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15-06-15付翔刘富春李志红

西部医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列酮吡格安全性

付翔 刘富春 李志红

(解放军第324医院药剂科, 重庆 江北 400020)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付翔 刘富春 李志红

(解放军第324医院药剂科, 重庆 江北 400020)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选取120例接受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并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60例和二甲双胍组60例,两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评分,评估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 吡格列酮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0.00%)与二甲双胍组患者(95.00%)相近,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分(54.3±2.9)高于二甲双胍组(20.3±3.2);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5.00%)高于二甲双胍组(13.33%);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相近,均可用于临床治疗,但二甲双胍安全性更高。

吡格列酮; 二甲双胍; Ⅱ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Ⅱ型糖尿病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1,2]。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均为目前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为选择更为科学有效、不良反应少的治疗方案,本文分析比较了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Ⅱ型糖尿病患者。②患者无严重的其他并发疾病。③患者知情后同意纳入研究且保证完成随访者。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吡格列酮组60例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42~68岁,平均(52.5±5.6)岁;二甲双胍组60例患者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40~72岁,平均(53.6±6.6)岁。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吡格列酮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治疗(北京太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267),初始剂量为15mg/日,逐渐增加剂量为30mg/日;二甲双胍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口服二甲双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370),初始剂量为0.5g/日分2次服用,逐渐增加剂量为2g/日。两组均进行首次疗程为四周,可在治疗过程中适度调节药品剂量,并要求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停止服用其他糖尿病相关药物。记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不良反应评分,进而评估两种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3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3]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临床症状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疾病稳定、无效四个等级, 患者血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持续三个月以上者为显效;患者血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为有效;患者血糖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有改善或无恶化者为疾病稳定;患者血糖异常并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疾病稳定率(%)。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 15.0软件对本次研究的相关数据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取卡方校验进行两组计量资料的数据对比;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糖和相关症状均得到了有效控制,吡格列酮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0.00%,二甲双胍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0%,疗效相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10-2)]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0%,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评分(54.3±2.9)高于二甲双胍组(20.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糖尿病在老年患者的内分泌疾病中一直位居前列,在我国更是居高不下。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收到了严重影响,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血糖代谢紊乱,临床治疗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治疗期间常有较多的药物不良反应,需要广泛的临床探究[4]。特此,本次研究中,特此选取了我院120例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探究比较了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结果较为可信。

本次研究对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治疗任务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或降低胰 岛素抵抗从而改善血糖、血脂代谢。吡格列酮为一种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其主要通过活化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 γ(PPAR -γ),从而提高肝脏和外周 组织中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肝糖原的生成和输出,达到降低患者血糖、血脂的治疗目的[5,6]。二甲双胍为一种双胍类降糖药,可以促进体内无氧糖酵解、减少肝糖原发生糖异生及输出肝糖原,同时提高增强周围组织的胰岛素敏感度数,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7]。另有研究提示,吡格列酮再降低患者的胰岛素和血清C肽水平上优于二甲双胍,但吡格列酮组再同等治疗前提下具有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和较弱的胰岛素敏感性,因此疗效略低于二甲双胍,与本次研究结果中的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降糖作用表现相近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且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患者的糖尿病均得到了有效控制[8,9]。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组以噁心、呕吐等消化道不良反应为主,而吡格列酮以为上下肢水肿、头痛及视物模糊为主。且经正式,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遍为轻度,不会引发严重的肾脏和肝损伤,且吡格列酮的耐受性更佳。本次研究中,二甲双胍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均更低(P<0.05),且在治疗后得到有效缓解。另外,研究提示,糖尿病的病情发展与患者饮食、用药、生活作息等息息相关,临床医生可考虑与护理人员一同加强相关知识宣讲,辅助临床治疗改善病情[10,11]。另外,由于研究时间和研究条件的限制,今后将进一步扩大样本容量,细化疗效评估内容行相关对比对比分析,以细化研究结果[12]。

4 结论

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相近,但二甲双胍安全性更高,可结合临床选用。

[1]董德翠.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山东医药,2010,50(25):74-75.

[2]王丽红.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4):623.

[3]Pan C,Yang W,Jia W,etal.The effect of exenatide on controlling blood glucose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J].Chinese Journal of Biochemical Pharmaceutics,2011,32(3):232-235.

[4]熊静,莫朝晖,谢艳红,等.初诊Ⅱ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的变化[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2B):395l-3953.

[5]随华,耿秀琴,刘纯,等.应用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失效后补充第3种降糖药的选择[J].中国药房,2010,21(2):152.

[6]占美,吴逢波,吴斌,等.艾塞那肽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0,21(42):3991-3994.

[7]杨沽怡,丁志秀,曹伟英.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对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比较[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0,31(4):267-269.

[8]张红霞,原杰,秦洁,等.西格列汀对中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2013,8(7):938-940.

[9]汤涌,周芬,张红梅,等.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单一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的Ⅱ型糖尿病观察汤涌周芬[J].中国药师,2012,15(10):1465-1467.

[10] 段丽君,张扬,江霞,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Ⅱ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4):379-382.

[11] 严浩.二甲双胍和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11,27(4):350.352.

[12] 傅军,徐宏彬,俞杰,等.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Ⅱ型糖尿病的系统评价[J].中南药学,2012,10(9):707-712.

The curativ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o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

FU Xiang, LIU Fuchun, LI Zhihong

(DepartmentofPharmacy,The324thMilitaryHospitalofPLA,Chongqing400020,China)

Objectives To research and compare the curative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of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on treating type 2 diabetes.Methods 120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60 cases)and metformin group (60 cases). They were treated with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Their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adverse reaction score were evaluated. Results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patients with pioglitazone group (90%) and patients in the metformin group (95%) were simila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dverse reaction of pioglitazone group (54.3±2.9) was higher than the score of the metformin group (20.3±3.2).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patients with pioglitazone group (35%)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etformin group (13.33%) (P<0.05).Conclusion Pioglitazone and metformin has similar clinical curative efficiency in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but metformin’s safety is high.

Pioglitazone; Metformin; Type 2 diabetes; Efficacy; Safety

R 587.1

A

10.3969/j.issn.1672-3511.2015.07.039

2014-05-08; 编辑: 陈舟贵)

猜你喜欢

列酮吡格安全性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罗格列酮联合依那普利对腹膜纤维化大鼠的腹膜功能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血清抵抗素的影响及其对肾脏的作用
吡格列酮对肥胖小鼠肾脏中TNF-α表达的影响
吡格列酮对膀胱癌患者机体炎症因子抑制作用的分析
吡格列酮联合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43例临床研究
美国警告吡格列酮引起的膀胱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