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眼视光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5-06-16刘丽清薛娇杨福利张楠
刘丽清 薛娇 杨福利 张楠
眼视光学专业是一个社会紧缺的专业,人才需求量大[1]。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积极发挥独立学院灵活的办学机制所带来的优势,在专业设置上充分依托天津医科大学的优质资源,于2005年开设眼视光学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院眼视光专业一直遵循的办学思路。为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市场化发展,我院创造性地开展了具备地方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高校与行业契合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企共赢。
一 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
为培养“医技复合技术技能型”眼视光学技术专业人才,完成学生完整的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医疗单位和眼镜企业共同构成合作企业,我校选定天津市眼科医院及北京宝岛眼镜公司联合办学,并与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办学的协议,得到了双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鼓励。天津市眼科医院规模大、分科齐全,拥有国际上先进的眼科诊疗设备和技术,企业文化底蕴深厚,我校与之实行联合办学,努力构建眼视光学专业校企合作的平台,共同研究和改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出一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路子,开创了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
二 推进课程改革及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在以往办学过程中,基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等因素,导致学院的办学质量与企业的需求相脱节。为突破这一瓶颈,根据眼视光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经济、社会需求,我们邀请企业共同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新的教学计划修订后,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课时,同时增设了“验配实用技术”课程,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的能力,特别是在渐进多焦点眼镜的验配、眼病相关的屈光矫正、异常双眼视诊断与视觉训练等方面,培养学生更强的临床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教学与行业的对接,对于眼视光学专业课程,逐步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即院内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交叉授课,双方优势互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三 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验室建设
以实验室建设为教学改革突破口,丰富实验教学内容,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眼视光系实验室筹建于2008年,现有专业实验室5间,包括眼镜加工实验室、角膜接触镜实验室、屈光验光实验室、实训室以及综合检查实验室,总面积达540m2,设备资产总值130万元人民币,并配有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实验仪器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可以基本满足本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实训操作的需要,也可满足对外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验光员、定配工)的需要。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自2011年起,我们定期开放实验室,并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并由专业老师进行辅导,从而弥补课堂教学时间和设备有限的缺陷,更好地提高实验技能。
2011年建立了由企业投资的仿真验配实训室,并安排企业优秀员工对学生进行实习培训,让学生提早了解眼视光工作流程,包括门市接待、问诊、验光、配镜等一系列流程,很多都是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再到专业工作岗位的相互融合,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 推进“双证书”教育模式的深化
眼视光技术领域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主要有“眼镜验光员”和“眼镜定配工”,其内容基本涵盖了验光配镜工作过程的主要技术含量[2-3]。这两个工种已经纳入2000年国家实施行业准入制度首批的90个工种内。通过校企联合办学,利用企业贴近生产的特点,将职业资格的标准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在知识和专业技能上达到“高级眼镜验光员”和“高级眼镜定配工”的技术水平,毕业生在完成基本学业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上升,特别是近几年的毕业生,100%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率持续100%。“双证书”模式提升了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实用型眼视光学技术专业人才。
五 强化学生专业观念教育
由于眼视光专业毕业后取得的是理科学位,就业面较窄,不能进入临床工作,与部分家长的期望相悖;同时学生缺乏对行业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稳定,认可度不高;再加上目前市场上眼镜店鱼龙混杂, 验光师、眼镜技师是手工业者,社会地位低,使学生对视光专业的发展前景感到悲观失望,从而产生心理问题[4]。这就直接导致企业缺乏稳定的高素质人才资源,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带来影响。为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我们开展多元化的专业教育活动,邀请企业知名专家教授就眼镜发展史、国际视光理念、国内视光现状及未来等内容开设讲座,使学生树立职业信念,了解行业动态,明确未来在校的学习目标;邀请企业合作完成就业指导课程,使学生提早认知眼镜企业,理解企业文化,初步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快速完成角色转变,尽早适应社会,实现教育与行业的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六 完善顶岗实习机制
该研究项目本着“贴近学生、贴近企业、贴近就业”三贴近的原则,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我校眼视光学专业课程主要由天津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专业教师来承担教学任务,部分技术操作性较强的课程由天津市眼科中心和天津市眼科医院临床医师及配镜中心的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见习和实训根据课程的特点与需要,专业学制为4年,在第8学期的实习计划中,前2个月学生在医院实习,后3个月学生在眼镜企业实习。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一般眼病的诊断、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也能掌握验光配镜的操作技能、眼镜店门市管理等知识。
为进一步实现“零距离”就业,通过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企业在四学年中预先选拔一部分学生,优先安排到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指派经验丰富的验光或配镜技师根据企业需求及学生特点进行针对性培训,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力,使学生掌握该行业的基本技能,同时在门店销售、验光配镜、眼镜制作等岗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学生实习结束后多数立即被实习单位录用。
七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校办学的主要条件,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5]。而在现有的条件下,由于培训经费的缺乏和教学场地的限制,高校教师很少有获得实践培训的机会。良好的校企合作为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共赢[6]。对于企业来说,学院可以为企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必要的资源,同时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对于学校来说,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法,即学院聘请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同时企业也为学院的专业教师和教辅人员提供了实践的场所,教师可以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知识更新,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校企联合办学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协调运行机制方面不够灵活,学校的主要目标是教书育人,企业更注重经济利益,我校作为校企合作的主体,必须主动寻找双方利益的平衡点,以使合作深入下去。眼视光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更新将会推动学院眼视光学专业的发展,并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注入活力。
参考文献
[1]黄素宁.坚持校企联合办学培养眼视光技术专业实用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1(10).
[2]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眼镜定配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3]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眼镜验光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孙英梅.沈阳医学院视光专业学生心理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2(4).
[5]陈小燕.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新思路[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6]高雅萍.校企高度融合打造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教学团队[J].卫生职业教育,2009(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