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县级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思考

2015-06-13张奴英

会计之友 2015年11期
关键词:审计格局

张奴英

【摘 要】 构建县级财政审计大格局是适应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从县级层面讲,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完善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成果利用、完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主要思路,而协调好“三个关系”的配合、发挥好“三个载体”的作用、提高数字化审计的能力、确立好评价体系的标准则是重要途径。

【关键词】 县级财政; 审计; 格局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1-0126-03

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公共财政体系是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进程,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县级审计机关作为本级公共财政监督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应当强化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围绕财政审计思路,从预算管理、预算执行、专项审计、财政决算四个层面开展财政审计工作。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等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管理,促进财政资金征收的规范化、分配的透明度,增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约束性,有效实现“政府收入一个笼子、部门预算一个盘子、财政支出一个口子”的财政资金管理目标。

本文就县级审计机关如何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切实提高财政审计监督作一探讨。

一、创新审计思路,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成为新举措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指县级审计机关在新的形势下,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把握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的方向并具备以政府性资金为审计范围、与财政年度实现同步审计、以财政审计为基础统筹专项审计、寓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为审计目标、充分实现有效审计资源整合、体现高质量的审计成果六大特征,通过整合审计资源、优化审计人员结构,建立起高效运行的审计监督体系,从宏观性、建设性和整体性的层次入手,揭示财政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管理的约束性和财政资金分配的透明度,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最终通过财政审计实现建设责任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的新举措。这就需要县级审计机关通过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维护财政经济安全,做到审计监督“六个并重”:审计全覆盖与突出重点并重,审计监督与审计服务并重,查处问题与审计整改并重,预算收入审计与预算分配管理审计并重,事中事后审计与审计关口前移并重和重点部门、重点项目、重点资金与多年未审计单位并重,从而实现李克强总理指出的“审计机关要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发挥好‘守护者和‘安全员的作用,推动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资金,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作用”的目标,为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准确审计定位,促使财政审计大格局成为新常态

财政审计大格局是当前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对财政审计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务。较传统的财政审计而言,定位更为灵活,组织更为周密,内容更为全面,推行财政审计大格局可以有效提高审计效率,使审计成果得到充分发挥,可从六个方面进行审计新定位。

(一)以政府性资金为审计范围

政府性资金一般指政府可用的资金。按照资金的管理模式可分为政府预算内资金和非预算资金,按照资金的来源可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国债资金收入和财政转移性收入等其他财政性资金。政府性资金审计应当把公共财政收入列为重点审计范围。

(二)与财政年度实现同步审计

县级审计机关应当以本级财政预算审计为内容制定计划管理,把握当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结果,反映财政收支的总体规模和结构、预算执行进度、财政支出情况,资金使用政策效果情况,政府预算体系建设情况,预算编报、批复、分配下达、变动和调整情况,财政存量资金情况,国库管理情况以及政府采购管理情况等总体特点,充分发挥财政审计对政府财政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及促进财政体制改革的作用。

(三)以财政审计为基础统筹专项审计

要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乡镇财政审计、政府性投资审计、政府负债审计、各类政府性基金审计、各类专项资金审计及其他专项审计调查与财政审计综合统筹,合理运用审计成果,有效地避免重复审计,浪费审计资源,延误审计时间。

(四)寓服务于财政体制改革作为审计目标

通过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管理等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财政体制和机制的运作,切实保障经济安全,控制预算风险。

(五)充分实现有效审计资源整合

审计机关内部各专业审计必须同财政审计紧密结合,打破各股室人员界限,把各类专业审计人员合理组合,以财政审计股牵头,集中时间开展审计工作,通过有效整合审计人力资源,从而缩减审计工作时间,提升审计工作效率。

(六)体现高质量的审计成果

审计报告是对财政经济的情况和问题作出的综合反映,并对政府公共财政的发展提供评价,深化财政审计的内涵,提高财政审计的质量,使审计成果被充分利用,为县政府更好地管理财政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为影响审计大格局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审计机关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并着力加以解决。一是县级审计机关未能充分理清、领会对财政审计监督的重大意义,进而出现审前准备不充分、审后总结不重视,对审计内容缺乏深入研究,各项工作没有实现常态化,影响到大格局构建应有的整体效果;二是财政审计监督的有关法规制度不健全,尚未形成一个成熟完善的审计资料共享平台,审计资料提供模式被动,且资料信息传输不够顺畅,严重影响了审计资源整合的实施效果;三是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明显落后,“形聚有余、神聚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利于发挥整体合力,削弱了应有的团队优势。

三、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是一个从认识接受到实施运用逐步建立、逐步深入、逐步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必须在思路上有所创新,从制定审计计划、整合审计资源,到注重审计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审计成效。就县级审计机关而言,现阶段应着重“理清四个基本思路,把握四条实施途径”。

(一)四个基本思路

1.进一步扩大审计覆盖面,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财政审计要逐步扩大审计覆盖面,从一级预算单位到二级预算单位,从政府常设机构到临时设置有财务支出的机构,从乡级财务到村级财务,从资金拨付单位到资金使用单位,尽可能减少盲区和死角。要审深、审透每个项目,每笔资金,每个环节,重点项目重点突破,达到“宁可浇透一点,不可浇湿一片”的审计效果。

2.进一步完善组织方式,有效实现整合审计资源。在财政审计大格局条件下对现行审计管理模式进行调整,要适应新形势下财政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有效实现三大整合。一是要挖掘潜力,积极引进人才,实现审计机关内部与外部社会资源的整合;二是要借用人才,发挥中介机构作用,实现社会资源整合;三是要构筑审计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整合。通过整合审计资源,做到审计管理科学化、审计分工明确化、审计程序规范化、审计信息社会化。

3.进一步创新审计成果利用,提升审计结果运用水平。2014年7月,中央7部委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审经责发〔2014〕102号)进一步规范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明确提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实施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其重点在于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成果的主要载体,在做到高立意、强力度、大容量的同时,更要兼具全局性、宏观性。反映财政审计大格局成果的主要载体即为“两个报告”,审计组应坚持重要性原则,在作好审计评价的同时,更要提出审计建议,从体制、制度两个方面入手,达到审计成果的再利用,将审计结果向纪检监察、组织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及有关主管部门等进行通报,提升审计结果的运用水平,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

4.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解决屡审屡犯的问题。2014年7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这次的审计结果,有些是新问题,但大多数是老毛病,像‘牛皮癣一样屡审屡犯”,“对审计报告查出的问题要不折不扣坚决严肃整改。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是整改的第一责任人,列出整改任务清单,排出时间表,实行对账销号”。屡审屡犯的问题是多年来审计面临的一个顽疾,在一定程度上讲是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的思想认识问题,是对相关责任人员责任追究不力的问题。对审计发现的重大问题,要依法依纪作出处理,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对拒不整改、屡审屡犯、整改不力的单位,可以建议县监察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通过审计整改,不仅能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规范财务手续,而且能提高领导干部的财务意识和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领导干部少犯错误,既保护了干部,又降低了审计风险,从根本上体现了审计的服务作用。

(二)四条实施途径

1.协调好“三种关系”的配合。一是要协调好上下关系,夯实对地方审计机关的双重管理。上级审计机关要做好对财政审计工作的领导,统一安排行业审计,鼓励“上审下”、“交叉审”等组织方式,下级审计机关要合理调配审计力量,配合上级审计机关组织好本级审计。二是将财政审计职能机构与其他审计职能机构之间的关系协调好。财政审计职能机构必须担负起全局规划、拟定方案、监督引导和情况综合的责任,其他专业审计职能机构则应从大格局的目标、方案要求入手,认真抓好审计实施。三是协调好财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类型之间的关系,使其很好地相互结合,并服务于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同级审计机关应将工作重点放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上,其他股室开展财政预算执行的延伸审计,完善审计工作。可将多种审计类型结合并用,鼓励“一拖N”等方式,构建结构完整的财政审计体系。

2.发挥好“三个载体”的作用,加大对审计资源和要素的整合力度。一是以计划为载体整合审计内容。就审计计划进行全年布局,做到统筹兼顾,避免审计工作出现鞭长莫及、顾此失彼的现象。面对财政审计的实施,要紧紧抓牢财政的“重点、热点、难点”三个方面,确定工作的方向和要揭示的问题,然后由不同的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二是以审计方案为载体整合审计力量,由财政审计股牵头负责,协调各股室审计力量,统一组织实施审计。三是以报告为载体整合审计成果,优化审计成果,更好地做好宏观管理决策,做到真正保障公共财政管理绩效。

3.提高数字化审计的能力。为了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必须把数字化审计作为重点,这也是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的重要标志。因此,审计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系统科学地充实数据库内容,为公共财政运行情况和绩效评价提供全方位、现代化的数据支持;整合审计信息,利用OA、AO软件互换,实现现场审计向审计成果转化,提高审计工作质量。要大力提升计算机审计的应用能力,不断同步审计信息化,通过联网及时了解财政资金流向,更好地发挥审计工作的“免疫系统”功能。

4.确立好评价体系的标准。要做到实事求是、深入研究,将审计评价办法具体化,围绕重要性、客观性、谨慎性和历史性四个方面开展综合评定、分类评价。综合评定是对整个财政收支的总体进行评价的标准,分类评价则要根据财政收支的分类分别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具体评价标准。无论是总体评价还是具体评价,都应本着定量描述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四、结束语

总之,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工程需循序渐进推进。“四个基本思路、四条实施途径”体现了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根本着力点,必须在审计实务中深入探索,逐步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

【参考文献】

[1] 曹惠平.论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J].理财,2011(5):80-81.

[2] 王新平.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推动审计工作大发展[J].中国审计,2010(3):30-31.

[3] 谢继明.关于深化财政审计的思考[J].中国审计,2010(11):51-53.

[4] 章万丁.关于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审计与理财,2010(2):10-11.

猜你喜欢

审计格局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浅谈工程结算审计的方法与实践经验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
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媒体格局下纸媒如何迎来自己的春天
小人物的大格局
实行“一包两进” 构建“三位一体”教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