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动态竞争环境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2015-06-15王正一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校人才培养

王正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逐渐成为高校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来说,既有动力,又有压力。同时,在动态竞争环境下,对于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也在不断改变。本文将动态竞争理论引入高校建设与发展的过程,对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体系做了简要的研究与论述。

[关键词]动态竞争环境;高校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01-0005-02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1-003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一、引言

动态竞争是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经济学理论,它的提出是相对于静态竞争的理论而言的。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相互学习、模仿和创新的速度也在不断加速,企业之间也逐渐形成了相互超越,竞争互动也更加激烈。同时,信息传播加速也导致了原有企业通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态的减弱,随着消费者消费需求的日益异化,企业在行业中保持竞争优势也变得越来越困难。而对于高校建设来说,面对日益发展的信息科技技术和市场需求,为了让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这种动态竞争的市场环境与趋势,就继续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建设。高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动态竞争市场的影响,另一方面要努力让自己所培养出的人才能够在当今竞争大环境中具有更强的优势。因此,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应对这种动态竞争压力最好的办法,同时也是高校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升自身办学能力的工作重点。

二、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压力

信息技术和科学技术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迫切。高校在面对这一系列社会和经济变革所引起的动态型竞争环境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竞争压力,是高校在今后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时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先,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大,近年来,随着毕业生数量的持续增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持续升高。如何让本校的毕业生能够快速地适应市场的强竞争性、并保持相应的人才优势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目标与导向。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市场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扩大。面对这种状况,高校在办学时只有遵从市场的需求原则,努力建设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才能让高校以及学校的毕业生在面临越来越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之时具有更强的优势。

其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让高校在人才的培养上模式急需做出改变。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与支持让高校办学面临更强的竞争压力。在全国同一市场的环境下,高校人才同职业型人才在竞争时要保持优势,就要培养高校人才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志。老化、僵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模式都会让高校毕业生在面对市场时失去优势,从而导致人才与高校培养资源的浪费,进一步引起高校在办学和教育上面临更大的危机。

再次,中国高校在国际上的办学竞争力不强,中国人才在国际市场上也缺乏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本身就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国内人才资源的优劣决定了国家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然而,目前国内高级人才和创新性人才的需求缺口仍旧巨大。但是,国内高校的办学能力同国际上高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对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液不够重视,导致了高校人才培养同整个市场的需求形成了断层。

如今,面对一系列的市场压力,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高校应对市场动态竞争带来的巨大压力的解决办法。培养创新型人才,增强高校毕业生市场竞争优势,满足市场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是高校增强办学优势和在动态竞争环境下球的发展的必经之路。

三、动态竞争环境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经济因素。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环境之下,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模式的变化,都导致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强。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在扩大的同时,对于人才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就越来越迫切。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决定了高校的竞争力和办学地位,也是高校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因此,高校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大环境,才能保证持续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二)科学技术因素。世界和经济的持续发展都是依托于高速发展的信息科学技术。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就持续扩大。只有有了强大的创新人才团队,才能缩短新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而市场和经济的发展更是需要大规模的科技型人才提供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同时,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符合经济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更是要成为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基地。因此,在人才的培养上,高校加大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设,加大科技因素在办学中所占的比例,并且逐渐形成创新型、科技型的人才培养体制。

(三)教育文化因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在基础教育之中所占的比重也逐渐增加。但是,我国教育资源不足与分配不均的状况依旧存在,且老旧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办法在基础教育阶段仍大范围地存在。这些给我国高校增加人才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上都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因此,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理念,加大宣传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改变人们的固有思维模式,是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上的重要步骤。只有增强高校学生整体的创新思想,改变高校创新环境,才能逐渐满足社会对于创新人才不断扩大的需求。

(四)教学管理因素。在高校目前的办学之中,不乏存在识字队伍老化,教材陈旧以及教学与社会脱节等一系列的问题。因此,高校想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就要从教学管理方面人手进行改变。如何满足创新性、科技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标准,增强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并逐步改善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与质量,是高校在面临严峻的市场动态竞争时,在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时应思考的问题。学校的管理工作在学生教育工作和创新能力培养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增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与优化

为了迎接市场竞争力增大的挑战和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需求,高校应加大本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力度。

第一,从学校办学理念和资源配置方面来讲,要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就要从学科建设和课程优化两个方面人手。高校从自身角度出发,想要顺利进行创新人才培养,就要创建承载创新人才培养的高科技平台。发展优势学科,加大创新性学科的投入,是深化教育改革和改善学科内的创新理念的重要办法。同时,人才的培养理念也要更加倾向与培养探究型、创新型的人才,从而突出学校整个学科建设过程中的创新理念。另外,从课程设置的优化方面,高校在办学和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注意课程设置与开展上保持特色突出的教学方式。也要加强实践课程的比重以及课时,致力于培养具有动手能力、贴合职业岗位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整合现有高校的师资力量,才能保障学科内的科研项目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在师资队伍的整合与培养过程中,既要有实力的、经验丰富的学者坐镇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方向;又要不断引入年轻有活力的青年教师成为学科发展的动力。综合两方面的实力,就能够保障学科建设和创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并带动学校创新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保障,也是带动高校走上创新发展道路的中坚力量,因此,在师资队伍建设上,高校要保持从严从优的标准,整体性地提供高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与教学水平。

第三,在学生内部管理工作方面,高校首先要注意的是进行专业化、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的建设。辅导员是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基层工作者,也是平时同学生接触最多的管理人员,主抓学生的精神生活以及思想动向等方面的工作。高素质的辅导员团队能够不断地深入地在学生中普及创新思想精神,并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创新学习办法。因此,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辅导员团队的创新建设也是整个体系建设中直观重要的一环。另外,学校在学生管理时要时刻关注学生内部文化与精神的建设。在学生中推动创新文化的发展。通过学生会议、讲座以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在高校内推广创新思想,并努力让创新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从而完整地进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在整个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中,学校应注意学校、教师同学生之间的协调发展,才能保障高校朝着创新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进,从而提高高校在整个动态竞争环境下的综合实力的办学优势。同时,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开展中,学校更应注意改变原有的评价方式,将创新评价理论应用到学科、教学和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去,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从而推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健康持续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焱.转型求生动态竞争[J].商学院,2013(11):80-83.

[2]马玉心,崔大练.新形势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4(9):2809-2810,2812.

[3]李文达,龙勇.组织学习——动态竞争环境下竞争优势的源泉[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236-238,243.

[4]王颖,史枫.动态竞争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战略定位及策略[J].教育与职业,2009(3):5-8.

猜你喜欢

高校人才培养
对高校影视教育及其教学模式的相关思考
高校师生/党群共建路径设计及实践探索
中国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
浅析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