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文化意识目标内容教学引发的思考

2015-06-16胡和霞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胡和霞

一 文化意识目标内容分析

在课程目标结构描述中,“课标”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是: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这种界定具有相当的科学性和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它符合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以知识为起点、理解为手段,最后达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建立和发展。

“课标”在二级目标描述中,对文化意识的要求体现于三个主要动词的使用上:“知道……”“做出……反应”和“了解……”。重点在于使学生对目的语语用规范及其文化内容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在五级目标描述中,除了对语用和文化知识学习有更多的要求外,又增加了“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一条。在基础英语教学的最高阶段八级目标描述中,“课标”明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课标”遵循了培养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规律:知识→理解→能力。在英语学习的最初阶段,重在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异文化的兴趣和敏感性;在中级阶段,要求学生在进一步学习外国文化的同时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这里的落脚点在于“理解”,这是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前提条件。如此循序渐进,最后达成“通过学习英语,了解世界文化,培养世界意识”。

众所周知,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英语国家的文化。所谓“世界意识”,是对特定文化的超越,其内涵非常丰富。它要求我们从整个世界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和考虑问题,既包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也包括对非英语国家文化的敏感性;既是通过学习英语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也是在以英语为媒介了解世界文化。因而,我们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学习认识英语国家的文化,更要鼓励学生通过英语了解世界万象,培养国际意识。

二 文化意识目标渗透的途径

1 强化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直以来,词汇和语法知识在教学中广受关注。学生学几年英语后,仍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传统等知之甚少,在与外国朋友交流中出现偏差、误会甚至笑话,这与没有重视文化意识培养有关。英语教学要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地要在思想上重视文化意识培养,在实践中渗透文化意识内容,身体力行,以课程标准文化意识目标为导向、为行动指南,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文化,借助文化理解语言,凭借语言进一步学习文化。

2 充分挖掘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意识培养

英语教材是教师输入文化最好的载体,我们必须认真研读文本,善于挖掘文本内涵。在现行的教材中,编者已经较好地关注到了文化的编写,几乎大多数版本教材每册中都输入了一定的文化,学生通过学习,已经打开了通晓文化的窗口。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文化教学要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特别是那些会影响语用和语义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因势利导,积少成多,增进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如陕旅版教材四年级Unit7Its nice.时,学生通过学习知道,当自己受到别人夸奖的时候,要礼貌地说“Thank you”,在五年级教材中,当谈论到用餐时,学习到西方的用餐工具knife、fork、plate时,让学生通过中西方餐具的不同来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使学生产生积极交流和尝试的欲望。

3 借助布置教室环境渗透文化意识

(1)设立文化墙

建立班级文化墙,通过这个认识和传递世界文化知识,让学生直面文化、体验文化,积淀深厚的文化素养,感受文化的渗透给学习带来的愉悦。在班级的一面墙上,建立西方文化集锦,及时粘贴结合教材的关于文化知识的图片,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之余,通过阅读拓展文本知识与文化。在学习At Christmas的教学中,我们通过文化墙,开设一系列与圣诞文化有关的集锦,如不同意义的圣诞节;圣诞礼物放在袜子里即关于圣诞袜的传说;世界上真的有圣诞老人吗;圣诞美食即教你做香浓味美水果蛋糕;圣诞祝福英语等。

(2)建设文化角

这是个在黑板的某个角落形成的“角落文化”。尽管它是个小小的角落,却也是输入文化的有效途径。它以“及时、直观、有趣”而让学生喜欢。“及时”是指教师和学生能根据需要随时更新内容,学生面对的文化知识可以做到每天都是新的。“直面”指的是它能时刻面向学生,随时都能引起学生的关注。每天一句英语谚语、励志语言或者英语绕口令、小诗等,那迎面而来的文化气息,自然而然就被学生捕捉到了。一种文化的氛围也就在课堂中渐渐弥漫。

4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阔文化视野

课后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学作品和报刊杂志,有选择地教给学生包含着许多文化背景知识的英语成语、谚语,如,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入乡随俗)。而英汉习俗差异是多方面的,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 You are a lucky dog( 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 (是人皆有出头日)。也可通过收集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组织学生搞英语演讲比赛、研究性学习、唱歌、做游戏,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校园课间播放英文歌曲,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电视节目,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

5 运用多媒体技术,感受文化氛围

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多媒体也是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手段。在日常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还积极利用其他电教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光盘及网络等。根据所教授的内容,可收集、选择一些与文化相关的电影、录像、光盘,学生在观看英语国家的日常生活情景中,加深了对英语国家文化习俗的了解。 教师应该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运用语言。如在教授“Superman”这一课时,可从网络下载电影“Superman”的片段和国外媒体对主演Christo pher Reeve的访谈视频,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Reeve那种与病魔顽强斗争、乐观向上、永不言弃的超人精神。

6 在比较文化差异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英语教材内容里既有西方文化,也有本民族文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开展文化意识教育还应考虑中国的国情和特点。

(1)节日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西方节日中最重要的是圣诞节,还有我们所了解的万圣节和复活节。其实西方还有许多节日如降灵节、耶稣受难日、耶稣升天节、忏悔节等我们不是很熟悉的节目。中国的“四时八节”与气候的变换联系在一起的,如春节、清明节、重阳节、中秋节等。

(2)姓名差异

中国人的名字和西方人有所差异,西方人是名在前姓在后,如:JohnWilson约翰·维尔逊,维尔逊是姓,约翰是名。我们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如王力,王是姓,力是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中国人注重祖辈血统,喜欢把自己放在一个整体中去,作为一个群体的一部分,所以把代表整个家族的姓放在前面。而西方强调个性,更为注重自己是一个个体,所以将代表自己个体的名放在前面。

(3)礼仪文化差异

我们在一些影视作品中了解到,早期中国人见面打招呼是双手拱手作揖,西方人见面打招呼是握手和拥抱。曾经有西方人说道,“中国人真有意思,用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而我们是用自己的左手握别人的右手”。其实这样的礼仪上的差异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中国一直以来是礼仪之邦,讲究谦逊和内敛;而西方文化中更多的是外向和直接。

(4)饮食文化差异

提到饮食文化,就会联想到中国的酒桌文化。我们肯定已经感觉到中餐厅和西餐厅文化差异。中国人吃饭喜欢团团坐,点一桌菜摆中间。饭间会相互敬酒和敬菜。而西方人喜欢各点各的菜,比较忌讳别人敬菜。因为西方人会认为你为什么要把你的意志强加在我身上。这也是由于中国人讲究群体性,更愿意把自己看作是群体中的一分子;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体性,他们认为大家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不用受到别人的影响。

美国语言学家撒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这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因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变“以知识为本”教育理念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重新认识英语课程的目标与定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与创新精神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从而最终实现英语教学的目的,培养出更多具有文化意识的跨文化交流者。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胡文钟. 跨文化交际面面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3]陈琳, 程晓堂, 高洪德, 张仲连.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方保军.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素质[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2.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