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氯酸钠分析方法研究
2015-06-15孙艳丽刘金刚邵月庆
孙艳丽,刘金刚,邵月庆
(1.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402;2.天津渤天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天津300480)
中控分析在化工生产中起着眼睛的作用,它能指导生产,根据分析数据及时调整工艺条件,保证生产中各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中控分析的分析频次较短,分析数量较多。这就要求分析方法的操作简便快速。目前,在次氯酸钠生产中,大多厂家均采用GB 19106-2013《次氯酸钠》中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准确度高,但需要称量样品质量,而且需要分别测定有效氯和游离碱,操作步骤复杂。也有些厂家采用简易的连续滴定法,但存在许多弊病,分析误差较大、重现性差,不易于操作。笔者通过实验,对连续滴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
1 现有分析方法简介
1.1 GB 19106-2013《次氯酸钠》中的分析方法[1]
1.1.1 有效氯含量的测定
(1)量取试样20 mL 注入预先加有约20 mL 蒸馏水并已称量的100 mL 烧杯中,然后全部转移至500 mL 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
(2)用移液管吸取(1)中制备的试液10 mL 于预先加有约50 mL 蒸馏水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10 mL碘化钾溶液(100 g/L)及10 mL 硫酸溶液(3+100),摇匀后加盖,水封放置黑暗5 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2 mL 淀粉指示液(10 g/L),继续滴定至蓝色刚消失为终点。计算有效氯的含量。
1.1.2 游离碱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吸取上述(1)中制备的试液50 mL 于250 mL 三角瓶中,滴加过氧化氢溶液(1+5)至不含次氯酸根为止(不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加两三滴酚酞指示剂(10 g/L),用0.100 0 mol/L 盐酸标准滴定溶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
1.2 简易连续滴定法
用移液管移取5 mL 样品于预先加入约200 mL去离子水的25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移取25 mL 于预先准确加入50 mL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0.1 mol/L)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20 mL 碘化钾溶液(100 g/L),水封,暗处静置10 min,用0.1 mol/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黄色,然后加入2 mL 淀粉溶液(10 g/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然后滴加3 滴甲基橙指示剂(1 g/L),用0.1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黄色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然后分别计算有效氯和游离碱的含量。
1.3 简易连续滴定法弊端
(1)该方法要求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配制时不允许加入碳酸钠,否则会导致游离碱偏高,因此,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配制就脱离了GB/T 601-2002 的要求,并且硫代硫酸钠标液的稳定度大大降低,稳定性很差,需要经常复标。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检测出的样品数值差异也很大,方法的准确度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2)滴定游离碱所用指示剂为甲基橙,通过实验,发现终点误差较大,不易于观察。
2 改进后的连续滴定法
2.1 原理
在加入定量的酸后,次氯酸根与碘化钾反应,析出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第一终点;然后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继续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黄色为第二终点。
2.2 试剂和溶液
(1)碘化钾溶液:100 g/L。称取100 g 碘化钾溶于1 000 mL 蒸馏水中。
(2)硫酸标准滴定溶液:
c(1/2H2SO4)=0.100 0(mol/L)。
(3)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2S2O3)=0.100 0(mol/L)。
(4)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c(NaOH)=0.100 0(mol/L)。
(5)溴甲酚氯-甲基红指示剂:
按GB/T 603-2002 制备。
(6)淀粉溶液:10 g/L。按GB/T 603-2002 制备。
2.3 测定步骤
2.3.1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含碱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0 mL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于300 mL 锥形瓶中,滴加三四滴溴甲酚氯-甲基红指示剂,用0.1 mol/L 的硫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暗红色为终点。
2.3.2 有效氯及游离碱含量的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5.00 mL 样品于预先加入200 mL去离子水的25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移取25 mL 于预先准确加入50 mL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250 mL 碘量瓶中,加入20 mL 碘化钾溶液,水封,暗处静置10 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淡黄色,然后加入2 mL 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记下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然后滴加3 滴溴甲酚氯-甲基红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绿色为终点,记下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
2.4 计算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含碱c0(mol/L)、有效氯含量X1(以Cl2计,g/100 mL)、游离碱含量X2(g/100 mL)分别按式(1)、式(2)和式(3)计算:
式中:c0—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含碱的浓度,mol/L;
c1—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1—滴定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时消耗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移取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2—硫代硫酸钠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2—滴定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3—试样分析时准确加入的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3—氢氧化钠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V4—滴定试样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35.46 —氯的摩尔质量,g/mol;
40.00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g/mol。
3 实验部分
3.1 对原简易连续滴定法的改进措施
(1)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仍按GB/T 601-2002 要求进行配制与标定,但每批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使用前可进行含碱量的测定,然后在计算样品游离碱含量时进行扣除。
(2)将游离碱滴定所用指示剂由甲基橙更改为溴甲酚氯-甲基红混合指示剂,消除终点误差。
3.2 验证方法的准确性与精密度,
按更改后的连续滴定法对2 批样品分别进行了5 次平行试验(结果换算为百分含量),同时采用GB 19106-2013《次氯酸钠溶液》中规定的方法对该2 批样品分别进行2 次平行实验,对比数据见表1、表2、表3、表4。其中1#样品为13%的次氯酸钠溶液, 密度1.24 g/mL,2#样品为10%的次氯酸钠溶液,密度1.16 g/mL。
表1 1#样品连续滴定法测定数据
表2 1#样品GB 19106-2003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数据
表3 2#样品连续滴定法测定数据
4 问题与讨论
(1)通过实验数据可知,改进后的连续滴定法与国标方法相比:a.游离氯误差不大,连续滴定法的5 次分析极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均较小,符合常规分析要求;b.游离碱误差偏大,约为0.2%,连续滴定法的5 次分析极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均偏大。
(2)考虑到游离碱含量较低,属于微量组分,误差允许范围较宽,又是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为了便于生产,可考虑采用此种方法对中控进行分析,但应适当考虑修正值。
表4 2#样品GB 19106-2003中规定的方法测定数据
(3)不能将连续滴定法作为出厂产品检验使用。
5 结论
(1)此方法相对于GB 19106—2013《次氯酸钠》简单迅速,但考虑到所用标准滴定溶液较多(3 种),由此游离碱含量检测带来的不确定度较大,不适用于产品出厂分析,但考虑其检测及生产的便捷性可用于中控分析参考使用。
(2)用溴甲酚氯-甲基红混合指示剂代替甲基橙指示剂,此时终点颜色为绿色,易于观察。消除了甲基橙终点不易观察的缺陷,减小了分析误差。
(3)样品及各标准滴定溶液必须准确加入,计算时应加入校正值。
(4)虽然改进后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的稳定性得到了提升,但其稳定性仍低于其他标准滴定溶液,最好也要定期进行复标。
[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 19106-2013.次氯酸钠溶液.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