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资本的春天已经到来
2015-06-16高峰
高峰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明确在能源、交通等领域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
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这一引擎的作用尤为重要。进一步将民间投资引入公用事业,用制度创新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使其成为经济稳增长的“新活水”。
民间投资再“松绑”
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办法》中明确,可在能源、交通、水利、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展特许经营,并规定境内外法人或其他组织均可通过公开竞争,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并获得收益。
长久以来,特许经营的行业和领域大多存在垄断性和公益性,以政府公共经营和管理为主,民资很难介入其间分享利益。虽然特许经营此前在各地基础设施和共用事业等项目有诸多实践,但在国家层面的管理办法出台尚属首次。
《办法》的出台不仅对国家安全没有损害,相反可以借用民间闲置的社会资源,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对资源性行业重新整合,可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腾出政府的钱更多地用于民生,是个非常好的尝试。
此举标志着国家积极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基建,有利于盘活社会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也为基建投资提供了筹资渠道。
基建投资再拓宽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为获得经济新增长点和新动力,就必须改革和创新有关的体制。一些不适应甚至是阻碍新增长点形成的体制,则需要通过制度的创新进行调整或废除。
此次明确民营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本身就是制度创新。由于过去实施的计划和政府垄断经营模式,使得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项目的实施效率不高、效益低下。只有让所有市场主体都有机会参与竞争,才能激活源头活水,让政府从市场的错位中抽身而出。
要打通民间资本进入各种重要投资领域的壁垒,发挥它们对整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基础设施投资是当前保增长、稳增长,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定海神针。对民营资本放开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当前稳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必须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除非政府明确规定哪些行业是民营资本不能进入的,除此之外都应该放开,一视同仁,这也是改革最后的目标。
把垄断企业整合的机会提供给市场,是给市场提供了新的、很好的商机,政府和市场的合作将会形成双赢的结果。尤其是在交通、能源这类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特许经营与政府的整合过程中,能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外投资团队,并将这一优势延伸到“一带一路”上去,在战略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经济实现“逆转胜”
事实上,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这一背景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特许经营旨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政府稳增长的意图显而易见。
特许经营,在短期内肯定会对经济稳增长起到一定作用。 因为它本身就是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投资领域包括战略性的领域,对扩展投资空间起一定的作用。现在整个市场经营主体已经超过7000万,13亿人7000万市场主体,如何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整个经济增长和发展都会起一个根本性的作用。
此次出台的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推进PPP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重要制度设计,从某种程度来讲,办法是一个促进PPP模式发展的配套制度。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国家就力推PPP模式, PPP模式也已被确立为地方政府化解资金压力重要抓手。
从长远看,中国经济增长根本不是问题。中国经济今年能稳住,明年就能走出低谷,步入新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 本届政府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布局,如“一带一路”、4个自贸区等战略布局已经拉开大势了。近日与巴基斯坦又签订了460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协议,中巴经济走廊进入正式实施阶段。这些布局对我国输出产能,加强对外投资,把国内资本引出去,促进和稳定经济增长,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作者系中国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秘书长、中国科学院教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