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LNG储罐预冷动态模拟

2015-06-15邓文源田连军童文龙李宁郭开华黎文锋

化工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预冷液滴液位

邓文源,田连军,童文龙,李宁,郭开华,黎文锋

(1中山大学工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2广东珠海金湾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广东 珠海519000)

引 言

液化天然气是由85%~98%的甲烷混合其他烃类所组成的物质。目前,被视为一种相对清洁、低碳的一次能源被多国政府提倡使用,使得天然气生产贸易量不断上升,LNG (液化天然气)产业也随之快速发展起来。国内多个LNG接收站都在建设或者进行二期建设中[1]。大型常压LNG储罐在接收站中是初期投入最大的设备之一,正式启用时对调试技术的要求较高[2]。其中,LNG储罐的冷却是最为重要调试环节之一。低温储罐需要缓慢均匀地进行降温,以防对储罐造成损坏。

本文针对国内LNG接收站常见的16万立方米地上全容式混凝土储罐在预冷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分析储罐的压力、温度、BOG排量在预冷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为实际大型LNG储罐预冷过程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1 LNG储罐预冷流程

大型LNG储罐预冷流程如图1所示。预冷LNG经临时搭建的预冷管线从喷淋环进入罐内,通过阀门两端压力表监测喷淋流量,喷淋环上的喷头为螺旋型喷嘴;甲烷混合气体通过蒸发气系统排出控制罐内压力。

图1 储罐预冷简图Fig.1 Process sketch of LNG storage tank

在储罐预冷过程中需控制的参数主要有两个:

(1)温度,计划预冷温度为每小时3℃,最大温度变化不得超过每小时5℃;

(2)压力,通过将过量的气体排向蒸发气系统,将储罐压力控制在约20kPa。

2 LNG储罐预冷动态模型的建立

2.1 基本动态方法

建立160000m3大型LNG储罐预冷过程的集中参数模型,得到LNG储罐平均温度、压力及罐体温度随预冷时间的变化关系。考虑到计算的复杂性,对预冷过程作如下基本假设:

(1)任一时刻,LNG储罐内气相介质具有均一的温度、压力;

图2 储罐预冷计算拓扑图Fig.2 Sketch of topology for calculation process

(2)罐内介质与内罐各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为常数;

(3)忽略储罐侧壁、底部、顶面保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随温度的变化;

(4)忽略罐体热角保护层的绝热保护。

图2示出LNG储罐动态模拟的计算拓扑图。LNG喷淋量通过LNG管线与储罐内部压差和阀门开度k决定;同理,BOG排量通过储罐内部与大气压差和阀门开度k决定,根据压力-流量方程,确定流量。其基本形式表述如下

LNG进入储罐之后迅速气化,使得储罐内工质温度下降,当储罐内部温度较低时,LNG并不能完全气化,部分液体沉降到储罐底部形成液位,对某一时刻τ,当前LNG喷淋量的气化率为e(τ),0≤e≤1。

2.2 LNG储罐降温的动态模型

2.2.1 储罐传热模型 LNG储罐预冷过程中有部分的冷量用于冷却罐体,所以,计算罐体传热的精确度对模拟预冷过程时的降温速度有很大影响。本文将对罐体隔热层分成多层进行计算。储罐外罐混凝土壁面与空气换热方式为自然对流换热,传热系数10W·m-2·K-1;甲烷与储罐内表面传热方式为强制对流换热,传热系数为20W·m-2·K-1。储罐隔热层分层及建造材料热力学参数如表1。

对于罐体各面每层温度变化

式中,Ci为第i层隔热层总热容,Ti为第i层温度,Ri为第i层传热热阻。罐体传给储罐内介质的热量

式中,Tsw_1,Tbw_1,Ttw_1分别是罐体侧壁、底部和顶部与罐内介质接触层的温度。Rsw_0,Rbw_0,Rtw_0是对应隔热层的热阻。

表1 大型LNG储罐隔热层材料参数Table1 Material parameters of LNG storage tank

2.2.2 储罐两相容积节点模型 储罐数学模型采用集总参数法处理,节点的压力、工质组成、温度的变化,可分别由质量守恒方程、物料守恒方程、能量方程导出,基本方程如下

对于四元混合工质 (氮气,甲烷,乙烷,丙烷),式 (4)中组分zi的方程共包括3个独立方程。对于罐内压力

压缩因子Zm随着温度和压力的改变而改变,由PR 状态方程[3]求解。

物性参数:密度、焓、内能等均可通过相应的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比热方程求得[3]。

2.3 喷淋LNG气化量的确定

系统降温过程共经历了约70h,在储罐预冷开始时,LNG进入储罐后全部气化,但是当温度下降到足够低温时,喷淋的过冷LNG并不能完全气化,一部分液体沉降到储罐底部,导致预冷过程后期,即使加大喷淋量,温度下降速度依然变慢[4]。

过冷LNG进入储罐后的传热过程可看作多个分散液滴表面蒸发的过程。由于传热过程受到气液相间的物理作用影响,这些互相作用非常复杂,而且包含许多因素,如温度、压力、湍流、液滴在气相中的扩散、液滴与液滴之间的相互作用[5],参考燃油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机理[5-7]、甲烷沸腾传热研究[8-10]和喷嘴雾化特性研究[11-12]。本文建立一个弱化物理模型的考虑,针对预冷过程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因次分析得到的关于喷淋预冷过程的总换热系数h(W·K-1)关联式

式中,P为储罐压力,˙min为该时刻喷淋LNG的流量,dn为喷淋口直径,λ为天然气的热导率,SMD为索太尔平均半径。

喷淋LNG后,LNG的雾化情况与传热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液雾由大小不等的液滴颗粒组成,为了可以量化考虑雾化质量和表示其雾化特性,需要一个既可以表示颗粒直径大小又适用于传热计算的表达式,即液滴尺寸分布表达式[11]。目前常用的液滴特征直径表达式都是经验公式,至今还没有从理论上推导出量化液体颗粒分布的表达式,比较流行的方法是用索太尔平均直径 (SMD)作为液滴出口特征直径,其物理意义为液雾内全部液滴的总体积与总表面积的比值,如式 (7)所示[11-14]

预冷过程中,喷淋环上的喷头为螺旋式喷嘴,共有18个喷嘴,喷嘴内径为5.6mm,因此对于LNG液雾的索太尔平均直径,采用螺旋喷嘴液滴平均直径dn的拟合式[13]

式中,We、Ren为 Weber数和喷头出口LNG的Reynolds数,ρG、ρL为天然气的气相和液相密度,vL、σ、μL为LNG的喷射速度、表面张力系数和液体的动力黏度。

另外,SMD决定了LNG液雾的初始直径,但是在蒸发过程中液雾的碰撞和下落会对平均蒸发面积有一定影响,而且,随着喷淋量的增大,液雾碰撞概率会明显增加,所以定义为换热过程的液滴平均直径

式中,δ为关于平均直径的修正系数,为一经验参数,可根据实测数据确定,一般取δ=0.8。对于传热过程,采用广泛使用的Ranz-Marshall关联式[11]

式中,μG为罐内气相介质的动力黏度,v为液滴相对气相介质的速度,由于液滴半径非常小,喷射后阻力和重力会迅速达到平衡,g为重力加速度,所以式 (13)中,v由斯托克斯定律求得[11]

综上,大型储罐预冷喷淋传热系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N为液雾的特征数量,由喷淋量和液雾的扩散特性决定,所以对任一时刻τ

进入储罐LNG蒸发量可由式 (19)求出

式中,γLNG为喷淋LNG的蒸发潜热。

对τ时刻,喷淋LNG蒸发率可表示为

若e≥1,则进入的LNG全部蒸发;若0≤e<1,则有一部分液体沉降至储罐底部,使得液位上升。其液位L的函数为

式中,D为储罐内径。

3 动态模拟计算结果

储罐预冷过程约需要70h,预冷开始前,储罐充满室温下的甲烷,预冷工质组成如表2,预冷模拟的初始温度及压力条件如表3。

表2 预冷喷淋LNG组成Table 2 Composition of LNG

表3 储罐预冷计算初始条件Table3 Initial conditions of pre-cooling simulation

以某LNG接收站的一次储罐预冷的喷淋量作为对比喷淋量,通过建立的仿真系统以稳定的降温速度为优化目标,计算出一个LNG喷淋量的优化策略。动态模拟储罐预冷的对比工况的喷淋量和优化工况的喷淋量如图3所示。

图4为对比工况值与优化工况值的压力值,可以看出,在预冷开始时,储罐压力会上升约0.3kPa,优化工况下,较大的喷淋量会使得储罐压力上升较快,但是通过调整BOG流量,可以使得储罐压力维持在设计压力之内,预冷时间大于45h后,储罐压力开始缓慢下降,主要是因为喷淋的LNG有部分开始沉降到罐底,使得BOG量变小。预冷过程中,储罐压力波动不大,较为稳定。

图3 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喷淋量Fig.3 LNG inject rates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zed processes

图4 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压力变化Fig.4 Pressure varia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zed processes

图5 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温度变化曲线Fig.5 Temperature varia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zed processes

图5为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温度变化曲线,图中可以看出,优化的喷淋量温度下降速率较为平稳,在储罐温度下降至135K前,降温速率都维持在3.8K·h-1左右;而对比值降温速率变化较大,数值变化范围从0.5K·h-1到4.8K·h-1,降温速率波动较大,将会对预冷所需时间、储罐安全等造成不确定的影响,由图5可以看出,优化工况下,储罐在60h左右已经完成预冷。储罐内部温度下降至130K之后,降温速度逐渐变慢,这是由于在低温下,喷淋的LNG不能完全蒸发造成的,温度越低,蒸发量越小。

如图6所示,两种预冷策略对BOG流量的控制区别较大。在对比工况下,预冷前期喷淋量较小,产生BOG量不多,但是预冷时间到了34h后,喷淋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为了维持罐内压力,增大BOG流量。在优化工况下,预冷开始储罐内部的降温速率就维持在比较合理的数值,喷淋量较大,所以BOG流量一直较为稳定,在47h后,由于储罐内部温度足够低,喷淋的LNG有较多部分沉降至罐底,于是BOG流量可以维持在较低水平。储罐达到115K时,两种工况分别排出BOG气体239.3t(对比工况)和240t(优化工况),但对比工况在后期排出较多低温BOG,这对冷量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图6 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BOG流量Fig.6 BOG flow rates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zed processes

图7为两个工况下的液位高度。在优化工况下,其降温速率较快而且稳定,所以会更早形成液位,产生液位的时间比较对比工况提早12h。实际操作中,当储罐的液位有一定高度时,可以使用进液管对储罐进行大流量进液。采用优化的储罐预冷策略有利于加快预冷工作的完成。

图7 对比工况与优化工况的液位高度Fig.7 Liquid levels of experimental and optimized processes

4 结 论

建立了对大型LNG储罐的气液两相容积节点模型的储罐预冷动态模拟的方法,基于模型,搭建了动态模拟计算平台,对储罐预冷过程中的喷淋流量和BOG流量操作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在储罐预冷开始时,储罐压力会有明显的上升,根据不同的操作策略,调节BOG流量,基本可以维持储罐压力的稳定。

(2)在预冷过程前期,过于谨慎的预冷策略会导致储罐降温速度不稳定、预冷时间延长和预冷后期BOG流量过大而导致冷量的浪费问题。

(3)优化工况和对比工况在70h内的LNG喷淋量分别是967t和700t,排出的BOG分别是265t和245t。在排出的BOG相差不足10%的情况下,采用经过系统优化的预冷策略,可以保证储罐快速稳定地降至目标温度,减少冷量的浪费。优化工况下产生液位的时间比对比工况提前了约12h,大流量进液过程也相应提前,加快预冷后续工作的完成。

(4)所建立的气液两相容积节点LNG储罐和喷淋LNG蒸发模型以及动态模拟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模拟LNG储罐的预冷降温规律,可为实际系统预冷过程的调试优化、设计冷却策略,提供科学和准确的预测手段。

[1] Dweck J,Wochner D,Brooks M.Liquefied natural gas(LNG)litigation after the energy policy act of 2005:state powers in LNG terminal siting [J].EnergyLJ,2006,27:473.

[2] Zhang Chuanquan,Yang Xiaodong.Discussion on nitrogen purge and dryout of 10,000m3LNG tank [C].Shanghai:Second China LNG Forum,2009.

[3] Poling B E,Prausnitz J M,O'connell J.The Properties of Gases and Liquids[M].New York:McGraw-Hill,2001.

[4] Cheng Yongqiang,Tian shizhang,Wei Nianying.Problems related to storage tank cooling in the commissioning and test running of LNG terminal[J].OilandGasStorageand Transportation,2013,32 (5):517-520.

[5] Sergei S S.Advanced models of fuel droplet heating and evaporation[J].Prog.Energ.Combust,2006,32 (2):162-214.

[6] Beck J C,Watkins A P.The droplet number moments approach to spray modeling:the development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sub-models [J].InternationalJournalof HeatandFluidFlow,2003,24:242-259.

[7] Su Lingyu,Liu Weidong.Theoretical analysis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of moving droplet during evaporation [J].JournalofNationalUniversityofDefenseTechnology,2008,30 (5):10-14.

[8] Jung Dongsoo,Kim Youngil,Ko Younghwan,etal.Nucleate boiling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pure halogenated refrigerants [J].InternationalJournalof Refrigeration,2004,27:409-414.

[9] Lee J,Kim Y,Jeong S.Transient thermodynamic behavior of cryogenic mixed fluid thermo siphon and its cool-down time estimation[J].Cryogenics,2010,50 (5):352-358.

[10] Ma Jia,Gong Maoqiong,Wu Jianfeng.Nucleate pool boiling heat transfer of pure methane [J].Journalof EngineeringThermophysics,2008,29 (3):465-468.

[11] Ranz W E,Marshall W R.Evaporation from drops[J].Chem.Eng.Prog.,1952,48 (3):141-146.

[12] Yu Minggao,Li Xilin.Analysis on nozzle design parameters affected to spraying site features [J].CoalScienceand Technology,2007,35 (6):55-59.

[13] Liu Nailin,Zhang Xu.Distribution of droplet diameters and the spline of their empirical equation for spiral nozzle[J].JournalofExperimentsinFluidMechanics,2009,20(3):8-12.

[14] Batchelor G K.An Introduction to Fluid Dynamics[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猜你喜欢

预冷液滴液位
基于ANSYS的LNG接收站典型管道预冷分析
小型LNG气化站预冷方法对比分析
液滴间相互碰撞融合与破碎的实验研究
喷淋液滴在空气环境下的运动特性
基于STM32燃气热水锅炉液位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石油储罐液位开关的应用分析
杏鲍菇真空预冷工艺优化研究
不同预冷方式对红提葡萄的预冷效果
基于二元液滴碰撞模型的喷雾计算研究
宝马530车冷却液液位过低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