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的和谈

2015-06-16

西藏人文地理 2015年2期
关键词:野牦牛牧户羌塘

目前羌塘已建立起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保护管理体系。保护区成立20年以来,藏羚羊保护效果显著,种群数量逐步恢复,藏原羚、藏野驴、野牦牛、棕熊等物种数量也呈上升趋势。同时羌塘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也面临着新挑战——人与野生动物的冲突。随着保护区内人口与家畜数量的增加,以及与此相伴随的草场质量不断退化,人类活动不断向草原更深处扩张,人类与野生动物的交集不断扩大,导致人与野生动物之间资源竞争不断加剧、人兽冲突迅速增多。

有一个地方,蔓延到天际的草原肆无忌惮地冲撞着你的眼球,“白屁股”(即藏原羚,因臀部毛色呈心形白斑而得名)在阳光下悠闲漫步,身姿矫健的藏野驴在不远处跑过扬起一阵沙尘,威武强壮的野牦牛在皑皑雪山脚下纵情奔跑,午后藏羚羊聚集在湛蓝的湖边饮水,还有蓝天白云下憨厚的旱獭、机敏的鼠兔、霸气的大鵟,踱步觅食的牛羊、喝着酥油茶的牧人、睡得安详的牧犬……在这里,所有的生物不分种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安详的大地,这里是美丽的羌塘草原,也是我们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简写为WCS)决心要守护的地方。

西藏自治区自2006年起开展野生动物肇事损失补偿工作,据西藏自治区林业厅消息,八年来已投入3.4亿元为野生动物扰民买单。现金补偿固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然而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野生动物肇事问题:人兽冲突并没有得到控制,更加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谁来为人兽冲突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买单?

为了更好地缓解人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WCS将社区协议保护模式引入羌塘保护工作,与当地社区和基层政府签订社区激励协议(Community Incentive Agreement,简称CIA),明确协议各方保护职责,并为社区提供帮助和补偿,充分发挥当地社区的作用,守护牧民与野生动物共同的家园。WCS选择阿里地区古姆乡森多村、那曲地区嘎措乡为项目试点,如果CIA项目模式在羌塘得以成功推广,政府也可能从中找到有效的人兽冲突解决方案。

2013年8月,我们分别与两个项目试点的基层政府、相关牧户签订了合作协议,主要保护对象是西藏棕熊、藏羚羊和野牦牛,旨在缓解牧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为关键物种留存不受干扰的栖息地,同时协助社区发展“野生动物友好型生计”。

这也是我和晓星自7月中旬入职以来第一次来到羌塘草原。当看到我们的司机丹增师傅开车时连一只鼠兔都会小心避让,看到藏羚羊和藏野驴就在牧民帐篷不远处悠闲地觅食、休息,西藏棕熊、野牦牛、雪豹骁勇的行迹也散布其中,星星点点的湖泊和溪流涓涓滋润着这片辽阔大地,还有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与牧民对我们项目工作的热情与配合,我们就对羌塘野生动物保护充满了信心,相信当地社区和我们能够让共同这片草原保持她的美丽与宁静。

人熊冲突预防机制研究与实践

“我现在看着我家的大门,就觉得很伤心!”一位牧户在古姆乡政府招待所里向我们绘声绘色地描述棕熊破坏自家房屋的经过。洛桑,58岁,他印象最深刻的是2010年藏历8月的一次棕熊到访。那天,一头棕熊趁着屋子里没人,闯了进去,弄坏了家里的3扇门、3扇窗户,大米、面粉、白糖、清油等,还有4 件新做的藏袍(用羊羔皮缝制的,一件售价七八千元不等)。

棕熊还把洛桑抓起又放下,反复三次,所幸洛桑并没有受伤。现在说起来,洛桑依然很激动,“我当时气的很,开了摩托车追,想打死棕熊。但被孩子们劝下来了,说不能打。”洛桑还有一处房屋被棕熊在墙根挖了洞,房子垮掉,已经不能住人了。

以上是2013年6月份WCS工作人员赵晓艳在牧户访谈时记录的人熊冲突案例。在羌塘草原,棕熊袭击家畜、破坏房屋并偷窃食物的情况经常发生。人熊冲突不仅给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造成了牧民对棕熊保护的抵触情绪。并且有研究表明,如果人类食物更容易获得,会导致野生动物的行为发生改变,导致野生动物死亡率升高、种群退化等诸多问题。

WCS自2008年开始关注人熊冲突预防机制的研究与实践。牧户主要通过养狗、驱赶和加固门窗应对,普遍反映用网围栏、刺铁丝等加固门窗有一定效果,在牧户访谈与讨论的基础上,我们最终决定采用防护网围栏防御棕熊,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牧民的欢迎。此次在项目试点修建防熊围栏,作为社区履行保护义务的激励。

社区的智慧:防熊网围栏建设

8月18日,我们在拉萨市郊区堆龙德庆县进行围栏材料验货。姑娘们主要负责材料计数等辅助工作,高原的骄阳热烈地拥抱着大地和人们,960套螺丝、280根支撑杆绝对让人数到头发昏、嘴抽筋。姑娘们已是不惧烈日,我们的两位老男孩更威武——工人们不慌不忙的速度实在令人担忧,于是老赵和康康身先士卒,其勇猛不在工人之下。

运输卡车与我们在措勤县境内擦肩而过,之后终于在8月22日与我们相聚古姆乡。由于正值改则县赛马节期间,索南村长只找到四位牧民卸货,其中还有一位瘦弱的藏族小男孩。于是我们“下得了厨房”的汉子和妹纸们又充分展现了他们“扛得了铁门”的飒爽英姿,本来有几位藏族大姐站在一旁好奇观望,后来也加入了我们浩浩荡荡的搬运大军。

8月28日,轰轰烈烈的围栏建设运动正式开始了。

第一天我们在嘎玛查扎(森多村的小片地域)做示范,指导牧户建了三户围栏。你如果在场就会发现每一个牧户都是建筑师——因为围栏主要是防护房屋尤其是门窗,所以我们最初的设计是围栏紧贴墙壁,牧户提出这样的围栏会妨碍开窗户,决定使围栏从墙角到大门呈一定斜角;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角柱砸歪、角柱角度不对的情况,角柱砸歪他们就在角柱底部进石头来矫正,柱角度不对他们就将支撑杆顶部砸歪以适应角柱;除了在房屋四周缠刺铁丝防止棕熊从房顶进入外,他们还提出在围栏和大门上缠刺铁丝以增强防护。当天超夏玛(森多村的小片地域)的牧户决定自己建围栏,建好后再请我们过去验收。

第二天夏加和老赵去改则县里修打桩器,三位姑娘和嘎玛查扎的牧户一起干活儿。结果才建完第一户,卡车就悲催地坏了,将近三个小时的修理未果,决定晚上住附近的羊圈里。幸好夏加和老赵及时赶回来营救我们,又幸好我们去山顶找信号打电话时,他们刚好开车经过有信号的地方。当我们回到小小的村招待所,感觉像回到了五星级大宾馆。

第三天我们找到嘎玛查扎的牧户时,他们已经快建完第二户围栏了,不仅围栏建得有模有样,而且分工明确高效。牧户们说三位姑娘风吹日晒太辛苦,建议等他们建好后再请我们验收。三位姑娘在欣慰的同时,也有些小小的失落,怎么觉得自己被嫌弃了?

牧户们自己建的围栏到底如何?看验收时老赵的笑脸就知道啦!

草场围栏对藏羚羊种群影响研究

2004年那曲地区草原网围栏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与2005年国家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退牧还草工程实施管理的意见》,全面推动了羌塘草原的围栏建设。曾经一望无垠的辽阔草原,被草场围栏划分成很多小块,藏羚羊面临的主要问题即是草场围栏造成的栖息地破碎化。驱车奔驰在羌塘草原上,不难看到藏羚羊在围栏附近徘徊不敢通过的情况,藏羚羊在通过围栏时被挂伤挂死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栖息地破碎化对藏羚羊种群的长期影响还无法预测。

2014年5月20日,根据青海省曲麻莱县巡护人员观察,有600多只待产藏羚羊因网围栏阻隔无法前行,经各方协商拆除总长度为200米的两处网围栏,受困的600余只藏羚羊得以顺利前往可可西里腹地产仔。我们项目试点的野保员也曾遇到过严重的围栏影响:卡雄牧场是藏羚羊迁徙必经之地,在2012年6月底一次巡护中,发现一小群藏羚羊无法越过围栏,已经生了七八只小羊——冬季恋爱时还是一望无垠的草原,短短半年就多了这恼人的铁丝网,藏羚羊一定不能理解吧?

我们与当地社区协商,在藏羚羊迁徙通道以及活动频繁的地区,每隔一定距离对草场围栏加以适当改造,利于藏羚羊跳过或钻过。设置野生动物通道只是我们保护藏羚羊免于围栏伤害的初步尝试,接下来我们会监测藏羚羊对野生动物通道的利用情况,开展草场围栏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影响的研究,以确定行之有效的保护行动。

9月1日,索南村长和我们一起来到藏羚羊集中分布区。索南村长作为森多村野保员,早在当初修建围栏的时候,就已经为藏羚羊留了通道;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合理增加了野生动物通道的密度。同时我们设计了藏羚羊监测表格,并树立野生动物通道标示牌,请野保员监测草场围栏和野生动物通道对藏羚羊的影响。

家野牦牛冲突预防机制研究与实践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最受威胁的物种之一,在过去三十年里种群数量下降了30%以上,因为缺乏研究与保护行动被称为“保护遗漏的物种”。据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专家刘务林与WCS首席科学家乔治·夏勒1984年-1994年的调查,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牦牛约 7000-7500头,占全球野牦牛总数一半左右。事实上,羌塘北部存在数个规模大概在300-400头的野牦牛种群。

在羌塘西北部的无人区附近,野牦牛也是造成人兽冲突的物种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深入,家牦牛与野牦牛栖息地重叠越来越严重,野牦牛袭击人畜、混入家牦牛群、拐带家牦牛、与家牦牛杂交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这不仅给牧民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更是对本已岌岌可危的野牦牛种群造成基因污染。

曾经野牦牛会被牧民的吆喝和汽车喇叭声吓跑,如今有经验的野牦牛甚至已经对森林公安的恐吓性枪声免疫,2013年嘎措乡就有一位牧民被野牦牛顶伤而住院一个月。嘎措乡的西亚尔雪山附近牧场是二村放牛小组的夏季牧场之一,也是野牦牛活动频繁、家野牦牛冲突最严重的地方。我们与当地社区协商,将该牧场划为季节性禁牧区(在野牦牛交配季节,禁止在该牧场放牧),并组织进行效果监测。

为了对项目效果以及野生动物情况进行监测,我们组织了一支由防熊示范户、放牧小组、野保员以及乡村政府人员组成的本土监测队伍,分别设计了针对西藏棕熊、藏羚羊以及野牦牛的监测表格。

10月18日,是2013年最后一次进入羌塘大草原,主要是对社区监测队伍进行表格填写、监测设备使用等能力培训。此外,我们在项目点开展电影放映、有奖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的环境教育,参与者有基层政府人员与社区监测队成员,还有淳朴的牧民与可爱的孩子们,让大家了解生活在羌塘的野生动物。我们还专门针对不同人群制作了《棕熊防护手册》、《西藏野生动物扑克》、《羌塘管护员鸟类识别手册》、《羌塘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手册》等一系列藏语版宣传画册。

冬日的草原是苍茫的一片黄,连太阳都失去了往日的热情,天气严寒干燥,氧气也更稀薄。晓艳一到双湖就开始流鼻血,第二天下雪,康康也开始头疼,接下来大家都有或多或少的高原反应。然而严寒缺氧都不能扑灭我们的一腔热情,尤其是想到寒冷的冬季是藏羚羊恋爱的季节,那时野保员几乎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出去巡护,我们更加坚定了和当地牧民共同守护羌塘的决心。

在牧区出差的日子,虽然断电又缺水,虽然半路坏过车,但也有李乡长邀请我们去他家看《中国好声音》,也有索南村长在他的游牧帐篷里请我们吃饭喝茶,还有香浓的纯天然牛奶和酸掉牙的手工酸奶,还有牧民们一张张热情淳朴的笑脸……留给我太多回忆,美丽的羌塘,我们再见。

猜你喜欢

野牦牛牧户羌塘
生计资本对牧户牲畜养殖规模决策的影响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羌塘禁区
基于草场生存评估模型的阿巴嘎旗北部牧户草场退化现状及原因分析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濒危野牦牛的分布、种群、致危因素及保育
羌塘盆地可控震源采集试验分析
野牦牛 可可西里的最后守望者
西藏南羌塘盆地侏罗系海平面相对变化初步分析
玛依岗日的野牦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