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为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互联网+农村”试验
2015-06-15文丨陈圆圆腾讯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监
文丨陈圆圆 腾讯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监
腾讯为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的“互联网+农村”试验
文丨陈圆圆 腾讯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总监
一场划时代的变革,正因“互联网+”的到来而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互联网+城市”已然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在广袤的中国乡村,这场变革却还在酝酿、孕育,即将破茧而出。
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获得财富的机会大量在城市中涌现,农村青壮年为追逐财富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日益严重的“空心化”问题,而“空心”所带来的情感失连、信息失连持续消磨着乡村的活力,更进一步阻断了乡村与财富的连接,乡村的发展陷入了停滞。
中央1号文件连续十二年聚焦“三农”问题,从政府到民间,从社会组织到个人,对乡村发展的探索一直从未停歇。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与“互联网+”两大战略,中国农村如何抓住“双创”与“互联网+”时代浪潮所赋予的机遇,后发赶超实现跨越式发展?
今年春节李克强总理视察黎平时看到了经过设计师设计包装的“有牛黑米”,当总理得知可以在网上卖大山里的物产时连说三声好。
过去六年,腾讯基金会在中国西部贵州黎平县的小山村里,默默展开了一场用互联网重新发现乡村价值的实验性实践,亲自组织实践了一次为乡村插上移动互联网翅膀的“创业”之旅。一路上虽然遭遇了无数鼻青脸肿的教训,却也收获了一份“互联网+农村”创业大潮中的宝贵经验。
在家门口唱侗歌赚钱:互联网为古老侗寨创业“开脑洞”
启动于2009年6月的腾讯“筑梦新乡村”项目,用了6年时间扎根中国云贵乡村,从捐赠教学楼、爱心书包、快乐运动场,到为乡村教师培训、捐建多媒体教室,曾经穿梭于写字楼的IT白领卷起了裤腿,和当地老乡一样成了奔走在田间地头的“泥腿子”。可虽然全心倾注,却因为PC时代的乡村公益仍被局限在传统模式之中,而并没能发挥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让这群带着梦想的腾讯人时时都有一种有劲使不出来的感觉。腾讯基金会曾一度自问:到底互联网能不能让乡村跨越数字鸿沟,为他们带来发展,是不是我们太异想天开了?
直到2011年,腾讯人在贵州黎平铜关村偶然接触到了侗族大歌——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惊为天籁。也就在那一年,腾讯人用互联网思维为当地的村民想要举办的歌会进行了一场网络“众筹”,当古老的侗歌与互联网相遇,竟产生了令人惊叹的奇妙反应。
在铜关五百地方,流传着十八腊汉腊乜的凄美爱情故事。古时为保持家庭人口平衡,侗族人实行的是姑表亲:姑姑的女儿必须嫁给舅舅的儿子;而侗族人生来爱唱歌的天性,又为年轻人提供了自由恋爱的沃土,一起“月堆华”、“行歌坐夜”日夜以歌传情的十八对青年男女决心抗命,在铜关村腊汉坡头,歌唱他们纯真的爱情三天三夜水米不进,最后力竭而亡集体殉情。在举族震惊的同时,也强有力的撼动了当地的封建婚俗陋习,为更多年轻人争取来了幸福的生活。此后,铜关五百地方每个村寨都会轮流举办“十八腊汉歌会”,以示纪念。
新时代下虽然婚俗已变,以歌传情的基因却一直流淌在侗族人的血液之中。可在闭塞的大山深处,失去了社交功能的侗歌,更持续经受着贫困的冲刷,让这份热爱在无奈中日益淡泊。“这年头办场歌会,光接待来自周边村寨成百上千的歌者,可能都要花费掉几万元钱,那都只能是村民们一角一块攒下来的血汗钱”,老村长如是说。“过节穷三年”的后果,让每一个村寨都只能对歌会想想,而难以迈出脚步承担。
腾讯先从公司内部的市场活动中“化缘”来6万元钱。在众筹还未盛行的2011年,为铜关“十八汉腊乜歌会”在腾讯网上做了一个专题,面向腾讯网友征集200个入山体验天籁侗歌的机会,每人只需要向村委会交300元“门票”,就可来参加侗寨歌会,还能体验享受两天一夜的“侗家乐”。
腾讯人扎根云贵乡村六年,为乡村做连接。
互联网强大的传播力和腾讯的媒体号召力,让侗族大歌以互联网的方式跨越地理屏障,进入人们的视野,短短3天报名便超过了200人,为歌会的举办方铜关村委会筹款超过6万元。对铜关来说,这是一场空前的盛会,为筹备歌会,全村2/3在外打工的年轻人辞工返乡参加,十里八乡的数千村民从各处赶来,外国友人也慕名前来。整场歌会不仅没让村里掏一分钱,还为村里创造了14万元的收入,这对于一个当时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的村庄来说,真是一场意外的惊喜,更在活动举办后的三个月内,有10个铜关小伙子因歌会相识,娶来了外村媳妇。
直到第二年的十一长假,歌会带来的影响仍然在持续发酵,这个一年前在任何搜索引擎上都无法找到的铜关村,一年下来共接待了中外游客上千名。歌会的成功举办让古老侗寨的村干部和寨老们初次体验到了互联网的神奇,大山中的贵州因地理阻隔而信息闭塞,无论是山中的物产还是艺术瑰宝都只能“孤芳自赏”,而互联网这一次,让距离不再成为问题,将大山深处的古老侗寨直接与世界相连。
移动互联网的山村实验:在家门口就能有一份有尊严的收入
歌会的成功举办也让腾讯人开始思考,比起捐钱,互联网企业的核心能力更能为乡村发展带来裂变式的机遇——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互联网真的能让全世界都来帮你!
铜关村和全国各地的绝大部分村庄一样,也是“386199”部队留守、青壮年外出打工,至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仅有2300元。歌会结束,年轻人又像候鸟一样回到各个城市打工,这个村庄再一次的沉寂了。我们如何让侗族大歌永远充满活力的传承下去?
2012年,腾讯基金会选址贵州省黎平县铜关村,投入资金、整合设计师资源、组织村民用传统技艺建造了一组占地46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的“铜关侗族大歌生态博物馆”。这个博物馆不仅是侗族文化的交流平台,也是铜关村的“一村一品”,让大家纵情歌唱,吸引更多人来此旅游,为村民们创造家门口的收入。与此同时,腾讯人还为这个村庄建立了一套信用机制,遵守十二条信用约定的村民,根据寨老和村委打分,就可以根据积分高低,直接参与博物馆利润的分红之中。
2014年,移动互联网开始伴随着千元以下智能机的普及和运营商基站的推广进入乡村,相比于使用门槛高的PC固网时代,移动互联网为迅速拉近城乡距离打开了新的局面。
腾讯人从2014年11月开始,在铜关展开了一场实验:从发手机、建基站到帮助村民建立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如今大山深处古老的铜关侗寨已然迈入了互联网生活。村口的小卖部可以用微信支付购买生活用品农具种子;65岁的吴培珊老人偶尔会到小卖部门口蹭WIFI与远在广东佛山打工的小儿子视频聊天;不识字的侗族老人也学会了用智能手机听歌、看侗戏,用微信喊家人吃饭,召集队友唱侗歌;歌队队长吴定芝还开通了微信支付,用微信发放唱歌的劳务费……村民们从不懂、不信任到使用中情况百出,现在已经都亲身感受到了移动互联网真的可以带来的沟通便利和情感财富。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在大山深处的村民也能通过手机直接与世界相连。
乡村创业,首先要连接一切
从为一场歌会做营销,到带领一个村庄创业,在扎根中国乡村的6年中,腾讯人发现中国乡村最根本的问题是失连——信息失连、情感失连、财富失连。改革开放以来获得财富的机会大量往城市汇聚,为了寻求财富,大家离乡背井进城务工,“386199”部队让中国的乡村空心化日益严重,亲人间的情感失连了;而青壮年的离开,让留守的老人和小孩子又与信息失连了;信息的失连,进一步加剧了乡村财富的失连,于是我们看到:城市在快速奔跑,而乡村还在原地踏步。
腾讯人在乡村的实践中发现,在乡村创业最迫切而缺乏的其实不是钱,而是人。互联网+乡村的核心驱动是“人”,特别是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年轻人、那些认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年轻人,但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如若没有资金、没有经验,所有美好的畅想都将只是空想,缺乏具体可操作的指引,以及发展所需的资源和传播支持。
8月19日,“为村开放平台”将向全国发布,不论你是否已经离开乡村久居城市,还是依然居住在山野乡村,我们都有一段扎在乡村的根和一份期待能回馈乡村的乡愁。对于乡村中的人们而言,久藏在心中那份与时代接轨的渴望,也早已暗流涌动。
为村护航的政府官员、为村钻研的专家学者、为村发声的媒体和媒体人、为村助力的资源企业和个人、为村申请的乡村建设青年带头人代表们……也许会因为你霎那间的触目所及,互联网+农村的创变就可以萌芽、开始生长,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将可以成为这场创变的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