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怀“护犊”深情 托举“双创”梦想
2015-06-16陈晓
陈晓
“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的核心能力。”
“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
“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的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
……
“创新能力并没有多么高不可攀,在工作岗位上改进工艺与开办一家企业同样都是创新。”谈到创新教育,走过8年多创业历程,将学校“双创”教育送上杭州高职双创“头把交椅”的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校长陈加明语重心长地说。从2007年创立高职学生创业园开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收获了累累硕果。盛名之下更需冷静,学校不把创业教育与创办大学生企业简单地画上等号,而是从所有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独到见解。
●创业园里“护犊”情深
学校创业园始终坚持为所有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热情和优质的服务,既见证了多家创业公司的成立、起飞和翱翔,也记录了多个创业项目失败的全过程。创业园以优质的条件、舐犊的深情,孵化每一个创业梦想,开辟出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的一片“双创”新天地。
全真实战,初尝甜头
浅滩里练不出搏击海洋的技能,校园里的创业公司要想在真正的市场海洋里存活,必须架构一个与市场一样的商业运作环境。为此,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设创业园伊始就树立起全真实战意识,主动申请将创业园区用地性质进行变更。
学校将高校教学用地变更为综合用地的诉求,在全市尚属首例,受到了杭州市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论证分析,最终同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高教园区内设立科技型企业。从此,学校创业园内的创业项目都可以进行合法的工商注册,以正规公司的名义运营。这一创举,使创业园内所有经过合法工商注册的公司在校园孵化阶段就能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这些创业公司不仅可以享受创业园区提供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高质量服务,而且可以同时享受浙江省、杭州市支持小微企业的优惠政策,比社会上的企业具有更多的优势。全真实战,让学生创业者初步尝到了在校园内就可以参与市场竞争的“甜头”。
“‘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的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我们凭着这样的理念,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孵化平台。”陈加明自豪地说。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高职生的未来在哪里?陈加明深有感触:“现在高职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积极从创业方面突围,挖掘自身潜力,将压力内化为成长的动力。”学校从创业教育伊始,就确立了“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的定位,引入竞争机制,让园区内的创业“小牛犊”们从一开始就浸润在竞争的环境里。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打破校园这道无形的“围墙”,吸引全市高校里怀揣创业之梦的大学生到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园区“历练”,为学生无差别地提供各种创业资源和特色服务,以此鼓励校内外学生创办的企业在共存中竞争。学校以包容精神开放创业资源,用心良苦:通过兼容并蓄和优质的创业资源,吸引校外创业学生,让校内创业学生摒弃“关起门来搞创业”的狭窄思想和侥幸心理,珍惜和善用学校提供的宝贵创业资源和条件,以有限条件挖掘无限可能,增强校内创业学生的内驱力。
除此之外,学校还建立了严格的淘汰机制,按照3:6:1的原则,实行定期末位淘汰制,在这些大学生创业者头上悬起了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其在创业规划时就做好通盘考虑和远景规划,审慎创业,不然就有可能被淘汰。
学校对这些入驻园区的校内外创业公司实行“竞争中存活”机制,旨在提升创业格局,使成功渡过创业初始难关的公司,能够在以后更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稳扎稳打,取得更辉煌的业绩。“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走得更远、更顺。”陈加明表示,这也体现了学校开设创业园的宗旨,“不为办而办,最终是为了促进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创业园的孵化过程中,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在陈加明看来,失败更是一笔财富:“学校收集这些失败的案例作为教材,通过梳理这些鲜活案例的创业难点、创业陷阱,让后来的创业者避免重犯错误,从而少走弯路、快速成长。”
“护犊资金”,后顾无忧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校的创业学生天生有一种“初生牛犊”的精神和以小博大的气魄,但“初生牛犊”的生存经验不足,在成长道路上更容易遇到各种难以逾越的沟坎。为使这些“初生牛犊”的创业之路走得更顺畅,学校专门拨款设立了“护犊资金”项目,每年拿出100万的金额为学生创业者购买“创业保险”,让创业失败的学生没有后顾之忧。
为了确保“护犊资金”真正用到“刀刃上”,让遇到瓶颈的学生企业能够再次“起飞”,学校建立了一套严明的审核制度和实施规范。首先,对于需要帮扶的创业公司,学校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其进行论证和评估,然后按照一定比例(根据公司项目前景、规模等要素划分)发放“护犊资金”,为公司的项目转型或进一步研发提供资金后援。截至目前,学校已经累计为近十家学生企业提供援助,使这些公司重新起飞,加速前进。杭州网匠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沈康强就是“护犊资金”的受惠者,自创立公司以来,沈康强先后做过自助打印技术、汽车互联网导航设备和高端网站设计制作,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2008年,因为自主研发互联网汽车导航设备的项目失败,导致公司资金不足差点倒闭。“但我又很幸运,获得了学校‘护犊资金的支持,借助高端web设计、手机软件界面设计,公司重新站了起来。”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创业公司入驻园区之前,就向学生创业者言明“护犊资金”及发放要求,让学生创业者心里有底、打消顾虑,使得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勇于将自己的创意和项目价值发挥到极致。
●工夫在创业园外
创业园只是小部分优秀学生创业的练兵场,面对全校学生的“双创”教育大工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怀揣着“惠及每一个学生”之心,将创业教育植入整个教育体系,将工夫下在创业园外。
梯级进阶,升华创意
“实施创业教育,不是只帮助少数几个人或几个项目成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建立创业园的同时,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纳入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创业创新能力成为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为此,学校构建了一个梯级式进阶创业教育体系,既让学生普遍受到创新意识的熏陶,更让有强烈创业志向的学生在层层提炼中,将创意升华,最终成就创业梦想。
第一层为通识教育,全校学生必须上完一个学期的创新课程,并修满2个学分,使全校学生对创新创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出创新意识,保持一定的上进心和好奇心。学校根据创业园情况,自主编写了《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指南》作为校本教材。该教材涵盖了创业内涵、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前期准备和创业实践知识等模块,对创业园内的孵化企业案例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从成功中总结经验,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创新视野。
第二层为创新教育。这个阶段是一个“提升”过程,并不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但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学校进行了创新知识的专业区分,让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有地放矢的学习,形成创新创业的知识体系。友嘉机电学院是该校下设的二级学院,是最有特色的专业创新教育学院之一。友嘉机电学院在实施FMPS(精益制造计划)创新教育时,由友嘉企业的员工来讲解创新思路和方法,并向机电专业的学生示范岗位上的大改造(机床等设施设备)和小改造(机电装配、销售等),并将FMPS成果发布会上的创新创业成果作为学生的学习案例,为学生烹制创新“鲜活大餐”。
第三层为专门教育。在面向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创业项目,学校提供一定的试验资金,开展SYB培训项目和模拟公司实训,让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做好更充分的创业准备。
第四层为创业实践阶段。学校从所有参与试验的创业项目中进行遴选,由学校的创业指导教师和专家组进行评估,以4%~5%的比例进行筛选,让有较成熟的创业项目和创业规划的公司入驻学校的科技创业园区,然后开展全真创业实践。
汲取失败中的“养料”
创新教育之难,难在内容,难在教学。“对学生讲解创业知识,最忌泛泛而谈。”这是指导过无数创业学子的陈加明的经验之谈。在内容上,学校推陈出新、就地取材——将创业园里的学生创业案例原封不动地拿来作为学生的学习素材。“创业成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创业失败也是我们的教学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创业失败的案例更能让学生迅速成长。”陈加明的说法让人眼前一亮,在学校为学生准备的案例集里,创业失败的案例占到了一半的比例。那么,究竟怎样从失败的案例中汲取创业的养料呢?
在教材上,学校首先对创业失败的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然后找到创业者本人,通过其自我创业历程回顾和原因剖析,初步找到创业失败的原因。然后,将这个初步总结交由校内外创业指导专家评析,深挖创业失败的根源,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最终形成一份翔实的案例深度分析材料,作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每一个创业项目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创业“盲点”也各不相同,这样的教材更鲜活生动,更具针对性,让学生在创业路上避开“雷区”。
在教学上,学校为上创业课的学生提供三方教师资源: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以丰富的人生阅历向学生传达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概念,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讲授创业经历中的成败得失,专业课老师为学生进行创业专题化教学。“有时同一门课程会有好几个老师在上课,每个老师负责自己最拿手的内容,学生同时尝到了同一种‘食材不同的‘烹饪方法,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
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
据2012年第三方权威数据统计,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创业率高达7.76%,在全省名列前茅。高创业率来源于学校“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一方面,学校鼓励学生勇于创业,并提供资源和资金帮助学生实现创业。学生在创业之后,能切身体会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知道了为什么要学,应该学什么,找到了学习的目的和动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创业带动学业”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越钻研越深入,越能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创业教育并不能让所有人都最终走上创业之路,大多数学生在学校创业过程中,大大提升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就业也就变得相对容易了,从而实现“提升就业能力”的宗旨。
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下,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已经有300余名学生成功参与创业。创业公司的相继成立,也带来了相应的人员需求,成功带动了学校1000余名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了创业、就业的“双赢”。随着创业园区内创业企业数量增加、类型拓展、规模扩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受惠于这一教育模式,从而在创业和就业路上各自圆梦。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仍需努力。陈家明对学校的双创教育,已经着手全新的谋篇布局:“接下来还必须做好专业定位,依托我们的创业园,做出特色、做出区分。在资金管理和保障方面,学校有意向设立专门的‘风险投资管理资金,与已有的‘护犊资金项目一起,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