积为0.1L?用量筒量取?在烧杯中直接加水至0.1L……这些方案可行吗?实践出真知,学生动手实验检验所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当学生发现已有的仪器不能完成这个实验时,就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此时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导引”并观察容量瓶的构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带着探索新知的兴趣,很快就总结出了构造特点:细颈、梨形、平底,并进行了口头展示。

2.进入主题之全程体验。通过初体验,学生已经找到了能够顺利完成该实验的有力仪器——容量瓶,这个时候老师不必多说什么,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实验,但还是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的安全并提示体会该实验过程。不到十分钟,所有同学就完成了该实验。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与总结实验步骤,并请最先整理好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出其小组实验步骤。展示如下:

刚一展示完,立即有同学进行质疑:小烧杯和玻璃棒要不要洗涤?洗涤如何处理?溶解后的溶液能立即转移入容量瓶?如果是一些在溶解时会吸热或放热的物质也能直接转移吗?如果用的溶质是液体,又该怎样处理呢……同学们投入了热烈的讨论中,智慧的火花在不断地碰撞。真理越辩越明,在同学们的争论中实验步骤就逐渐明朗了:计算→称量→溶解→冷却→转移→洗涤→定容→摇匀。亲身体验胜过空洞的说教。实验步骤一梳理好,实验过程所使用的仪器及其在实验中的用途就不言而明了,同学们在2~3分钟的时间内就整理好了。

3.拨云见日之终极体验。任何实验都会产生误差,那么在这个实验中,会产生哪些误差?它们又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了提高效率并使讨论更有目的性,这次每个小组仅选择实验中的一个步骤去针对性的分析,并将最终讨论结果进行展示。同学们的展示如下:

一组:称量时,托盘天平使用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如果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将会使称取的固体质量偏少,从而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

二组:溶解时,应用玻璃棒小心搅拌以防液滴外溅,否则会使浓度偏低。

……

七组:定容时,目光保持平视与刻度线、液面凹液面的最低点应三点一线。如果仰视液面实际已在刻度线上方,则体积偏大,浓度偏小。俯视时则相反使浓度偏高。

……

虽然每组只针对一个步骤进行分析,但一展示完立即就有别组同学进行质疑。如,药品与砝码放反了,就一定会使药品质量偏少吗?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同学们的兴趣。经过一番争论,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如果药品与砝码放反了,若没有使用游码,则没影响;若使用了游码,则偏少。

不需赘诉,一个又一个真知灼见就这样在同学们的亲身体验中产生,在同学们的你争我说中升华。

一节课在同学们高度的参与中很快结束了,最后的时间留给同学整合、整理。

三、“体验学习”的思考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不难看出“体验学习”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获得足够的第一手材料,进而引发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甚至争论,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使学生合作的情感和意识得到升华。正所谓“体验学习”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体验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探究活动获得亲身体验,注重知识获取的过程,强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要营造民主、平等、开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留有继续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课改的序幕刚刚拉开,我们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征途上,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必须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受、体验和内化,而“体验学习”化学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81.

[3]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4]瓦西留克.体验心理学[M].黄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张华,钟起泉.经验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6][瑞士]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猜你喜欢

体验学习溶液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象外之象——牛健哲《溶液》短评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溶液』知识全解读
解读“溶液”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基于省级精品教材多元自主学习平台的螺旋上升学习研究
漫谈小学语文体验性学习的策略与途径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体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