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菲仕兰:全产业链确保乳品安全
2015-06-16李前
李前
近些年,中国乳制品市场因“三聚氰胺”事件元气大伤。而之后备受国人信赖的新西兰乳制品也爆出了“毒奶粉”事件。这些都更加突显“安全”二字的沉重。2015年4月22日,由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共同主办的2015年(第六届)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在北京召开(简称“国际食品安全大会”)。荷兰皇家菲仕兰在会上分享了“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经营理念,以供中国乳制品市场借鉴。
“从牧场到餐桌”
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创建于1871年,迄今已有140多年的历史,目前年营业额已超过114亿欧元。该公司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5大乳品公司之一。
菲仕兰向全球提供的产品包括乳品饮料、婴幼儿营养食品、奶酪和甜品。同时,菲仕兰也向专业客户供应产品,比如向面包房和餐饮企业提供乳脂和黄油产品。此外,还向全世界的婴幼儿食品生产企业、食品行业和制药行业提供配料和半成品。
“安全”已经成为荷兰皇家菲仕兰的标签。而其中的秘诀在于其建立了“从牧场到餐桌”全产业链经营理念。该公司拥有和控制从草场到乳产品的整个产业链,确保从牧草、饲料和奶牛卫生,到乳品加工和销售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和安全。菲仕兰合作社在荷兰、德国和比利时拥有约2万名会员奶农,是世界上最大的乳业合作社之一。
事实上,在荷兰皇家菲仕兰,奶农既是公司的老板,也是奶源的生产者。合理的奶价和公司盈利分红,使得菲仕兰和奶农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同时,菲仕兰对奶农提供技术培训和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从而全方位确保奶源安全和最终产品的品质。
另外,皇家菲仕兰成功发展了 “星球计划”全面品质控制管理体系,并与政府监管机构、行业协会、大学研究机构等紧密合作,形成“金三角”关系,以促进企业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全产业链潮流来袭
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依然严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在会上分析说,2014~2015年,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风险与挑战表现在原料污染、造假、外源性风险加大和科普力度薄弱等方面。其中,食品安全风险前移,原料污染成第一大风险。涉农企业成高危群体,但短期内难以有效化解。
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跟踪调查,2012年以来,对中国食品安全的关注点,已开始从中间部分向前端发力。涉农企业成新一轮被舆论关注的“高危群体”。如何确保原料安全和品质,成为中国食品工业的重大课题之一。全产业链是实现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础,近年来这一潮流在全球得到重视和发展。
孟素荷表示,食品安全处在一个全球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全球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彼此合作是大势所趋。荷兰皇家菲仕兰的乳品产量约占荷兰总产量的80%,是全球5大乳企之一。它的产业链安全和控制代表着荷兰在乳业,乃至食品行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对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中国打造安全食品
早在多年前,荷兰皇家菲仕兰就已与中国结缘。其旗下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美素佳儿,1992年就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向中国食品和婴幼儿配方产品生产商销售原料。
2013年11月,荷兰皇家菲仕兰、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共同成立了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从整个乳品产业链提升中国乳品生产、安全和质量水平。2015年3月,荷兰合作银行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签约,成为继荷兰皇家菲仕兰公司、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和荷兰育种公司CRV之后,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第4个荷兰伙伴。
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荷兰期间,中国和荷兰签订了《中荷乳业合作框架协议》。根据这份协定,荷兰方面承诺荷兰乳制品专家将协助中国乳制品生产商提高牛奶质量和产量。这为两国的乳业合作提供了商机。
此后,菲仕兰在中国继续寻求业务合作。2015年4月,菲仕兰与辉山乳业正式成立合资公司,命名为“菲仕兰辉山乳业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50%的股权。该合资公司将在中国运营完全垂直整合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供应链。
荷兰皇家菲仕兰大中华区高级副总裁杨国超在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说:“‘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体系和自律对食品安全工作至关重要,全产业链管理是食品安全的正道。我们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中国同行一道,为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力量。同时,作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创始成员之一,我们也将继续通过研讨会、实地考察和科研等形式,为提升中国乳品质量、产量和安全水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