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电影《后会无期》的成功之路
2015-06-15陈月娥
陈月娥
[摘要]作家出身的韩寒在他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中蕴含了多重思考,有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对现实的无奈,对未来的憧憬等等,电影最后的结局也让人剖析讨论,引起大众争议。仔细揣摩该片,故事和情愫都蕴含在影片的每个镜头和细节之中,耐人寻味,意味深长。
[关键词]平凡之路;电影美学;理想主义
[中图分类号] 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1-0190-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1-09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2014年的暑期7月档,作家韩寒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一经上映,立马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最终电影在原本不被完全看好的情况下狂揽近6亿票房,口碑与票房双双飘红,这种口碑和票房双赢的局面在电影发展历程上并不多见,之前能提之的也就是《泰囵》的爆红,但它是喜剧片,喜剧的大获成功折射出了一种现代观众压抑很久的惊人爆发。而《后会无期》是一部公路片,与喜剧片毫无相似之处,究其成功的原因,除了韩寒本人的魅力和铁杆粉丝的支持之外,电影本身的质量也算过硬,虽然台词出众,故事情节不够连贯,但很多细节都能反映出导演对这部电影的用心之处,打动观众的笑声在影院还是处处存在的。
一、平凡之路·商业包装
一开始在韩寒微博里剧透《后会无期》的主创阵容时我就非常吃惊,几乎清一色的一线大咖,这些明星豪华阵容和超强的幕后班底,绝非一般人能有能耐请得动,即使韩寒本人的影响力和好人缘也不会让众多一线的大明星这么集中在一部电影里,还不一定是主角。于是开始密切关注这部电影,发现韩寒准备这个电影时间很长,估计到最后他心想与其请别人制作首先还要读懂自己的小说,不如自己来做,不得不承认,韩寒是一个很会商业操作的文人,从博纳影业的投资,著名制作人的牵线搭桥,演员的实力演技等等,都给这部电影迈向成功打下了坚硬的基础。
《后会无期》的商业包装是无处不在的,从电影开拍的预热,上映前的歌曲,如朴树的《平凡之路》开始就注定了这部电影的不平凡。朴树十年未出新歌,一出声果然效果不凡,一天之内的点击量已经惊人,打动了无数各个行业和年龄层的观众,在明星微信群也得到了大量转发,明星粉丝的带动也是超前的,这部电影的主题曲,没有耗费太多的资本和费用,由韩寒和朴树惺惺相惜的合作,观众也是对真正有才华的人的一种肯定和追捧吧,平凡的我们,总爱追求自己不能实现的不平凡之路,人生经历无数风雨,也是一种收获。歌词唱出了几代人的心声才是最重要。总体来说,这部电影从找到投资方开始,就有商业宣传操作极其熟练的套路,这也是电影能够成功的保障,其次,才是电影本身的质量和故事。
二、自由之心·存在之痛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逍遥游》。这句中国古人很早就说过的经典话语里,能透析出电影中几个主人公的思想。胡生、马浩汉、江河这三个人一起,以送江河去最西边的学校上班的名义,满足了自己想离开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体会自由放浪的感觉,满足潇洒一遍的内心虚荣感。影片从一开始,就表达出浓浓的挣开平凡的枷锁和束缚,不顾一切奔向远方自由的梦想,这与庄子的思想不谋而合。心存自由之心,在外面闯荡过的浩汉有能力却一直得不到发挥,想振兴家乡的旅游业和经济却被马路连一台车都开不了的宽度所打败。现实就是现实,就是这么的无奈,让奔向自由的内心不停在路上遇到挫折,而且是很多根本来不及消化的现实之痛,深刻折射出追求自由之内心的不易。
著名的哲学大师萨特曾经说过:“它存在,因为它在它并没有选择过的条件下显现。……它存在,因为它被抛入一个世界之中,弃置于一种“处境”之中;它存在是因为是纯粹偶然性,……它存在,因为在它自身中有某种它并不是其基础的东西;它面对世界的在场。人本身就是一种单独存在的个体,正如这世界上的一花一草,存在都是合理并有其存在于这个世界的理由。但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家乡和成长的环境,人不能脱离任何社会欢喜而存在,人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和处境之中,于偶然之中又有必然性,正如这三个主人公不会无缘无故成为好友,他们代表了不同的人的状态,胡生是一个优点憨憨傻傻中途被抛弃,但仍然很执着回到老家等待挚友的形象,他在影片开头的自叙,我等到现在,也没等到朋友的归来,折射出他和浩汉不是一类人的思想和形象。这种人代表着勤勤恳恳工作生活、不懂变通、害怕事端但仍然想结交朋友的胆小一类人的形象。浩汉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始终没有获得成功,口头上的豪言壮语却架不住现实的一一打击,是典型的现代绝大多数在外漂泊打拼的年轻人的代表,是行动主义者,出门连自己的家都要炸掉,显示出一去不复返的决绝与勇气,但最后倒下的却是隔壁的楼房,于灰色幽默之中又让人感叹无语。但当大海上那只孤独漂流的船只却道出了主人受伤的内心:“连家都没有了,哪来的家乡。”这么拼死一搏孤独地踏上漂流之路,从东到西,穿越中国,只为了到未知的世界看上一眼,那和平时你觉得腐朽得不能再腐朽的人生和生活不一样的遥远的远方。即使曾经年少时喜欢的人儿已经变却了模样,暗恋的女孩却是自己的亲妹妹,而自己心中父亲的形象却是如此的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但不管现实如何,也要不断克服困难走下去。而江河,是笃定的思想领导者,他沉浸在自己的原则和世界里,对外面很多发生的事情后知后觉,也相信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乐观,不愿意走出自己的世界和空间,但他是精神上的富有者,正如当那首耳熟能详的手机铃音想起的时候,他那文艺磁性的嗓音配上台词“当我小的时候我总是问妈妈,我的未来会是怎样呢?——”让人忍俊不禁他的淡定与儒雅,珍惜自然,珍惜现在,对生活给予你的苦痛和快乐,应一一接受。看似很淡淡的音乐背后,蕴含的是导演对自己、对人生、对存在、对现实和未来的一种思考,没有答案,只能考自己去体会。但影片最后,三个好朋友都没有再见面,真的是后会无期,折射出一种淡淡的悲哀氛围。endprint
三、理想之梦·现实之殇
曾经在很小的时候,就有很多大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是成为科学家,医生,航天员,还是老师?总之,儿时给自己树立的理想一定是很宏大很遥不可及,觉得很美妙很美好。但长大后才知道,为什么叫梦想和理想,基本是很难达到的目标,很多人一辈子为追求一个理想而终生奋斗,这叫坚持,很多人半途选择放弃,你也不能责怪,毕竟,理想太过美妙,现实太过残酷。导演韩寒在这部电影里就充满了对自己的调侃。他在一个电影颁奖晚会上这样说:“人,可以不上大学,但不可以不学习。”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充实自我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你必须要面对很多世俗的东西才能坚持完成自己的梦想。
评论《后会无期》这部电影的内涵,就不得不提其中的经典台词,让很多观众感叹爱惜。比如:“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是克制”等等很简单的话语,虽然个人觉得过于个人化的语言和标签会不利于剧情的发展,会让观众瞬间抽离出情境,不利于故事的继续发展。但还好,这些台词放在电影中起到了很美妙的化学反应。电影中的音乐都非常用心,从影片上映前朴树的主题曲《平凡之路》、《东极岛之歌》到《后会无期》,再到其他插曲等,每次动人的音乐和出现的画面都配合得恰到好处,很好地体现了画面的意境和导演内心深处索要表达的内蕴。现实中的歌手朴树,作为中国乐坛的代表人物,十年未出新作,所谓十年磨一剑,出招必杀,《平凡之路》歌曲的整体风格也很朴实,毫不违和之感,得到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其中的几句歌词“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就道出了很多哲理,曾经大家都经历过的苦痛,都已经过去,在无数个痛苦失眠的深夜里,有最爱的人儿陪你度过,告别过去,重新整装待发,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必须坚强起来,面对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道道坎一道道湾,过去的终将逝去,而新的希望,已经到来。人,不能没有理想,否则会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机械过日子,每个人都想去遨游世界不想每天加班养家糊口,甚至因为买不起昂贵的房子而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她离你而去;但人必须要在现实的强悍之中撕开一条口子,尽自己所能去追求你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你内心的呐喊和渴望,这样,才会在残酷的现实中找到平衡,才会有继续活下去并且活得很好很开心,不要去想太多自己不能实现的抱负,那样,只会徒增悲哀。
在观影过程中,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从小家长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但我们生活的世界和圈子很小,很多记忆和了解是从书本和电视中得知的,并没有亲身经历或体会过,很多孩子从小就被关在家里或培训班、或是补习功课,或是学习艺术,小小的学生竟比大人还忙!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走出家门和教室,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行走于不同的地域,体验不同的文化与风情,才能更好地感知生活。只有用自己的双眼观察世界,才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只有不断去经历,去体会,去思考,去积淀,人才会逐渐成长,才会做一个冷静有担当的人,才会走向最终的成功。有些人,一辈子缩在一个角落里。连窗外都懒得看,更别说踏出门。孩子的性格培养除了天性,还有家庭环境。一个开放的家庭文化,自然也会把孩子带入到一个开放的交际平台。有的人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小圈子里,对外界漠不关心,那么他的思维也会狭隘。作为家长,应该带孩子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出去走走,这样才能有更广的人际圈和更为广阔的未来之路。
《后会无期》让我们体会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途,注定带来生命中不凡的经历。也许在每个人的记忆里,都曾有过远行的梦想!那是关于年少时期的美好初衷,可是回到现实却也只能成为一段关于青春的遗梦!如今的我们在回忆的时候,不禁会深思过往。不仅仅是因为一句话、一个眼神……也可能是一段记忆,一份念想。但是不管如何,人生的道路依旧展开着,等着你勇往直前的跋涉!
参考文献:
[1]韩寒.一座城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
[2]伏爱华.想象·自由——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3]月人.萨特箴言集[M].延吉:东北朝鲜民族教育出版社,1993.
[4]杨昌龙.主义的艺术人学——论文学家萨特[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5]江龙.解读存在:戏剧家萨特与萨特戏剧[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
[6]田忠锋.萨特论艺术[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