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开放式习作教学,推进小学语文教学
2015-06-16邢艳霞
邢艳霞
摘要: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为一个衡量标准。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小学生接受习作,喜欢习作,写好习作,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苦苦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式 习作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开放式习作教学就是其中之一。要开展开放式习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有开放的理念、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情感、开放的内容、开放的评价,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来武装丰富自己,才能真正理解开放式习作教学的内涵,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落实开放式习作教学。
一、树立新理念,创新思维方式,实施开放式习作教学
“习作要从兴趣入手,使学生乐于表达”。开展开放式习作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打下基础。小学生习作往往词汇匮乏,东拼西凑,字数不多,有的甚至是原文照抄,通篇雷同。因为平日不留心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写作素材,或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写作畏难情绪严重等多种原因,小学生往往谈习作而色变,缺乏学习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转变思维方式,降低习作难度,积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训练学生摘抄优秀习作,让学生模仿优秀作文。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利于语言积累,又大大降低学生的自主创造压力,让他们不再怕写作文,从而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得到提高。但是光摘抄,不动脑、不品味,对于提高作文水平作用不大。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切关注习作方法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文从字顺的作文。语文教师可以试着在摘抄这个环节中设计几个步骤来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一是要根据学生喜欢的作品定题目。每一次摘抄前,可以组织班上不同类别的同学进行访谈,共同商议感兴趣写作范围。
二是要策划好习作范围。在策划习作范围时,可以要求同学每次摘抄前阅读十篇相关类容文章,并在摘录本上记录下名字,并从中选一篇最优秀的进行摘录。
三是要指导学生赏析。学生摘录时,要进行赏评:对好的语句,段落进行眉批,在文章结尾进行尾批,尾批时不能照抄文章的总评,必须是自己的真实感情,要求学生对作者的选材、笔风、写作方法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必须做到说真话,不说假话、空话,真实。内容可长可短。每次摘抄老师都仔细批阅,及时反馈,摘抄优秀的可以在晨会上进行展示、探讨,不断提高学生的赏析的意识。
在降低门槛、充分鼓励学生习作的同时,语文教师还要悉心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经验,并且密切注意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思考。“开放的思维是习作创新的核心。思维是本、是根,思维的培养是我们进行习作教学时应该首先着重考虑的。”小学语文新课标里的习作目标是: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例如,同样是写父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实事求地写爸爸的日常点滴小事,很小却很感人的事,通过事来表达人的性格特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写爸爸的性格、爱好等。总之,习作教学遵循开放性思维的原则,要指导学生习作实事求是,写出心里的真实感受,也就是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挖掘”。
二、以情感人,让习作中渗透学生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畏难情绪,小学生对语文习作没有兴趣,不愿意去写,或者即使写了也是敷衍了事,缺乏情感。小学生为什么把写文章当成老大难的事呢?有的教师一贯以为是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其实,并非如此。有意,一草一木都可入文;无情,万水千山都会视若无睹。学生稀缺的正是“情感”!而我们的老师在习作教学中忽视了情感的“培育”。是啊,我认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或多或少地带有点文人敏感的特质。花开,静听其声音;花落,感受其壮美。春雷乍响,繁星弯月;大雪纷飞,秋叶飘落……如果教师本身是这种“性情中人”,那我们的学生也会随之“染”上文学的特质,也就不愁学生在习作当中无言于表了。
三、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学内容,让习作内容具有开放性
作文为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活动。而原先的习作教学无论是习作内容、形式,都只局限于课堂及教科书上的单元作文,“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考试为中心”,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内容、形式的死板,机械化,使得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小学教师应该认识到丰富多彩的生活、千姿百态的事物是学生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老师做有心人,引导学生把观察的触角伸向生活、自然的每一个角落。教师组织、动员家长安排时间带着学生去外地参观、去游览古胜名迹、去搞社会调查、去访问,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积累,产生表达的需求。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产生较深刻的认识。这些会为作文提供实实在在的素材和内容,培养他们的真情实感,并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四、打破束缚,在习作中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开放习作表达方法的教学,应由重形式指导改为重内容指导,由重课堂指导改为重课前指导,由重套路指导改为重思路开拓。小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学校的活动作为习作的生活素材之一,如学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校运会、电影观后感以及少先队教育活动的感受等。有了课前的生活积累和真实体验,学生都乐于习作,乐于表达。
在语文习作过程中,教师惯用的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四种文体,并且这些都是老师规定好了的模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习作自由度及想象空间,使得学生习作变得呆板、虚伪、乏味,实为不应该的悲哀。因此,小学生习作文体应充分体现多元化的特点,还应在原来的文体基础上加上想象习作,如编童话、续写寓言、写科幻习作等。只要打破限制学生习作的条条框框,使学生任意发挥,相信一篇篇有趣味的习作就会新鲜出炉。学生们的创造性习作,也会使我们为之惊叹不已。当然,打破文体的条条框框,并不是审题、行文可以不顾文体,这里只是为了纠正命题习作或给材料习作限制过严而已,绝不是不要文体,或者不讲文体,毕竟“文无法则亡”。表达方式的开放性,只是适度放宽了文体的“空间”,但这个适度得保证学生选择什么文体,至少要像什么文体,坚决杜绝“四不像”的现象出现,从而导致学生概念模糊,文体不清。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因为生活无处不文章。凡是好的作文都是学生心灵中最美妙的音符。小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习作是抒心中所感,写心中所想,从而写出真正感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