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
2015-06-16郜珂
郜珂
早在1970年,当时有本名为《未来的冲击》的畅销书,大胆地预测将来的教育将是以小班化教学为主,学生们在家就可以接受各种教育,教育资源的载体不局限于纸质书籍,而由更为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所替代。这些字眼在当时看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45年后的今天,书中提到的一切似乎变成了现实,可以说从1970年到现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教育已经发生了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真正原因就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从表面上看,大数据是指数据太大或种类太多,以至于传统工具无法有效管理的数字集合。有学者认为,大数据是对大量复杂数据进行科学、系统地收集、挖掘和分析,进而做出相关事物未来趋势预测的新方法。本文更倾向于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的观点,他认为:“大数据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是一场思维的大变革。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是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当前,教育信息化如火如荼,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岂能坐以待毙,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探索大数据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找到适合当今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一 高职学生英语学习材料的变化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还只是围绕某个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一般教材都配有专门的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电子课件,精力充沛的年轻老师会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课件进行适当改动,更多的老师只是照着原有的ppt讲解,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兴趣以及日新月异的现实总有些脱节,有不少学生就是对枯燥的教材不感兴趣而放弃了英语学习。而在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的学习材料可谓是应有尽有,无论是经典文学、百科全书、牛津词典,或声音地道的英语音频和视频,都唾手可得。另外针对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所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可利用网络的虚拟场景、虚拟地图来为学生虚拟不同的职业领域和工作环境。
高职院校学生本来对英语就兴趣不大,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他们对富有变化和趣味的多媒体形态更感兴趣,这势必影响未来教材编写的原则。可以说,高职英语课程在大数据时代这一背景下最重要的学习材料是公开课视频,这里请注意视频绝非像传统上课一节45分钟的时长,而是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做成时长为8~15分钟的短视频,目前流行的说法叫“微课”。这是因为根据科学实验,一个人关注某件事最长的注意力时间为5~10分钟,传统的满堂灌本身就不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驾驭课程学习,在与学习材料的互动当中选择符合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学习材料。当然,整个模块分布的设计如果能够按照学生们喜欢的网络游戏模式就更好了,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并通过相应的测试,就有奖励,并的下一个阶段的学习。
最近,主抓高职英语教学的教育部职业院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意识到了大数据时代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冲击,根据教育部已经颁布实施的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标准,已经于2014年年末同另外两家私人机构合作,启动搭建“高职英语专业MOOC教学平台”,正在向全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公开征集相关课程的教学资源,说明我国高职英语教学走进大数据时代的日子已经来临。
二 高职英语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
由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学到世界一流大学开设的课程,高职教师不再是高职教育内容的唯一占有者和提供者,而变身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这样一来,老师似乎不需要在课堂上讲什么了,但教师必须要对学习内容十分熟悉,时刻准备回答学生的各种问题,同时应给学生提供可供大家学习的公开课网络视频链接,提供适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手段。这样一来,教师备课量反而是增加了。此外,教师还应该熟练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并能通过软件的数据分析给出学生个性化的建议和帮助。
同时,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全面推广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学生就有了选择老师和课程的主动权,学生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提供的方便,在每个学期初查看每个英语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影响力,通过往届学生对该老师、该课程的评价指数、难度指数、推荐指数来决定是否选修该老师的课程。这样就给老师平添了巨大的压力,之前是学生不得不上这个老师的课,现在老师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就必须在备课上下大功夫,千方百计地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从而教学相长。
另外,传统的高职英语老师备课、上课都是单枪匹马,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微课和慕课的兴起,高职英语教师的工作模式也由孤军奋战转变为团队合作。试想如果制作一个广受学生欢迎的微课及慕课,如果单凭一个老师,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和时间,而团队合作就能将问题迎刃而解。总之大数据时代高职英语教师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由以前的教教材转换为用教材教,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化为教育研究者,由原来的知识固守者转化为终身学习者。
三 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
现今高职院校的英语学习大多还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模式,上课就带着英语课本,被动地听几句、看几句英语,下课完全不碰英语。而在大数据时代,高职英语学习者就掌握了主导权,他自己决定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么学、在哪里学、具体学哪个内容、学习的进度是快还是慢。高职英语学习者的主动性在他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上老师不像以前那样讲课了,全是讨论和做练习,如果课前不准备,什么都学不到。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自主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数据时代的高职英语学习要求学生们必须要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知道老师布置的视频课在哪里可以看到,知道如何在电脑上做练习,如何在互动版块提问以及与其他同学讨论相关内容。其次,为了修满学分、顺利毕业,学习者必须主动了解英语课程的一切信息,包括他自己的责任、教师的要求,以便决定自己选修的专业和课程。他必须在网络通知的限制之内,完成课程作业,按要求修学分。
四 评估和测试的变化
传统的高职英语教学在评估学生的英语各方面能力时,基本还是采用笔试手段,尤其是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就决定了该学生英语是否过关,忽略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如一个学生期末英语考试得了60分,这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在60分里是如何呈现的。但如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分析,我们就可以把60分背后的因素考虑进去,例如该学生家庭背景、平时的学习态度,甚至性格特点、人际关系等,把这些指数与60分联系在一起,便成了“数据”。
因此,大数据时代必将引发高职英语学生测试手段的改革,传统的笔纸测试一方面消耗大量的纸张,不利于环保,另一方面无法看出学生英语能力的真实水平。取而代之的将以机测、网上测试为主,目前国内很多考试都已经采用了机考,比如影响面巨大的全国高校四六级考试,目前笔试和上机考试共存,但相信不久的将来,笔试将全部由机考取代。机考的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上机考试的考试内容并非一个尺子,它能根据往年大数据的分析和学生不同类别,调整项目的难易度;第二,先进的现代测试系统不只记录下考生的答案,同时也精确地纪录下答卷的过程,这个过程细微到每个题目用时几分几秒,某一个小题改动几次才找到正确答案,并将过程通过一定比例计入分值,从而使最终的得分更加科学。同时能在成绩单里显示某一方面的得分,学生和教师拿到成绩单对各自的学习和教学都会有更多地认识和反思,推动师生随后学习的方法转变和路径调整,实现高效的教与学。第三,高职英语不同于中学的应试教育,也不同于本科院校的学术性英语,而更强调的是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单纯的选择题、阅读理解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传统的口试和听力浪费人力、物力,批改作文更是让英语老师们头痛。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提高,各种先进的软件和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口语表达和作文进行评分的功能。目前很多高校的英语写作都采用了批改网的一套专业系统,老师可以通过系统给学生布置作文,学生递交作文后,先由储备了大量语料库的系统给学生打分,并能对最基本的语法错误进行标注,最后由老师查阅,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学生的优秀佳作可以由老师推荐,让所有同学共同欣赏。英语的主观题如果单纯由人工批改,同一个试卷会因为老师不同的知识水平和倦怠感呈现出差别很大的分数,而且难免会有人情分、印象分的干扰。另外上机考试也杜绝了考试作弊,电脑上的身份认证和摄像头,以及随处不在的网络监控比监考老师更为严格。
2014年12月22日,在中国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2014央广网教育年度盛典”圆满落幕,这一盛典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每年举办一次,每次都密切关注中国教育发展的实际走向。本次“2014央广网教育年度盛典”围绕“中国新教育因你而变”的主题,数十位国内教育产业的领军人物共同深入探讨了中国的“新”教育,这里的新包含了好几个层面,而最为关键的“新”就在于大数据时代给学校传统课堂教育带来的极大冲击和影响。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高职英语课程的学习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前提,高职英语教学必须迎合大数据时代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适应新时代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英语不再是高职学生心中永远的痛,让高职学生爱上英语,并借由英语的翅膀顺利择业、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刘芳,杨帆.浅谈高职教育改革下的高职英语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5):170-172.
[2]张燕南,胡继岳.关于大数据应用于教育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5-7.
[3]顾铁华.基于网络平台的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辅助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4]袁玺.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J].海外英语,2013(3):81-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