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频会议的跨文化交流对交际意愿的影响
2015-06-13赵婴陈铎
赵 婴 陈 铎
基于视频会议的跨文化交流对交际意愿的影响
赵 婴1陈 铎2
(1.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北京100089;2.北京第35中学,北京100032)
视频会议为外语学习者创造了在真实语境下进行实时跨文化交流的机会。依托外语交际意愿启发性模型,以中日学生跨文化视频会议为例,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及视频文本分析,讨论了视频会议中交际对象、交际背景、交际目的、交际话题及交际媒介等5个因素对外语学习者交际意愿的影响。结果证明:基于视频会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新的互动交流模式,能够多角度提升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其中,视频会议作为交际媒介对交际意愿的提升作用最明显。
视频会议;交际意愿
引言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研究指出,导致中国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是传统课堂难以提供使用英语与外国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无法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促进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1]。也有学者认为,即便存在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相当一部分中国学生也不会积极参与,而是选择沉默和回避[2]。
传统外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原因可归结为外语交际意愿的缺失[3]。外语交际意愿是指与他人用外语交流的愿望,与交际者自我认定的外语能力相关程度高,并非是母语交际意愿的简单迁移[4]。MacIntyre等[5]第一次系统构建了外语交际意愿启发性模型。这一理论模型为“金字塔”形状,由六层组成,包括社会及个人背景、情感认知环境、动机因素、先导因素、行为目的和交际行为;每层又包含若干变量,共计12个。位于金字塔上层的变量受下层变量的影响,最顶层变量中的“二语实际使用”受模型中所有变量的影响。
由于课外使用外语的机会有限,外语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外语交际的主要社会情境。因此,在“金字塔”模型中,位于第五层中间位置的变量“社会情境”与外语教学直接相关。“社会情境”包括交际背景、交际对象、交际目的、交际话题及交际媒介等五个因素。有关这五个因素对交际意愿影响的研究尚不多见,其中针对交际媒介的研究更是少见。原因在于传统外语课堂中,交际活动是师生间或学生间面对面进行的,不涉及媒介使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近年来网络辅助跨文化交流活动为外语课堂提供了崭新的交际方式,视频会议等实时交流工具成为新型交际媒介[6]。视频会议打破了空间限制,为身处异地的外语学习者提供了真实的交际语境。在视频会议中,学习者通过监视器和麦克风看到交流对象的动态图像、听到对方的声音,可以与交流对象进行直接交谈。研究证明,视频会议同面对面交谈具有可比性,是跨文化交际的有效工具[7]。
国际间视频会议尚未普遍应用于我国外语课堂,从“社会情境”角度进行的实证研究更是有限。基于MacIntyre等[8]构建的理论模型及“社会情境”概念,本研究提出的问题是:国际间视频会议能否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如何有效地使用视频会议提升他们的交际意愿?
一 研究设计
1 研究背景
本研究植根于我国某高校英语教育专业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于2001年起合作开设的选修课“网络辅助国际交流(Cross-cultural Distance Learning,CCDL)”。中日两国教师协同制订教学大纲,都使用英语授课。选修此课的中日学生均来自本科一年级。作为教学要求的一部分,中日学生通过视频会议等实时交流方式,定期用英语讨论与两国文化相关的话题。
2 研究对象
2011年秋季﹑2012年春季及秋季三个学期选修CCDL课程的部分中日学生自愿参加了本研究。其中,中方受试者71人,包括男生8人、女生63人。中日学生均未学习过对方语言。参考中国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日本学生的入学考试英语成绩,经中日教师讨论,认定参加本研究的两国学生的英语水平均为中等。
3 研究过程
中日学生各自随机分组,每组3~5人,以组为单位进行视频会议。视频会议讨论双方学生预先自行选定的话题,通常与中日文化和两国大学生日常生活有关,如中日流行音乐﹑传统节日﹑特色食品等。视频会议平均时长约1小时,每周1次,每学期进行6周,实验期间共进行了18次。视频会议使用的系统是SONY PCS-XG80,其监视器并列显示交谈双方的动态画面,并自动保存图像和声音。视频会议截图如图1所示,图中左侧是日本学生,右侧是中国学生。视频会议开始后,双方首先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轮流就讨论题进行陈述,最后相互提问并自由交谈。会议过程中双方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全程无教师参与。
图1 视频会议截图
4 数据收集分析
本研究的资料收集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视频文本分析和访谈三种方式。
(1)调查问卷。研究者以MacIntyre所提模型中的“社会情境”因素为研究重点,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用中文编写,共10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量表,反应方式分为5个等级(由“非常不同意”至“非常同意”),中间值为3。中方受试者分组参加完视频会议后,立即填写该问卷。
(2)视频文本分析。视频会议系统自动转录视频会议并保存。研究者通过回看录像,将视频会议中双方受试者的谈话转录为文本;肢体语言和表情等则如实描述,并用括号标出。
(3)访谈。依据调查问卷结果设计访谈提纲,随机选取3名中方受试者作为访谈对象进行单独访谈,每次访谈约10分钟。对访谈进行录音,并将其转录成文本。
二 研究结果
1 问卷结果
问卷中的10个项目(如表1所示)分别考察影响“社会情境”因素的5个变量:交际对象、交际背景、交际目的、交际话题及交际媒介。其中,第1、2项针对交际对象,结果证明受试者与交际对象相处融洽,与中日学生均保持了较友好的关系;第3、4项针对视频会议的时间、地点等背景因素,证明受试者对时间和地点均比较满意,认为会议气氛较轻松;第5项针对交际目的,证明受试者了解视频会议的目标;第6﹑7﹑8项针对交际话题,说明受试者了解视频会议中双方提及的话题,对话题感兴趣,并且愿意主动开启新话题;第9﹑10项针对交际媒介,关注受试者对视频会议的使用感受及视频会议作为交际媒介的特殊性,证明视频会议中受试者的整体感觉良好,视频会议让交流更方便,能促使受试者使用多种交流策略。
表1 调查问卷结果
2 视频文本分析结果
将视频会议谈话内容转换成文本,根据影响“社会情境”因素的5个变量对文本进行分析,其分析结果支持问卷的各项相关结论。
例1.视频文本片段(交际对象)
C1: Do you know Ta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the richest dynasty in our history?
J2&J4: Tang?
J4: How do you write “Tang”?(微笑)
C1: Tang? Yes. I can, wait a minute.
C2:(帮助C1在电脑上打出中文字“唐”)
C1: Yes. Can you see that?
J4:(一起笑着说)Ah! Yes, yes. I see.
C1: Is that beautiful?(微笑)
J:(一起笑着说)Yes! It’s very beautiful.
视频文本证实中日双方学生之间的关系轻松、友好。如例1所示,当中国学生C1介绍中国唐朝的货币“开元通宝”时,日本同学J2和J4提出不明白“唐”这个朝代。此时,C1的同伴C2马上帮助C1在屏幕上打出了汉字“唐”,日本学生认可中国字“唐”非常漂亮;交谈双方都露出微笑,气氛友好。这一过程中,中日双方学生间的互助及交谈时的友好气氛显示:中方受试者对自己的中日交流伙伴均有一定的信任和理解。
例2.视频文本片段(交际背景)
C1:(指着图片)This is curry fish balls, curry fish ball, very delicious. But you can choose spicy or not.(2秒停顿)Ok?
J3: Spicy?
C1: Yes. This makes me feel hungry, I haven’t had lunch yet.
J3:(摇头,微笑)Oh, no.
C1: But this is fun.
J3:(点头,微笑)Yes.
视频文本证明受试者对视频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等背景因素基本满意,并未因相关问题产生不愉快。由于课时及教室安排等原因,所有视频会议均在北京时间中午12点(日本时间13点)进行,占用了学生的午饭时间。部分中方受试者偶尔提到他们没有吃午饭,虽然略有怨气,但通常很快被愉快的交谈气氛所感染。如例2所示,中方受试者C1向日本伙伴J3介绍香港、提到香港的美食时,说起自己还没有吃饭,这个话题让她感觉饿了,但她很快补充:“But this (videoconferencing) is fun!”
例3.视频文本片段(交际目标)
C2: In Japan, do you have something similar to Beijing Opera?
J3:(点头)Yes, in Japan we call it “Kabuki”.
J2: In the past, Kabuki was performed by only woman, but now it’s performed by only man. Do you know it?
C2: Yes.(微笑)Do your young people like that? I’m curious.
J3: Of course not.
C2: Oh, no.(微笑)Can you tell me why?
视频会议的目标包括交流中日文化、锻炼英语口语等。对视频文本的分析证实中方受试者清楚交际目标,在视频会议过程中主动了解日本文化,同时努力使用英语表达思想。如例3所示,中方受试者C2询问日本同伴J3、J2在日本是否有类似京剧的表演形式,并好奇日本年轻人对传统剧的看法。
例4.视频文本片段(交际话题)
J4: Hi! I’m going to introduce you technology in Japan. What do you know about Japanese technology?
C3: Advanced things.
J4: You know these(展示图片)Toyota, or Honda, or these technology companies like Sony or Panasonic.
C1:(点头微笑)Yes, I know. They are famous in China. Do you want to introduce some new products?
Is there anthing interesting?
MacIntyre等[9]指出,交谈话题对二语的使用有重要影响。交谈者对交谈的话题越熟悉,就越能促进二语交流的自信;反之,则会阻碍谈话者的交流信心。如例4所示,中方受试者C3、C1对日本学生J4提到的日本科技产品比较熟悉,因而交谈顺畅,并愿意主动开启新话题,体现出一定的自信。
例5.视频文本片段(交际媒介)
C2: This is hand shadow, you know.
J1: Ah!
C2: Yeah! You can make it various through hands. And it also has a long history. I’ll show you how to do it. The first one is a dog.(用双手摆出小狗形状)
J1: Oh! Dog! Yes, dog!
C2: Right, dog!
视频会议和面对面交流有相似性,即交流双方在直接交谈的同时,能够看到自己和对方的实时影像——受试者在交流中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如例5所示,中方学生C2介绍手影游戏时利用肢体语言做展示,生动有趣。
3 访谈结果
(1)交际对象。中方3名访谈对象均提到日本同伴热情友好,而且视频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对日本人的印象。受试者A提到自己以往对日本人的印象是“有礼貌”、“安静”、“冷漠”、“自己顾自己”,但通过交流,她发现“日本学生确实有礼貌,但是一点都不冷漠。有个同学和我们谈得高兴时还站起来表演了一段舞蹈,非常热情。”受试者B提到以前认为日本人跟中国人不友好,担心交流出现问题,但事实证明“日本同学对我们非常客气,每次发言都要确认我们听懂了才开始新话题。他们总是微笑着和我们打招呼,让我感觉很放松。”受试者C提到视频会议激发了她进一步了解日本人的兴趣:“我的日本同伴跟我想象中的日本人不太一样,我想认识更多的日本人,或者去日本看看。”
(2)交际背景。所有访谈对象均对视频会议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背景因素表示满意。因时差关系,中国学生需牺牲午饭时间提前到教室做准备并占用午饭时间进行视频会议,但并未因此而影响情绪。一名学生特意解释说:“我们和日本有一小时时差,时间定在中午对两边都比较合适。”另一名学生指出:“教室的多媒体设备很先进,很方便。”
(3)交际目标。访谈对象均能指出视频会议的目的在于“锻炼英语口语表达”、“了解外国文化”及“弘扬中国文化”。一名受试者特别提到视频会议能够“提高和人沟通时的技巧”、“促进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性”。受试者普遍认为视频会议非常有趣,每次约1小时的视频会议往往不能尽兴,建议延长会议时间。
(4)交际话题。对于有关日本文化的话题,3名访谈对象均表示“大部分都比较熟悉,如“相扑”、“和服”、“寿司”等。其中一名学生认为日本同学的话题“很有意思”,因为“他们讲的日本文化有很多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比如有一种玩具,还有日本的一个甜品。”
(5)交际媒介。受访学生中,有2名认为“视频会议比面对面交流更容易”,因为视频会议这种交流模式“更新颖,更吸引人”;而且,视频会议能够“克服空间距离问题”实现远程交流,为交流者提供了更方便的沟通方式。另外1名认为“面对面交流更容易一些”,因为“交谈对象就在面前”感觉谈话更顺畅,但“在去不了日本的前提下,视频会议很方便。”
此外,受访学生一致表示视频会议的局限性迫使他们在交谈中采用多种策略,如“一些表情、手势”或“动作”等。其中1名学生还提到,在视频会议中“如果人家讲的一些东西是我不懂的,我会及时打断他,向他提问,这也算是一种策略吧。”与问卷结果和访谈结果相呼应,在视频会议文本中也有大量使用交流策略的实例,比较普遍的有点头、鼓掌、比划物体形状等策略。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学生甚至采用了直接演示的方法来辅助交流。如有组学生准备了彩纸、剪刀等实物,为日本同伴现场演示剪纸艺术,引起了日本学生极大的兴趣。
三 分析与讨论
1 视频会议是否会影响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
本研究结果表明,视频会议对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1)视频会议作为“桥梁”,实时连接着身处不同国家的外语学习者,为他们提供互助合作、共同学习的平台,并创建愉快融洽的学习气氛,能够从客观上激发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这一结论支持其他学者的观点,即创造机会促进交际意愿是现代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0]。基于视频会议的交流对缺乏真实语言环境的外语学习者尤其重要,因此,视频会议可以成为提升交际意愿的有效工具。
(2)视频会议是真实语境下的实时交流,能够多角度提高语言水平。这是因为,视频会议综合体现了听力、口语、语法、词汇等语言基本功,能够锻炼语言的使用能力。同时,也为学习者提供了使用多种交谈策略的机会,是策略学习的有效工具。远程跨文化交流也为增强文化意识、学习外国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2 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视频会议促进学习者的交际意愿
如前所述,视频会议能提升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意愿,而目前以视频会议为代表的实时交流工具也正逐步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辅助手段。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发挥视频会议的作用呢?
(1)应利用视频会议激发学生互动。参与本研究的学生表示,视频会议现场交流双方的关系较密切、态度很友好。然而会议前后双方学生的交流少,很难就视频会议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系统的讨论和学习。同时,视频会议对参与人数有限制,只能分组进行。中国学生与本组日本学生的互动比较频繁,话题讨论比较深入,但与其他组的日本同学交流不够,较难对日本学生形成整体的认识。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围绕视频会议组织其它网络辅助交流活动,如创立讨论群、云空间等,方便学生扩大交流面、与交流对象长期保持沟通或交换数据。此外,教师可以尝试参与视频会议,与学生直接进行互动。教师的态度及风格是影响学生参与程度的因素之一,未来研究应关注视频会议中教师参与对学生交际意愿的影响。无论是否直接参与视频会议,教师都应在会议前后为学生提供指导及反馈,帮助学生选择讨论题目、研究讨论话题、了解会议程序等,从而提高学生的交际意愿。
(2)应启发学生勇于尝试辅助教学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多数学生认为视频会议气氛轻松、活泼,愿意更多地参与视频交流。但也有个别学生表示,视频会议要求全程面对监视器,并使用麦克风、计算机等设备辅助交流,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感,阻碍表达。此外,辅助设备造成的声音延时、图像不清等问题有时也会影响交流。也就是说,视频会议带来的临场感与技术限制叠加,会对学生形成一定的压力。未来研究应比较视频会议和面对面交谈对外语学习焦虑的影响,探讨如何减少视频会议带来的焦虑;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提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状况有所准备,从而逐渐克服面对屏幕交流产生的压力,在视频会议中表现得更加自信、自如。
[1]程雨民.外语教育中几个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J].外语界,2006,(6):46-48.
[2]吴庄,文卫平.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第二语言交际意愿[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32-35.
[3][10]石琬.交际意愿启发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探究[J].海外英语,2014,(1):62-63.
[4]尹雪梅,吴庄.二十年来交际意愿研究述评[J].湘潭大学学报,2008,32(5):154-156.
[5][8][9]MacIntyre P, Clément R, Dornyei Z, et al. Conceptualiz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a L2: A situational model of L2 confidence and affiliation[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8,(82):545-562.
[6]赵婴,邓利华.文字聊天和视频会议对语意协商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12,(5):73-76.
[7]赵婴.文字聊天和视频会议对英语口语交谈策略影响的一项对比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80-92.
编辑:小米
EFL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in Cross-cultural Videoconferencing
ZHAO Ying1CHEN Duo2
As a 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tool, videoconferencing creates more real-time interalcultural communication opportunities for english foreign language (EFL) learners and affect their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WTC) in the target language. Depending on the heuristic model of variables influencing EFL’s WTC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taking the cross-cultural videoconferencing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students as example, this study explored five factors of videoconferencing that affect EFL learners’ WTC: participants, settings, purposes, topics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channels through employing questionnaire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video text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videoconferencing provided EFL learners a new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mode to practice the target language, promoted EFL learners’ WTC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was also the most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media in improving WTC.
videoconferencing;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G40-057
A
1009—8097(2015)11—0060—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5.11.009
赵婴,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英语教学法,邮箱为zhaoying@cnu.edu.cn。
2015年4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