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制造的压力与通行证
2015-06-15易芳
易芳
“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面临着投资增长后劲不足,融资瓶颈约束凸显等问题,企业经营依然困难。”
“国内棉花市场和用棉形势依然复杂,化纤产能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节能环保约束压力增大,产业布局调整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中小企业生存压力突出,纺织工业的中低速发展可能会贯穿整个‘十三五。”
“节能减排的源头在装备。实践表明,纺织行业节能潜力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印染等企业的竞争力就体现在节能减排的程度上,而国内纺机企业对此重视程度还不够。”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高勇在中国纺织机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篇幅并不很长,但“干货”十足,每一个段落单独出来,内容深度都可以独立成篇。对于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他并没有单独阐述,而是从纺织工业整体面临的新问题角度切入,因为作为上游产业以及基础制造业,是不可能脱离行业独立存在的。而所有产业问题皆环环相扣,相互作用。
制造业源头压力突出
高勇在讲话中就新常态下,“十三五”规划期间纺织工业发展中可能面临和遇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他表示,很多迹象表明,我国纺织工业其实已经早于中国经济进入调整期,去年的数字显示,整个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没能超过7万亿,增长率只有6.8%。从纺织工业的种种现状来看,行业发展可能实际上已经比新常态中描述的现状速度水平还要更低。他从十三五预期、原料问题以及产业布局、节能减排等方面列举与纺机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问题,并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为行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画出了一张极具实用性的指导地图。
在节能环保方面,纺织行业受到的约束压力不断增加,已经面临逐渐高于发达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压力。
高勇认为,无论节能还是减排,源头都在于我们的装备。国内主流装备与标准要求仍有较大差距。近几年印染行业呈萎缩态势,但印染机械的销售却不像棉纺和化纤下降得那么多,这是因为印染厂被倒逼进行的产能淘汰及转型升级一直迫切需求新型的合规合标的机械。
在节能方面,国外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到国内推销机型时,首先推广的就是这款装备能够节能多少,相应的单位成本能够下降多少。而国内很多企业,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认识到。
“我们请了很多大专院校的专家去印染厂和工厂去诊断,他们发现,我们在节能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单是节电就有不低于30%的空间。”高勇说:“很多企业将电机换代升级后,用电量就立刻下降;调整锅炉之后,用煤量和用气量也就直线下降。”
高勇表示,这些都是机械行业内应该认识到和去解决的问题。他说,纺机企业不要认为节能环保都是用户和下游企业的事情,其实一切的源头在纺机行业,如果问题能够在纺机行业里得到很好解决的,整个行业的情况都会得到改观。
调整产业布局通行新常态
同时,高勇分析,产业布局调整正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
从国内来看,过去的几个五年计划都希望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但是“十二五”期间向中西部转移的脚步停滞了。新疆正在逐步成为国内纺织产业投资新热点,但需要加强规划指导。
国际方面,行业加强跨国布局的发展要求依然紧迫。中国纺织产业确实到了走出去的时候,但前提是,走出去的动力是什么?“过去的几年,很多服装厂走出去,到孟加拉、越南、缅甸,这些都是正常的,是被低成本的劳动要素吸引出去的。但是在过去两年里,有大量的纺纱厂转移出国,这就是不正常的,因为这种走出去的动力是被国内的棉花政策逼出去的。在东南亚纺出来的纱全都是销售回国内,这种情况就不正常。另外还有一种动力,是被国内的金融环境逼出去的,这种动力因素同样还是不正常的。”
高勇认为,国内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年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到不得不向低成本的地区流动的程度。现在很多行业很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还很低,就匆忙走出去,会有很多恶果。一是到新的投资地遇到更多的劳动生产率,难以为继;其次是国内产业出现空洞化,未老先衰、未强先衰。因此关于走出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也在加强布局。组织企业投资,种棉花,养羊,控制原料。但是总之,走出去也不宜形成过热的风潮,而是要符合经济规律。
“也希望大家对于纺机出口的增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判断,避免出现一窝疯的不理智行业行为。”
现在,2015年已经行过三分之一的路途,下游纺企的声音逐渐传来,出口市场行情有所恢复,市场信心有所回暖的反馈多了起来。从产业链终端向上游机械制造的作用还将需要一段时间,而接下来,我国纺织行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内外环境。
伴随着纺织工业的转型,中国纺织机械协会提出,纺机行业将继续加快结构调整:开发节能减排设备,加强基础专用件的研发,加快纺机产品差异化、模块化进程,提高关键部件和器材的自主化水平。同时,要加强纺机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两化融合水平,促进纺机企业的工艺技术进步和机床数控水平。随着纺织行业结构调整,纺机市场将更加关注那些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节省用工、提升纺织产品质量的节能减排机型,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高端纺机市场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需求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