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谣言的哲学思考

2015-06-15刘芳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机制谣言评价

刘芳

[摘要]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不仅加强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同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安和混乱。本文从哲学认识论层面对谣言进行分析思考,通过分析谣言的评价论本质及其运行机制,试图找出遏止谣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谣言;评价;心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1-0056-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1-029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谣言的界定及其特征

对于谣言的界定理论界莫衷一是,我国学者一般把谣言定义为“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不实之事”、“捏造的消息”。西方学者多用“未经证实”一词来修饰界定谣言,认为谣言是一种在人们之间私下流传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诠释。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认为,谣言是“与当时事件相关联的命题,是为了使人相信,一般以口传媒介的方式在人们之间流传,但是却缺乏具体的资料证实其确切性”的阐述或诠释。

从上述谣言的种种界定中可以看出,谣言产生于人的主观心理并且立足于作用于人的主观。“使人相信”是谣言想要达到的结果。正确认识谣言还应把握谣言的几个特征:(1)内容上的虚假性。谣言大凡都被证明是虚假的,尽管在表面上它总是竭力披上“伪善”的外衣,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力图使人们信服;(2)形式上的流动性。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在流动过程中体现了人们心理的“合理化”倾向;(3)传播渠道的非正式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谣言的传播方式也愈来愈趋于多样化,多以一种非正式的、非官方的传播方式居多,这也是谣言难以控制的原因之一。

二、谣言的评价论规定

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同时它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本质上可以把谣言定义为人们普遍关注的未经证实的事务的评价信息。评价一般是相对于认知而言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认知,即认识事物的存在状况、性质属性,得出的是描述信息,其次是评价,即判断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得出的是评价信息。评价常常被视为观念性活动,如英国哲学家拉蒙特把评价界定为一种意动活动,认为它与主体想要维持或破坏事物的一定存在状态相联系,与主体当下的意动倾向相联系。换句话说,主体作出评价总是与主体的利益需要相关联,通过评价将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有机地统一起来。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人类所做的和所想的一切都关系到要满足迫切的需要和减轻苦痛。”由此可见,评价活动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其特殊的结构形式决定了评价总包含着“自我相关”,而谣言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评价的一种,即众多个体的评价活动通过传播所形成的意见。

谣言的评价本质是通过“共鸣”这一中介体现出来的。人们之所以能从相同的情绪中产生共鸣主要与人们的利益需要密切相关。人们总是从自身的需要出发,以反映需要的利益作为对客体属性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状况进行评价,从而形成肯定性或否定性的评价结论。正如爱尔维修曾说过:“利益支配着我们对于各种行为所下的判断,使我们根据这些行为对于公众有利、有害或者无所谓,把他们看成道德的、罪恶的或可以容许的;这个利益也同样支配着我们对于各种观念所下的判断;因此,无论在道德问题或认识问题上,都只是利益宰制着我们的一切判断。”一旦社会上出现了某个与人们利益休戚相关的话题,总能够引起人们相互之间盲目的心理感染和思想呼应。谣言总是借助人们的“共鸣”心理迅速地扩散,通过“共鸣”这一中介反映了谣言作为社会评价活动的本质,能够使人们内心产生“共鸣”的话题就给予肯定性评价,反之,不能引起“共鸣”的话题则或被否定或被人为地“加工改造”使之与人产生“共鸣”。

那么,信息又是如何被“加工改造”成为谣言的呢?一直以来,人们在研究谣言中普遍关注的一个课题就是谣言在连锁传播中如何被歪曲的问题。谣言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元信息经造谣者或传谣者的“加工”而不断“异化”的过程。根据奥尔波特和波斯特曼的研究成果,这一信息“异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即“三化”:(1)水平化。所谓水平化是指谣言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变短、变简洁、变通俗的倾向,也即信息删减阶段。(2)强调化。即‘从很多意思中选择有限的几种要素进行接受、记忆、报告”的选择性倾向,与水平化正好相反。有时为了能够自圆其说,信息还被任意增补甚至掺进某些虚构联想的成分。(3)同化。谣言信息在辗转传递过程中,为了增加可信度,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力图与元信息相融合,因而谣言信息与元信息始终扭结在一起,相互同化着。最终形成的谣言总是既歪曲了信息的本来面目又具有一定的可信因素。经过上述几个阶段,一个个真实可信、能够引人人胜神乎其神的谣言就产生出来,其在传播中形成,同时也必然在形成中传播着。

三、谣言产生的内在机制

任何现象的产生总是既具有必然性又具有偶然性,是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了解谣言的产生首先需要从分析谣言中心事件人手。

根据对大量谣言涉及事件的分析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知,谣言中心事件一般取决于该事件的重要程度和不确定性。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及的谣言是未经证实的消息,“未经证实”说明了消息或事件的不确定性是谣言得以产生的基础,事件本身越显得重要,就越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而重要与否往往涉及到人们对事件的评价。越是同人们的利益需要息息相关的事,人们给予的评价就越高,该事件的重要性也就越大;如果事件本身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会引起人们的猜测与臆断,从而形成强烈的谣言。在人们普遍对未知事件质疑的状况下,很容易接受并相信谣言,对事件的强烈关注,对信息的渴求也就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需求表现出来,人们欣然接受并传播着各种荒诞不经的谣言,也是为了满足心理上对生存的一种需要。

环境危机导致了谣言产生的心理基础。就客观而言,谣言与一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往往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动荡和社会危机是谣言产生的温床,历史表明,社会系统的有序程度愈高,谣言流传量就愈少,反之,谣言就愈盛。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一个理性的有序的世界,一旦某件突发事件打破了这种有序状态,致使社会秩序紊乱,社会生活失控,人们就会产生心理危机,表现出一种惊恐或猜测的忧虑。人们普遍需要的稳定感失去了,于是,人们往往就共同关心的问题相聚而议,互通情报,交流意见,以求掌握更多的信息,解除不安心理。谣言成了人们表达意志,转移、冲淡恐惧情绪的载体,以减轻内心的压力。正如美国社会学家戴维·波普诺所指出:谣言“迎合了当时人们心神不安、忧虑焦躁的情绪”。endprint

四、谣言的策略分析

“谣言杀人”古已有之,它“一面杀人,一面也害己,弄的彼此懵懵懂懂。”(鲁迅语)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毫无疑问会增加人们的精神负担,败坏人际关系,严重时会引起社会性恐慌,恶化社会秩序。因此,有效地对谣言加以控制,对于保持社会局势的稳定和人们心理防线的稳固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有效地应付制止谣言呢?“谣言止于智者”。既然谣言的本质是社会评价活动的结果,那么不论是信谣还是传谣都与人的评价活动有关,而评价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展开的,已有的知识积累是判别新的信息的真实性的最重要的依据。人们在评价过程中,能否正确地客观地作出反应取决于人们对该事物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谣言的流传往往与人们认知水平的低下是分不开的,制止谣言有待于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此外,有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不能够自觉地戳穿谣言的虚假性,还必须具有一种理性批判能力即面对纷繁芜杂的各种谣言,必须作一个理智的信息接受者,要进行认真的深思熟虑。《吕氏春秋》之《慎行论·察传篇》中说:“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这里的审就是分析、思考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也告诫:“眼睛是比耳朵更可靠的见证”因此,欲要遏止谣言,自觉进行理性判断和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

从传播渠道上看,平息谣言,必须创造一个宽松、透明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畅通正式信息传播渠道,增加其透明度。正式传播渠道与谣言传播的非正式渠道此消彼长,根据传播学理论,正式渠道的意见传播迟缓或被打断,信息匮乏,社会底层群体的自发活动就会取代上层组织的信息传播功能,私下意见交往日趋活跃,从而为谣言提供了市场。如果正式渠道经常传播歪曲的消息,丧失了信誉,受众拒绝接受它的信息而相信与其对立的传播渠道,也会驱使受众增加对谣言的兴趣。针对于此,政府应一方面对谣言的传播渠道加以监控,另一方面应扩大渠道容量,及时地通过正式渠道披露事情真相。

另外,惩处并制定相关法律法令约束和控制谣言,对蓄意制造、散布谣言的行为给予警告或法律制裁,也是制止谣言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卡普费雷.谣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6-11.

[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6:279.

[3]葛力.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79:456-457.

[4]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96.

[5]陈新汉.评价论导论[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6]冯平.评价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5.

[7]卡普费雷.谣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8]江万秀,雷才明,江凤贤.谣言透视[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1.

[9]秦志希,饶德江.舆论学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

[10]刘建明.穿越舆论隧道[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

[11]胡钰.大众传播效果:问题与对策[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机制谣言评价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当谣言不攻自破之时
谣言
谣言大揭秘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