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人工感染猪弓形虫病试验
2015-06-15王秀琴李颖康马吉峰梁小军
王秀琴+李颖康+马吉峰+梁小军
摘要:为寻求抗弓形虫病特效药,进行了人工感染猪弓形虫病治疗和生物回归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AT10、混合制剂AT10+20对弓形虫滋养体具有100%杀灭作用,对包囊分别有100%和98.04%杀灭作用,中药AT20对滋养体有95%杀灭作用,对包囊无效,打破了传统西药治疗弓形虫病药只对滋养体有效而对包囊无效的结论。
关键词:中药;治疗;猪弓形虫病;生物回归试验
中图分类号: S855.9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222-02
收稿日期:2014-06-05
基金项目:宁夏农林科学院科技创新先导资金(编号:nkyj-14-20)
作者简介:王秀琴(1964—),女,宁夏平罗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预防及诊断研究。E-mail:nxnkyw@163.com。
通信作者:梁小军,研究员,主要从事家畜繁殖育种和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与示范。E-mail:Lxj0520@163.com。
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Taxoplasma gondii)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原虫病,人类通过接触终末宿主猫科动物和食入寄生弓形虫包囊的猪、羊、鸡等产品而感染[1-2]。人感染弓形虫病可导致孕妇流产、死胎和新生儿先天性弓形虫病等。弓形虫病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及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之一[3-4]。对弓形虫病的治疗,多年来一直采用螺旋霉素和磺胺类药物,这些药品仅对滋养体有效,对包囊无效[5-6]。为了寻求既能杀灭滋养体又对包囊有特效的抗弓形虫药物,我们对人工感染猪弓形虫病进行了治疗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弓形虫强毒株 试验用标准强毒虫株CN,引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1.1.2 试验药物 试验用抗弓形虫中药及混合制剂AT10(AT:Anti-Toxoplasaa的缩写,下同),AT20、AT10+20混合制剂,由宁夏中药研究所研制。
1.1.3 试验动物 45 d健康猪,由宁夏贺兰县农牧局提供;小白鼠,体质量(20±2) g,购自宁夏自治区药品检验所。
1.2 试验方法
1.2.1 药物安全性试验[7] 注射药物后1 h内和2、4、8 h观察试验猪临床反应多次。停药后每日上下午各观察1次,连续观察3 d。无任何临床反应为安全,有一定临床反应,但能在短期内耐过为基本安全,临床反应重,甚至部分猪死亡,或较长时间方能耐过为不安全。
1.2.2 药物治疗试验[8] 弓形虫CN强毒株,采用腹腔注射攻毒试验。试验动物小白鼠,垂直传递3代以上,抽取小白鼠腹腔液,用生理盐水稀释,每头试验猪腹腔注射3 000万~3 750万个弓形虫滋养体。对照组又分强毒对照:每批试验共设1组,每组1头;药物对照:每种药物设1头;健康对照:每批试验共设1组,每组1头。治疗组按不同药物分别分为大、中、小剂量组。
1.2.3 生物回归试验 分别于攻毒后7、14 d,在AT10、AT20、AT10+203组中各随机抽样检查经药效判定认为对弓形虫滋养体有效的猪1头(共6头)剖杀,取腹水、脑、肝、脾、肠淋巴结、膈肌,按病原分离程序和方法,分别接种健鼠3只(肝、脾、淋、膈混合为1组),并分别于7、14 d盲传1代,传递3代,分别测算各生物回归试验组鼠的阳性率。
1.2.4 临床检查[9] 每天测温2次(上午体温超过40 ℃,下午超过40.5 ℃即认为升温,并以此统计稽留期),脉搏、呼吸、心、肺、眼结膜、鼻、胃肠、食欲、粪尿、体表淋巴结和精神、行动等常规观察与检查1次,检查期30 d。分别统计体温稽留小时数,并采用t测定法进行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比较各组与强毒对照组的差异性。
1.2.5 荷虫量检查[10] 分别在投药前和临床检查结束时抽取腹水,以压片镜检法观察虫体形态、运动和活力。以白细胞计数法计算荷虫量,计算减少率。并采用χ2测定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比较各组与强毒对照的差异性。
减少率=(1-投药后荷虫数投药前荷虫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药物安全性试验
通过45头猪的药物安全性观察,获得不同药物的安全有效剂量,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药物安全剂量
试验药物
大剂量 中剂量 小剂量
剂量
(mg/kg) 试验猪数
(头) 剂量
(mg/kg) 试验猪数
(头) 剂量
(mg/kg) 试验猪数
(头)
AT10 2.50 10 0.25 3 0.05 2
AT20 50.0 10 2.50 3 0.50 2
AT10+20 2.50+25.0 10 0.25+2.50 3 0.05+0.50 2
AT10以大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后,15 min内出现口涎增多、扭腰、步履蹒跚、精神迟滞等毒副反应。30 min左右明显缓解,1 h左右基本恢复正常。注射第2、第3剂后都曾出现类似反应,但未再加剧。在正式治疗试验中也未出现严重药物毒副反应,基本安全。以中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后均未见异常反应,安全性能良好。以7.5 mg/kg大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后15 min出现严重毒副反应,口吐大量白色泡沫,扭腰伸颈,后肢伸直,站立不稳,行走困难,频频起卧,肌肉震颤,精神沉郁。2 h后逐渐缓解,4~8 h基本恢复。注射第2剂后 15 min 内出现上述症状,并逐渐加剧,其中1头注第2剂后25 min死亡,另1头注第2剂后8 h基本恢复。注第3剂后仍出现类似症状,8 h左右基本康复。endprint
AT20以大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后,15 min内出现呕吐、伸腰、行走不稳等反应。1 h左右开始缓解,2 h基本恢复,注射第2、第3剂曾出现过类似反应,但未见加剧。在正式试验中都未出现严重药物毒副反应,基本安全。以中剂量腹腔注射仔猪后,均未见任何异常反应,安全性能良好。
AT10+20以大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后,15 min内出现口涎增多、呕吐、扭腰、步履蹒跚、精神迟滞等毒副反应,15 min后毒副反应逐渐缓解,2 h左右基本恢复正常。注射第2、第3剂后,都曾出现过类似反应,但未见加剧,似无蓄积现象。以中、小剂量腹腔注射试验猪,均未见异常反应,安全性能良好。
2.2 药物治疗试验
根据药效判定标准认为以AT100.25~2.5 mg/kg治疗猪弓形虫病,对滋养体杀灭率为100%;以AT100.05 mg/kg治疗猪弓形虫病,对滋养体杀灭率为95.23%。
根据药效判定标准认为以AT200.5~50 mg/kg治疗猪弓形虫病,对滋养体杀灭率达到95%左右。
根据药效判定标准认为以AT10+20 的0.05~2.5+0.5~25 mg/kg治疗猪弓形虫病,对滋养体杀灭率为100%(表2)。
表2 不同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药物 组别
荷虫量(mm3) 体温
治疗前虫数
(头)
治疗后 差异显著性
虫数(头) 减少率(%) χ2值 结果
稽留时间
(h)
差异显著性
t值 结果
AT10 大剂量 10 730 0 100 333.37 P<0.01 44.4 6.860 P<0.01
中剂量 10 634 0 100 330.37 P<0.01 68.0 4.698 P<0.01
小剂量 10 600 506 95.23 282.44 P<0.01 84.0 7.639 P<0.01
强毒对照 11 254 12 100 123.27
AT20 大剂量 9 954 512 94.85 256.06 P<0.01 44.4 21.814 P<0.01
中剂量 10 400 500 95.19 276.92 P<0.01 68.0 3.188 P<0.01
小剂量 10 900 511 95.31 283.58 P<0.01 84.0 2.276 P<0.01
强毒对照 11 254 12 100 123.27
AT10+20 大剂量 11 260 0 100 349.84 P<0.01 2.40 21.303 P<0.01
中剂量 11 534 0 100 356.84 P<0.01 36.0 6.475 P<0.01
小剂量 10 800 0 100 335.51 P<0.01 60.0 2.578 P<0.05
强毒对照 11 254 12 100 123.27
2.3 生物回归试验
由表3可知,AT10、AT10+20 对包囊有效,对包囊的杀灭率分别达到100%、98.04%。AT20对包囊无效。强毒攻击后自然耐过猪剖杀取材回归小白鼠,结果表明,第1代鼠100%典型发病并在7 d内死亡。
表3 生物回归试验阳性率结果比较
组别
回归试验小鼠阳性率(%)
7 d组 14 d组
腹水 脑 肝、脾、淋、膈 平均 腹水 脑 肝、脾、淋、膈 平均
总阳性率
AT10 0 0 0 0 0 0 0 0 0
AT20 35.71 35.71 30.77 33.33 83.33 25.00 29.17 41.67 37.25
AT10+20 0 0 0 0 8.33 8.33 0 4.16 1.96
强毒对照 100 100 100 100
3 结论与讨论
治疗弓形虫病的理想药物应能阻止感染和预防包囊形成,如已形成包囊则应破坏它或使包囊内的虫体死亡[11-12]。本试验用5种中药对人工感染猪弓形虫病进行治疗试验,通过治疗结果比较,筛选出3种治疗弓形虫病的新特效药AT10、AT20、AT10+20,其中AT10和AT10+20对弓形虫体滋养体和包囊均有强大的杀灭作用,AT20仅对弓形虫滋养体有效。AT10、AT20均系中药制剂,药源广、成本低、用量少、疗效高,相关药理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姜淑芳,王 珊,杜云静. 我国弓形虫病研究新进展[J].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2,10(1):37-39.
[2]孙志伟,王明道. 弓形虫病化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9(3):222-223.
[3]刘九生,陈恩辉. 仔猪急性腹泻型弓形体病的治疗[J]. 四川畜牧兽医,1996(4):42-43.
[4]吕元聪. 治疗弓形虫病的几种新药物[J]. 右江医学,1999,27(4):224-227.
[5]舒衡平,蒋立平,刘 多. 几种广谱抗生素抗小鼠急性弓形虫病的效果观察[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16(1):59-60.
[6]甘绍伯. 弓形虫病的治疗[J].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1(2):118-120.
[7]Derouin F,Chastang C. In vitro effects of folate inhibitors on Toxoplasma gondii[J].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1989,33(10):1753-1759.
[8]于恩庶. 弓形虫病学[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
[9]肖 达. 氯苯胍对体外弓形虫的作用[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1,7(5):64.
[10]Moreno S N,Li Z H. Anti-infectives targeting the isoprenoid pathway of Toxoplasma gondii[J].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2008,12(3):253-263.
[11]宋贤响,万红娇,杨翠萍. 中药抗弓形虫感染的研究思路与方法[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18(1):76-78.
[12]游运辉,欧阳颗,向选东. 用蒿甲醚治疗实验小鼠急性弓形虫感染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6):35-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