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级稻连粳7号超高产生理特征特性研究Ⅲ.丰产稳产及广适性分析

2015-06-15周振玲浦汉春樊继伟王宝祥杨波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稳产丰产水稻

周振玲+浦汉春+樊继伟+王宝祥+杨波+卢百关+方兆伟+秦德荣+徐大勇

摘要:以2007—2009年江苏省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对连粳7号产量构成要素及丰产性、稳产性、广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连粳7号穗粒结构协调,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连粳7号稳产性好,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年度间变异小,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强;连粳7号适应性广,增产点率73.7%,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均在9 000 kg/hm2以上,连续2年均是参试品种(系)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连粳7号是一个高产、稳产、丰产性好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及山东省南部等地种植。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丰产;稳产;产量构成

中图分类号:S511.2+20.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5)04-0082-02

收稿日期:2014-04-29

基金项目:国家水稻产业体系建设项目(编号:CARS-01-46);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编号:BA2011098);江苏省连云港市农业科技攻关项目(编号:CN1201)。

作者简介:周振玲(1986—),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稻育种工作。Tel:(0518)85833372;E-mail:zhouzhenling0910@163.com。

通信作者:徐大勇,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E-mail:xudayong3030@sina.com。

连粳7号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后,在手栽、机插、直播等种植方式下均表现高产、稳产,创造了多个超高产典型,在江苏省淮北、山东省南部和沿黄灌区迅速推广种植,应用潜力具大。本研究通过对连粳7号进行丰产性、稳定性及适应性分析,以期为生产中合理利用该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1 品种选育思路

连粳7号是以镇稻88为母本、中粳84-15为父本杂交F3代中选出的优良单株。镇稻88早熟、抗性好、产量稳,缺点是食味品质差;中粳8415含有早世代稳定基因,有利于快速选出稳定植株,米质较好,缺点是产量水平低。将这2个品种进行有性杂交的目的是将镇稻88 的多抗、稳产与中粳8415 的早代稳定特性结合到一起,在早世代选到早熟优良单株。

连粳7号父本是中粳川-2与武育粳3号杂交的F1代中粳川-2为籼粳交后代中选择的粳型偏籼优良单株,大穗、叶片挺、株形好,外观米质好,缺点是植株偏高。以中粳川-2为母本、武育粳3号为父本杂交,目的是将中粳川-2的丰产性状与武育3号的适应性广、适口性好等性状结合到一起。此组合存在熟期迟、植株偏高等明显缺点。

针对以上2个组合的优点与不足,进行复合杂交,优缺点互补,以期选到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2 连粳7号产量构成分析

根据2007—2009年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1-3](表1),连粳7号达到9 750 kg/hm2产量的穗粒结构为300万穗/hm2左右,每穗132~135 粒,千粒质量为26 g左右。区域试验中连粳7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变异系数分别为6.19%、3.20%、2.20%,产量变异系数为6.34%。说明连粳7号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年度间变化较小,对外界条件有较强的缓冲协调能力,稳产性好。

表1 连粳7号不同年度产量构成

年份 穗数

(万/hm2) 穗粒数

(粒) 千粒质量

(g) 理论产量

(kg/hm2) 实际产量

(kg/hm2)

2007 297.0 127.40 26.40 9 989.25 8 869.50

2008 289.5 132.80 26.80 10 149.60 9 318.00

2009 325.2 135.71 25.66 11 651.10 10 052.10

平均数 303.9 131.97 26.29 10 596.60 9 413.25

变异系数 6.19% 3.20% 2.20% 8.65% 6.34%

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2)显示,连粳7号产量与穗数(x1 )、每穗粒数(x 2)、单穗质量(x4)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与穗数(x1 )相关性最大,说明穗数的增加更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单穗质量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825,高于与千粒质量的相关系数(0.361),连粳7号穗粒数的增加是单穗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

3 连粳7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7点参加汇总,连粳7号5点增产,平均产量8 869.5 kg/hm2,其中产量为9 000 kg/hm2及以上点数有4个;2008年连粳7号5点增产,2点减产,平均产量9 318.0 kg/hm2,比对照增产

表2 连粳7号产量构成对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项目 穗数

(x1) 每穗粒数

(x2) 千粒质量

(x3) 单穗质量

(x4)

穗数(x1) 1

每穗粒数(x2) 0.061 1

千粒质量(x3) -0.482* -0.13 1

单穗质量(x4) -0.213 0.825* * 0.361* 1

相关系数(ri) 0.687* 0.420* 0.115 0.365*

4.0%,居参试品种第1位,产量达9 000 kg/hm2及以上点数为5个;2009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5点均增产,平均产量 10 052.1 kg/hm2,产量达9 750 kg/hm2以上点数4个。3年参加汇总的试验点数19个,共计增产点数15个,增产点率789%,汇总点数中共有14点产量在9 000 kg/hm2及以上,占试点总数的73.7%,其中产量在9 750 kg/hm2以上点数7个,9 000~9 750 kg/hm2之间点数7个。连粳7号在大部分试点的产量在9 000 kg/hm2以上,最高产量达到10 408.5 kg/hm2,表现较好的丰产性和稳产性。

根据表4进一步分析不同年度连粳7号的丰产性参数和稳产性参数,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平均产量 8 869.5 kg/hm2,居参试品种第5位,试点间产量变异度最小(2.26%);2008年继续参试,平均产量9 318.0 kg/hm2,比对照增产4.0%,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居参试品种第1位,丰产效应最高,为0.512,试点间产量变异度小(3.02%)。说明连粳7号不仅具有较高丰产性,在江苏省各个区试点的适应性也很强。结合2007—2009年度3年稳产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连粳7号的稳产性和广适性。

表3 2007—2009年度连粳7号产量表现

年度 试验 实际产量

(kg/hm2) 比CK增加

(% ) 产量

位次 汇总点

数(个) 增产点

数(个) 9 000 kg/hm2

以下点数(个) 产量9 000~9 750 kg/hm2

点数(个) 产量9 750 kg/hm2

以上点数(个)

2007 区域试验 8 869.5 1.3 5 7 5 3 3 1

2008 区域试验 9 318.0 4.0 1 7 5 2 3 2

2009 生产试验 10 052.1 6.9 1 5 5 0 1 4

表4 连粳7号丰产性、稳产性分析

年度

丰产性参数 稳定性参数

产量(kg/hm2) 效应 方差 变异度

回归系数品种丰产性及其稳定性

的回归分析方程

2007 8 869.5 0.226 0.102 0.226 0.842 y=0.724+0.842x

2008 9 318.0 0.512 0.126 0.302 0.916 y=1.526+0.916x

4 连粳7号超高产表现

2009年在东海县平明镇周徐村采用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建立百亩示范方7.13 hm2,经省农委组织专家现场验收,实收产量11 743.5 kg/hm2;2010年在东海县平明镇建立丰产方,面积16.67 hm2,采用旱育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经现场验收产量达12 162 kg/hm2;2011年在东海县张湾乡马墩村建立机插连片丰产方,面积8.73 hm2,采用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现场验收产量11 971.5 kg/hm2,连续3年达到超级稻产量标准。

对东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作栽站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淮北地区(东海)粳稻丰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实施的连粳7号超高产攻关方进行了实产验收,2009年测产面积0.069 hm2,实际产量12 288 kg/hm2;2010年测产面积0.072 hm2,实际产量12 222 kg/hm2。

同时,连粳7号适宜手栽、机插及直播等多种稻作方式,在多地区种植出现了一大批高产田块。据调查,采用机插方式,在淮安楚州朱桥镇2011年实收11 100 kg/hm2,2012年实收11 400 kg/hm2,在黄海农场2012年实收11 325 kg/hm2;采用直播方式,2011年在洪泽县高闸镇实收10 725 kg/hm2,泗阳庄圩实收10 725 kg/hm2,阜宁县陈良镇实收10 740 kg/hm2,灌南县三口镇实收11 100 kg/hm2,滨海县正红乡实收11 152.5 kg/hm2,东海县黄川镇实收 11 152.5 kg/hm2,建湖县上岗镇实收 11 437.5 kg/hm2,2012年在阜宁县三灶镇实收10 650 kg/hm2,在射阳县通洋乡实收 11 910 kg/hm2,在邳州市土山镇实收11 550 kg/hm2。以上高产田块的出现,扩大了连粳7号的影响,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加快了品种推广速度。

5 讨论

籼粳杂种优势和理想株型相结合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籼粳杂交,向粳稻品种中适度渗入籼稻基因,创造出株型好、高产潜力大的株系。连粳7号正是基于这条育种思路,将4个性状各异、又能互补的亲本复合杂交,选育出的一个集高产、稳产、广适于一体的优质水稻新品种[4-6]。在2007—2009年度江苏省中间试验中表现出了较高的产量潜力,在江苏省中熟中粳稻区种植均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稳产性和广适性。多年多点出现的大面积超高产典型,也证明了连粳7号的育种策略的正确性。

适应性是指一个品种在不同地域间均能表现出较高产量的能力[7-8]。2007—2009年度,连粳7号在19个具代表性的试验点种植,连续两年均是参试品种(系) 中产量变异度最小的,说明该品种在江苏省各个区域试验试点的适应性强,适应性较广。

稳产性是指一个品种在同一环境中不同年份都获得较高产量的能力[7-8]。连粳7号产量及各产量构成要素的年度间变幅较小,说明该品种具有较为协调的穗粒结构,群体调控能力强,产量构成因素中,每公顷穗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对产量的效应也最大。不同年度,特别是2011 年9月下旬的低温天气,该品种仍能表现出较高的产量,另一方面也证实了该品种对外界条件的缓冲协调能力较强, 能降低或减少不利

的自然环境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稳产性较好。

参考文献:

[1]江苏省种子站. 2007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7.

[2]江苏省种子站. 2008年江苏省中熟中粳区域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8.

[3]江苏省种子站. 2009年江苏省中熟中粳生产试验汇总总结[R]. 南京:江苏省种子站,2009.

[4]周振玲,潘启民,潘长虹,等. 中粳稻新品种连粳11号的选育及机插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87-89.

[5]方兆伟,李 健,樊继伟,等. 水稻新品种连粳9号的选育及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10):79-80.

[6]方兆伟,李 健,迟 铭,等. 水稻新品种连粳10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9):95-97.

[7]张会云,陈荣振,冯国华,等. 小麦新品种徐麦29的丰产稳产性及其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2008(3):43-44.

[8]陈岳徐,许大熊,陈文贞. 杂交稻特优524的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3):21-22.

猜你喜欢

稳产丰产水稻
建湖县供电公司护航“菜篮子”稳产保供
巴陵石化硫酸铵稳产稳销 确保春耕化肥供应
排涝抢收多措并举 确保秋粮稳产增产
抢收抢种藜麦 确保丰收也丰产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苹果园能否丰产 秋季管理很重要
玉米早熟品种赛德9号丰产稳产
板栗丰产栽培技术
脐橙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