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红楼匠心点滴凝倩影
2015-06-15李丽莉
李丽莉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裙边系着豆绿官绦双鱼比目玫瑰佩;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以金玉为饰,在我国有悠久的传统,考古界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就是明证。其工艺之精美,足以让今人称赞不已。古语向有“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之说,佩戴各种玉饰是古人长盛不衰的流行理念。《红楼梦》里众多角色的名字都与金玉有关,他们不但以金玉为饰,甚至上升到了金玉背后的传统观念,用金玉的文化内涵概括了书中的爱情悲剧。
“头上”之妙
《红楼梦》问世于清乾隆中叶,传统的手工业达到了顶峰。时至今日,我们尚能在故宫博物院一窥清代首饰文物、金银器皿的精美华贵。据文献记载,当时的北京城有专门经营金银珠宝的首饰行业,金店、玉器作、珠宝店等比比皆是。金银加工的工艺也不一而足,典型的如錾、拉丝、珐蓝、点翠等等,这在《红楼梦》里也得到了或多或少的体现。
先来看头饰。为了避免受到文字狱影响,曹雪芹以架空的历史观来撰写故事,对书中人物的服饰尽可能地虚化,尤其是男子的发饰和服装(清代前期对女子的发型和服饰要求并不严格)。但作为书中的主人公贾宝玉,则不可能完全回避他的穿着打扮。因此,在《红楼梦》里,我们可以看到贾宝玉的服饰充满了明清两朝的特色,甚至还有戏服。第三回宝黛初会,写贾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这紫金冠便是戏曲舞台上常见的冠戴。刘若愚在《明宫史》“束发冠”一条中记载:“其制如戏子所戴者,用金累丝造之,上嵌晴绿珠石。每一座有值数百金,或千余金,二千金者。”
第八回又写贾宝玉“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其中“累丝”就是以金丝堆叠连缀;“嵌宝”就如刘若愚所言,指在冠上镶嵌着诸如睛绿珠石之类的名贵珠宝;而“紫金”指的是紫磨金,是一种上品的黄金。除了冠,经常提到的还有贾宝玉的抹额——“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第三回)。金抹额,亦称“额子”,指覆在前额上的金饰,经常与束发冠配套使用,在戏曲舞台上也屡见不鲜。实际上,抹额在清代多为女子的饰品,清代平步青在《霞外攟屑》卷十《齐眉、包帽、昭君套》条目下记载道:“……今俗妇女首饰有抹额。此二字亦见《唐书·娄师德传》,又《南蛮传》,又韩愈《送郑尚书序》。《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按:以貂皮暖额,即昭君套抹额,又即包帽,又即齐眉,伶人则曰额子。”因此,在《红楼梦》里除了贾宝玉外,多是女性佩戴抹额或者昭君套。如凤姐“带着紫貂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史湘云“头上戴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子大红猩猩毡昭君套”等等。实际上,贾宝玉的很多服饰也带有女性的色彩,比如他的青肷披风,这是清代女性的礼服外套。让贾宝玉着女装、佩戴女性饰品寓“群芳之冠”之意,并关合了他的思想和性格。
不戴冠的时候,贾宝玉多以长辫示人。关于贾宝玉的辫子,争论颇多,这给影视剧也带来一定困难。从书中的描述看,这并不符合汉族的传统发式,应该是受清代男子发辫的影响。而提到的“金八宝坠角”也确乎是属于清代贵族男子的装饰。清代发辫推广以后,贵族子弟们对辫子的修饰日益讲究,每以金、银、珠宝等制成各式坠角系在辫梢上,既使得辫子不会随便摆动,也显得美观华贵。
《红楼梦》里对女性的头饰也多是略写,像元春归省时贾母诸人的穿着都是以“按品大妆”或“凤冠霞帔”轻轻带过,原因无它,贵族女性在这类严肃场合的服饰有严格的要求。曹雪芹要详写的话势必暴露书中的年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贾母、王夫人等在正式场合的穿着打扮一律用套话带过。惟一着墨较多的是王熙凤,第三回王熙凤第一次出场,“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这里的“八宝”意同贾宝玉的金八宝坠角,泛指名贵的珠玉宝石;“攒珠”是一种工艺,指用金银线穿起珍珠,并将其折扭成各种花式。至于她这名贵的钗饰,指的是钗头做五凤形,凤口各自衔着珠串的钗子。王熙凤戴凤钗,不但符合当家奶奶的身份,名字也正好相契合。
工艺难得
除了头饰,《红楼梦》还详细描述了不同用途的各类金玉饰品。如常见的项圈,贾宝玉用来系玉的“金螭璎珞”;王熙凤也是“赤金盘螭璎珞圈”,这二者都是项圈,螭似龙而无角,古人多仿其形雕刻以为装饰。“盘螭”、“金螭”指的就是项圈上的螭形装饰;镶嵌珠宝,垂以缨络,这分量是不轻的。而薛宝钗项圈下还挂着一个实心的金锁,难怪要抱怨“沉甸甸的”。所谓的“赤金”,就是纯金,“其色七青八黄九紫十赤,以赤为足色金也”(明·曹昭《格古要义·金》)。另外,书中还写到贾宝玉在清虚观得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本想送给史湘云,后来却引起了一场小风波。这里的“赤金”亦是纯金,但这个金麒麟最贵重的还不在材质,而是这“点翠”的工艺。
点翠是我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用金子或镏金的材质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的蓝色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然后加工成各种首饰器物。据说,翠羽必须从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的鲜艳华丽。翠羽根据部位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呈现出不同色彩,加之鸟羽的自然纹理和多变的色泽,使整件工艺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因此《红楼梦》第三十一回写 “赤金点翠的麒麟”时,大加赞美之词。但是后来,由于制作过程太残忍,出于对鸟类的保护,“点翠”在清末民初改为烧蓝,而在色泽上却远不及前者。
“厌金玉”之风
《红楼梦》里还提到了金璜和玉珏。璜和珏都是玉,璜是半璧形,珏是有缺口的环形玉,或者半环玉。这两种形制的玉都是古代用于祭祀上品,不过这里的“金璜”是仿照玉璜的形制制成的黄金饰品。这在明清两代是常见的工艺品,从侧面说明玉制品的古雅,连金饰也要仿其形制。
清代柴桑在《京师偶记》中说:“近时北方贵戚,厌金玉,以金钢子之最细者约臂,亦韵。”柴桑生活年代比曹雪芹略早,在他的年代贵戚之家已经开始“厌金玉”。但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厌金玉”的风气并不是针对金玉本身,而是对以金玉为材质的饰品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注重工艺的完善和精美,而不再是求重量。
例如书中提到平儿的虾须镯,从名字上即可推断出此镯并不是很重,平儿也提道:“究竟这镯子能多重?……倒是这颗珠子重了。”这虾须镯是王熙凤给平儿的,王熙凤经手的金饰自是不凡。在当时“厌金玉”的大风气下,这只镯子又有何不凡之处呢?
“虾须”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极言其细也。所谓“虾须镯”,顾名思义,就是用虾须这样细的金丝编成的镯子。黄金在金属中韧性最强,延展性最大,因此既可以压成极薄的金箔,也可以拉成比头发还细的金丝,明清贵族的服饰上常有金线绣成的图纹。北京金器行业的“拔丝作”,就是专门拉细金丝的。用金子拉成的细丝编成各种首饰器皿,这是极其精美的工艺品,其价值绝不仅仅在黄金本身。这种工艺在明代已经十分发达,十三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翼善冠”就是这样制成的。而贾宝玉的“累丝嵌宝紫金冠”和“虾须镯”都是这种金丝工艺,第七十三回提到的迎春奶妈偷拿的“攒珠累金凤”也是一样的原理。
《红楼梦》里提到的首饰自然不止这些,但以金玉为材质的首饰占了大半则是毋庸置疑的。作为传统首饰的主要介质,金玉无疑是最受贵族青睐的。而为了突破旧有的审美范式,明清两代对金玉的加工工艺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今天看来,这些精美绝伦的工艺首饰也不仅仅是一种装饰品,更像是艺术品。借助文学名著的呈现,我们对那个时代的审美风范也有了新的认知和把握。
民国铜鎏金点翠头簪(一对)
工艺精美,羽毛保存完整,品相上乘。点翠的工艺使整件作品富于变化,生动活泼。由于保护鸟类及制作工艺的残忍,在清末民初点翠多由烧蓝工艺所取代。
明代卷草纹桥梁式金钗
造型承继自宋元时期桥梁式花筒金钗而加以变化。桥梁式钗、簪式样繁丽,至明代已十分少见,保存良好者更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