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一直在坚守,也一直在改变

2015-06-15

中华手工 2015年6期
关键词:市集手工艺刊物

很多读者都惊讶于《中华手工》出自重庆这个西部城市,请谈谈重庆这片土壤是如何孕育了《中华手工》这本文化刊物的?

白昆鹏:重庆能出现一本聚焦中国手工艺的文化刊物,缘于重庆自身的文化底蕴。11年前,谭木匠的创始人谭传华先生心藏挖掘与记录传统民艺的情怀,办了《中华手工》这本刊物,1季度出1期,并通过自己的专卖店发行。但渠道单一,人员有限,刊物只能辐射比较小众的范围。幸而,这本刊遇见了另外一个有情怀的重庆男人:《商界》杂志社长刘旗辉先生。

在一个专业的媒体平台上,这本刊物成长得很快,2006年从季刊改版双月刊,2008年又从双月刊改版月刊,四年前,又改版为了1月双刊。正刊关注手工生活与生意,记录手艺人的生态和梦想;手创专刊呈现创意生活DIY教程,让读者跟着大师学手艺,跟着达人玩手工。从高到低全面覆盖中国手工艺的传承和传播。

对于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华手工》这本刊有起到哪些方面的助推、促进作用?

白昆鹏:先不提刊物本身是有持续地关注与报道重庆本土的手工品牌及其手艺人,《中华手工》自2010年起就开始搭建手工艺电子商务平台,为手工艺企业、艺术家、工艺美术大师以及手创达人提供产品包装以及销售渠道;另外我们一直致力于开展世界手工艺之旅、手工创意市集、DIY体验派对、主题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纸媒面临互联网冲击之前,《中华手工》其实已经在探索从单纯的刊物向一个综合性媒体平台的转型。对于重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不仅有雨露般的浸润,更有开疆拓土的耕耘。

今年初,我们在龙湖时代天街组织了两场手创市集活动,反响很好。事实上,重庆不乏创意达人,但缺少固定的规模化的市集活动,缺乏一个组织者。而我们扮演的就是引导者、组织者、传播者的角色。当第一场市集结束收摊的当晚,有摊主激动地拉着我们编辑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反复称这是重庆有始以来最有品质最具规模的市集,表着“但愿重庆手创市集永不落幕我要跟着你们走”的决心时,从那期盼的目光里,我们深刻感知到自己的力量和责任。我们需要有使命感。

重庆相较于其他城市,在非遗保护、文创发展这一块,成绩如何?

白昆鹏:首先来讲,老祖宗为重庆人留下了很多很好的物质的、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比如大足石刻、川剧、荣昌的夏布、安陶,梁平的竹帘画,城口的漆器……

重庆不仅有非遗保护中心一直在致力于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保护,最近,还成立了非遗保护协会。在全国非遗保护这一块,中国台北、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都应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但是,就非遗文化的活态发展以及文化创意的产业化发展本身而言,我们整体与国际仍有较大差距,这也是《中华手工》杂志要践行的一方面。endprint

猜你喜欢

市集手工艺刊物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古味市集
刊物贺词
市集
系列刊物介绍
揖美手作市集与艺术节
手工艺·温州发绣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
走近手工艺人
商圈场景:“市集”+“体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