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任性行为探讨
2015-06-16徐亚君
徐亚君
摘要:根据现阶段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来看,基本上是一家所有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转,对孩子事事宠爱,导致孩子普遍出现任性行为,这种现象在城市家庭中表现得尤为严重。采用具体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研究幼儿产生任性行为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矫正措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幼儿 任性 诱因 矫正
一、幼儿任性现象的诱导原因
(一)隔代抚养是导致幼儿任性的外在原因
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为了追求事业的发展,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转而由孩子的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承担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主要任务。在我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祖辈对于孙子一辈普遍会溺爱,不论孩子想要什么,爷爷奶奶们都会竭力满足,稍有不周到之处,就会引来孙子的不满和责怪。这就直接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强依赖心理。也使得孩子养成一种逃避责任的性格,遇事缺乏担当,总会为自己找借口推卸责任。
(二)幼儿的自制能力差是内在原因
幼儿性格比较容易冲动,大部分感官还处于发育的早期,神经系统尚脆弱,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幼儿跟别的伙伴活动时,往往只顾着自己,不能够充分考虑到他人的感受,缺乏谦让自制的行为,凡事总习惯以我为先。
二、幼儿任性行为矫正措施研究
(一)通过分散幼儿注意力来矫正
幼儿注意力的分散能够很好地矫正他们的任性行为,往往幼儿会因为一个新鲜事物而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孩子能够很快地将自己的注意力从他一直坚持的事物上进行转移,转移到新的事物上。只要我们的幼儿转移了注意力,他们就会很快的忘记刚才的不愉快和刚才的某些要求。比如带我们的幼儿进入商城后,幼儿看到一些新奇的玩具总是要求家长买下来,但是家里面又有许多类似的玩具,如果按照平时的做法家长肯定会买下来,但是我们要矫正幼儿这种任性的行为,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我们可以说前面有更好的玩具或者前面有更加好玩的东西,我们可以到前面去看看。幼儿的好奇心一般都很重,只要我们的家长进行边引导边讲解,幼儿将会很快的忘记刚才所发生的事情。这种矫正措施能够得到广泛采用,并且只要我们运用这一矫正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幼儿的无理取闹等行为。
(二)事先达成协议,违反约定给予处罚
家长经过长期与幼儿任性行为斗智斗勇后,逐渐能够掌握幼儿任性行为的规律,只要掌握了幼儿的任性规律就可以与幼儿事先订立一个规章制度,通过具体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的行为。比如,家长准备带幼儿去一个朋友家里玩时,就可以事先对他进行约法三章。比如,不能够欺负朋友家的小孩子,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以后就再也不带你出去玩了。只要每次家长到朋友家去都这样说,或者孩子如果那一次违反了规定家长就不带他去,久而久之就真正形成条件反射,形成一种认识,知道不能欺负别人家的孩子,这样孩子行为就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三)任性行为发生时,不因溺爱而纵容
这里可以采取一种消退法,消退法是指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行为发生之后并不伴随着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例如,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当无人理睬时,自己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事后,家长可以对孩子简单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孩子说:“相信你以后会改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如孩子不按时吃饭而喜欢吃零食,家长就可以运用冷处理的方法,假装不理不睬的,只让孩子一个人在地上唱独角戏。孩子撒了一会泼后,家长还是不理会。孩子自己觉得也没有意思了,也就不哭闹了,经过一个月的矫正,孩子几乎是每天晚上都要撒泼要零食吃的坏习惯也就得到了改善。
(四)利用孩子斗志,善用激将法
幼儿天生就具有好胜的心理,都喜欢争个输赢。家长就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个心理来激发他的自尊心,然后用他的自尊心来克服任性。比如,许多幼儿在吃饭的时候总是存在偏食的现象,家长就可以运用激将法,这种方法常常很管用。
(五)必要的惩罚措施不可缺少
惩罚是家长将幼儿的任性行为纠正后进行的一种强化措施。它是指幼儿对某个情景或事物产生很强兴趣后,家长通过强制措施要求幼儿不允许对其产生兴趣。这种强制性的制止,能有效降低该行为的发生频率。适当的惩罚也是一种比较好的矫正手段。但是家长的惩罚应该结合可替代行为,做到同时使用。因为惩罚只能短暂消除幼儿的不良行为,并不能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行为。
任性的幼儿有许多,但是任性的表现形式却不一样。总体来说,当幼儿出现了任性的行为一定不要太紧张,只要我们根据其任性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教育,就能够很好地教育任性的幼儿。同时要注意,我们在运用这些教育方法的时候一定不要简单复制以前的教育模式,每个幼儿的个性都不同,因此在进行幼儿任性行为矫正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具体发展状况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真正抓住幼儿任性行为的症结,再根据这些症结有针对性的治疗。
参考文献:
[1]晓帆.怎样教养“让人头痛”的孩子.新疆少年出版社,1998.213.
[2]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警官教育出版社,1997.85.
[3]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沈美芳.不跟陌生人走的测试和教育策略[J].时代教育,2012,(14).
[5]张苗芬.幼儿园中拒绝儿的关注及教育策略[J].快乐阅读,2013,(06).
[6]刘秀红.让教师在课题研讨中获得教育策略[J].早期教育,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