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易气虚 中医教你“补气提神”
2015-06-15张华
张华
古人云:“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有了这股气,人才活得神采飞扬、精力充沛、浑身轻松。
然而,久坐的人,由于缺乏相应的活动,时常会感到腰背疲劳、下肢酸胀,还会有身体活动功能低下、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现象。中医讲“久坐伤气”、“思虑伤脾”。思虑过度,则脾气郁结,久则伤正,中气受损。中气不足,波及上气,又会引起肺气虚,日久更会伤及肝肾之气。所以,久坐加劳神,造成整个身体的气不够。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嬿钊介绍,在治未病中心,常常会接诊一些面色萎黄的白领,整个人蔫蔫的,表述自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喜欢安静、容易感冒、自汗。其实,这就是典型的气虚表现。由于体内的“发动机”动力不足,体内运行功能减弱,营养无法吸收,因而身体都不太好。不爱说、不爱动,这与气虚体质有很大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气不足,身体自然就会保持安静,这样才能储存能量,保存实力。
林嬿钊指出,补气养气是调养气虚体质的原则。具体来说,应该从情志、起居、运动、食疗四个方面加以改善。
1.情志调养应避免过度忧思,以平和的心态处事,以豁达的心态做人。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来释放工作压力,以保持愉悦舒畅的心情。简单地讲,就是别想太多,“思虑过度会伤脾”,易导致人体气血运行方面出现问题。
2.长期在空调环境工作生活的人,还应做好保暖防寒工作,防止外邪侵袭。感冒初期可饮用红糖生姜茶以驱邪扶正,慎用清热降火药物,尤其应避免动辄自用抗生素。
3.长期伏案者要注意多抽空起身走走,活动肢体关节,有助气血流通。平时要注重运动锻炼,但气虚之人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防大汗伤津耗气,可选择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舒缓的有氧运动。运动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4.食疗上要遵循“健脾益气”的原则,可选用人参、党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大枣等补气,此类药膳为补益之品,不宜一次食用太多,宜少量久食,身体羸弱者更应防“虚不受补”。补气虚食品有鸡肉、牛肉、猪肉、猪肚、鲢鱼、鹌鹑等。忌食山楂、佛手柑、槟榔、紫苏叶、薄荷、荷叶等破气耗气之品。总之,多吃性味甘平偏温、营养丰富的食物。忌过食生冷寒凉、肥甘厚腻、辛辣及烟酒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