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研究
2015-06-13丁卫泽吴寒飞
丁卫泽 吴寒飞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研究
丁卫泽 吴寒飞
(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江苏南通 226019)
基于《2013年高等教育CIO角色与效力研究报告》,结合IMT与TL,解析美国高校CIO群体的社会特征、职业道路以及在职状况,发现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呈现出老龄化、男性化、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特征。研究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的结构,期望能对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有所启示。
领导力;CIO;信息化治理;美国高校
引言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强国,其高校信息化治理水平居于世界前列。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推广,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借鉴政府和企业中的CIO治理模式,设立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的职位。对于这一职位的称谓有多种:首席信息官(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CIO)、执行主任、首席技术官等,用得最多的就是CIO。当然,研究CIO的领导力,不仅仅要调查CIO本身,对于其中担任正式领导职务的群体,包括作为CIO上层的“校委会”(Institute Management Team,IMT),作为CIO接班人的“技术领导人”(Technology Leader,TL)等都应有所关注。
一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者的社会特征
1 年龄
对于信息化治理,领导团队成员的年龄是值得关注的,因为它不仅反映了领导队伍的精神面貌,而且与退休人员比例以及未来领导力竞争有关。
图1 年龄超过50岁的CIO的比例
图2 女性CIO与TL
根据美国高等教育CIO研究中心(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Studies,CHECS)近些年的研究统计,高校CIO年龄超过51岁的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如图1所示)。关于CIO任职最佳年龄(区间),目前尚无研究结论,但年龄偏大的人数增多,是否意味着将有大量的CIO面临退休?最新的《高等教育CIO角色与效力研究报告》()显示接近一半的高校CIO计划在10年内退休,大约1/4的CIO期望在5年内退休[1]。显然,这将会给更多的求职者提供追求最高信息化治理领导人的机会。
2 性别
Harvey Nash[2]调查发现,在女性约占美国整个劳动力市场47%的情况下,各行业中女性CIO只有9%。高校女性CIO的比例高一些,但呈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26%降到2013年的21%(如图2所示)。退休早、对追求职位不感兴趣、教育背景差异是CIO中女性比例少的几个主要原因。Marilyn Drury[3]认为女性在追求高等教育CIO或其他IT领导力角色上仍面临着双重挑战:传统的高等教育机构以男性主宰以及传统的IT领域以男性主导。
最新报告显示,领导力在性别平等方面出现了缓解的趋势。更多的男性CIO将在未来十年内退休,女性在高校CIO比例下降的趋势将会缓解。除了因为男性CIO即将退休的比例高之外,获得高学位的女性的增多也是影响因素之一[4]。从图2可以看到,不仅女性TL的比例上升,重要的是对CIO职位感兴趣的女TL人数也在增多,加之女性CIO退休人数比例的下降,都预示着女性CIO的比例会上升。
3 学术背景
目前美国高校79%的CIO具有高学位,其中博士学位占22%,硕士学位占57%。专业涉及商业(商务、MBA等)、技术(IT、IS、电脑科学)、教育和管理等多个方向。
从CIO职前的职位可看出他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如表1所示。他们的职业背景多样,大部分的CIO(35%)职前担任CIO,11%的担任行政主管,只有7%的没有在IT部门工作过。平均来说,CIO在任职前有15年左右的高等教育IT工作经历,6年的高等教育之外的IT工作经历,3年左右的高等教育内部非IT工作经历。由此可见,他们的高等教育工作经验丰富。大多数的CIO认为他们在高校里工作的经验给他们现在的领导工作带来了很大帮助,而且他们希望未来的CIO能够在高校里从事过不同的职位,这会有利于他们熟悉高校的各种业务[5]。
表1 CIO的职前职位
二 通往高校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者职位的道路
1 职业路径
调查显示高校CIO主要来自高等教育界、公共部门、商业部门、医疗保健部门和非营利性机构等五大部门,如图3所示。其中绝大多数CIO(74%)来自于高等教育界,只有18%的来自于商界,二者最大差异表现在学位上,前者拥有高学位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后者(83% VS 67%)。
2013年的调查显示,几乎一半(45%)的现任CIO是从学校内部产生的。校内选拔与校外引进的CIO工作习惯上有所不同,后者更愿意向CEO汇报,也更愿意为ITM服务[6]。校内产生CIO增多的趋势,说明高校信息化治理越来越重视领导人的教育和管理背景,尤其是在高校工作的经验。这对于校内信息化建设者来说,争取更高信息化治理领导职位的大门将更加宽广。
图3 CIO的职前部门
2 专业要求
TL、CIO和IMT认为专业不重要的分别占44%、37%和35%,认为需要技术专业的分别占20%、27%和51%。在招聘启示中,有67%的要求CIO具有技术或与技术相关的专业背景,33%的没有对专业提要求[7]。由此可见,CIO与TL并不认为专业技术对CIO重要;然而IMT与招聘单位则倾向于技术以及与之相关的专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差异,可能与两者的专业背景不同有关,前者多来自IT专业,对专业技术已经熟悉。
3 学位要求
目前美国高校79%的CIO以及67%的TL拥有高学位。那么高学位是否是信息化治理领导者们所必需的?在最新的调查中,TL、CIO和IMT三组领导团队的反馈显示,他们都认为CIO应该具有高的学位,其中选择硕士学位的分别占70%、70%和91%,选择博士学位的分别占12%、13%和4%,选择学士学位的占17%、16%和15%,如图4所示。重要的是IMT的观点不仅能代表CIO的遴选委员会,而且又是作为该委员会的领导者和CIO的监督者,他们倾向于CIO需要有高学位(几乎达100%),暗示了高学位的确需要,这将会导致高学位CIO比例持续上升。
然而,通过对Chronicle for Higher Education、EDUCAUSE以及Higher Ed Jobs.com三大机构CIO招聘启事的梳理,结果有所不同。只有54%的招聘启事要求硕士学位,38%的要求学士学位,如图5所示。招聘启事中对CIO的学位要求并没有TL、CIO和IMT们所认为的那么高,他们更看重经验,这似乎暗示着社会供给与高校对CIO学位的要求之间尚存在差距。
图4 CIO所需学位的比较
图5 CIO所需的能力比较
4 能力要求
在CHECS对CIO所需要的能力调查中,IMT、TL和CIO三组领导群体的意见惊人的一致,居前的都是交流能力、领导力、技能知识、社会沟通能力、高等教育知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如图5所示。其中IMT认为交流能力是最重要,技能知识其次;同样,CIO们认为交流能力第一,领导力第二;而TL们则认为领导力最重要,其次是交流能力。可以说交流能力和领导力是CIO应具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能力素质,它们决定着CIO的成功与否。高校信息化治理工作涉及与校内外各部门以及各种人群的沟通,良好的交流能力是关键。同时CIO是高校信息化治理的最高领导人,充分利用人力和物质资源以最小的成本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CIO们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
三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者的在职状况
1 头衔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治理体制在高校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CIO职位。CHECE在2013年对CIO头衔做了统计,位于第一的是设立CIO职位(占50%),排第二的是学校主任担任CIO职位(17%),排第三的是由副校长担任(13%)。
2 角色
CIO的角色是了解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者的职责及其对信息化发展效用的一个重要角度。CIO应该具备七种角色,等级层次可用一个金字塔结构来展示,如图6所示。位于金字塔最底层的(合约监督者、IT支持的提供者等)是美国高校CIO最基本的角色,也是最能体现CIO效用的方面。如果这些最基本的角色不起效用,将会导致CIO的任期非自愿性的缩短。位于中间的是信息学家和整合者,它们是CIO的中心角色。位于塔顶的业务伙伴和IT教育家是CIO们渴望完成的角色。
随着CIO的效用扩展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对于未来的CIO们,他们又将承担起一些新的角色:既是富有远见的梦想者,又是有能力的实用主义者;既是精明的价值创造者,又是无情的成本削减者;既是合作型的业务领导者,又是能鼓舞人心的IT管理者。这些角色既互补又相互冲突,他们要为迎接这些新角色的挑战做好准备[8]。
图6 CIO角色等级
图7 CIO汇报层级
3 工作层级
美国高校中有55%的CIO是IMT成员,学位越高越易进入IMT,这不仅体现了信息技术部门在整个学校中的重要性,也反映了CIO效用的影响力。随着信息化在高校各领域的深入,CIO在信息化治理过程中是否有规定的汇报流程?答案是不确定的。调查显示,31%的CIO直接向CEO(最高行政领导人)汇报,学位越高,越可以直接汇报。如图7所示,逐一级汇报的占65%,如通过教务长或财务长汇报,逐二级汇报的占4%。由此可见CIO汇报的层次不多,这也是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效率高的原因之一。
4 职责
CIO的角色定位蕴含了他们的各种职责。作为业务伙伴,他们要从高校信息化治理角度参与学校战略发展计划的制定,修正业务流程;作为IT教育工作者,要传授有关计算机的应用知识以及信息技术创新的价值;作为IT战略家,要确保机构数据、信息技术部门和其他部门合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作为整合者,要整合所有内部和外部的系统,使信息技术融入学校核心业务,以信息化治理推动高校体制的改革;作为合约监督者,要处理与信息技术供应商的关系,完成合约的洽商以及合同的监督;作为IT支持的提供者,要领导相应的服务部门,提供信息技术支持;作为专业技术倡导者,要支持组织的专业化,参与制定国家高等教育信息化规划。
5 工作领域与时间分配
美国高校CIO工作的领域以信息技术部门为主。根据2013年的调查,66%的CIO只负责信息技术部门,其余34%的CIO除了负责信息技术部门外,还负责图书馆、教研部、印刷室和保卫处等。绝大多数的CIO(68%)称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IT部门和学校的发展战略上,少数的CIO(17%)称更多的时间花费在日常工作上,如图8所示。
图8 CIO主要时间分配
6 任期和职后追求
目前美国高校CIO的平均在位时间是7年6个月,久于IMT的平均任期(6年8个月)[9],也远远长于企业CIO的平均任期(5年9个月)[10]。虽然来自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CIO比来自高等教育内部的要少,但是他们的任职年限更长。CIO们的职后计划,多数希望留在目前的岗位上,有的希望离职后换个学校当CIO,有的追求副校长职位,有的想成为非IT行政主管,还有的打算退休等。
四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的特征
1 老年化
美国高校信息化领导团队老年化趋势日益加剧。目前,年龄超过51岁的CIO人数比例高达65%。不仅如此,作为CIO的追随者,TL群体中51岁以上的比例在2013年达到47%的新高[11]。这也意味着退休高潮的来临。近一半的CIO(49%)计划在十年内退休,其中25%的CIO将在五年内退休,这将给从业者们提供更多追求CIO职位的机会。
2 男性化
女性在美国高校信息化领导团队中占有的席位低于男性,且呈下降趋势,男性依然主宰着CIO领域。如前文所述,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然而,随着更多男性CIO将于十年内退休,加之女性TL的增多,女性CIO比例持续下降的趋势有可能得到缓解甚至终止。
3 专业化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已深入到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化治理水平逐渐提升,高校普遍重视信息化治理领导队伍建设,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了CIO职位。大多的CIO是IMT成员,他们可以从信息化治理的视角参与学校战略规划。高校对CIO的任职资格要求严格:高学位、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管理能力强。对CIO从业人员提出的这些专业要求,促使CIO成为了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4 制度化
CIO制度是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在领导力方面形成的特有体制。CIO是学校的高层管理者,能够站在战略性的高度参与学校决策,统领学校信息化发展。CIO角色定位清晰,职责明确。选拔机制成熟,对学位、技能、专业方向以及经验都有严格的要求。工作层级规范,当CIO缺位时会有指定的人员来顶替。此外CIO能够得到稳定的报酬,平均每年134,945美元(津贴、补助等除外)[12]。CIO的培养机制多元,一是从校内IT部门领导人中选择培养对象,主要是TL居多。二是许多专业协会承担起了领导力培养的工作,如EDUCAUSE、GARTNER和State Technology Organization等。
五 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高校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CIO。信息化治理工作一般是由一位副校长分管,在选择分管的副校长时,有很大随意性。作为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他们的专业化程度不够,无论从信息技术素养、对信息化的执著与投入程度,还是说服其他校领导认同信息化战略价值,推动信息化战略发展,都难以达到CIO职位应有的功能[13]。
事实上,我国高校信息化治理主要是由信息办、教育技术中心或网络中心主任具体负责,然而他们在学校中的中层地位,决定了他们难以实现参与学校战略决策的职能,无法从战略高度将信息技术与学校的发展有机结合。考察美国高校信息化治理领导力结构,可以给我们若干启示:
1 更新观念,提升地位
信息化治理领导人地位的高低,影响着高校信息化治理水平与发展的程度。那种重硬轻软、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需要改变,信息化治理要从被动向主动转变。理想的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无论用CIO称谓或是其他称谓)应该是校级领导,能够直接参与高校的发展战略制定,赋予其推进高校信息化治理的决策权力,使其能够将学校信息化治理工作提升到战略性的高度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在我国高校现行的治理体制下,许多高校成立了以校长和(或)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信息化工作战略规划,这不失为现行体制下比较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信息化治理顶层设计。
2 严格选拔,提高质量
一个合适的、优秀的领导人对信息化治理的效率至关重要。需制定一定的选拔程序,避免随意性。高校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应是专业化人才,具有高学位,综合多种知识,兼备各种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与领导能力。他们必须有丰富的经验,但是年龄不宜太大,以保证他们有精力为高校信息化治理奋斗,追求他们的职业理想。在我国,更多地从校内培养和选拔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选拔时除了要求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交流沟通能力和领导管理能力。
3 定好角色,明确职责
角色体现职责。高校信息化治理最高领导人应该是业务伙伴、战略家和整合者。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参与学校战略规划的制定,统领学校信息化建设,整合和优化配置全校信息化资源,促进信息资源共享,使信息技术与学校核心业务融为一体。调动各方力量,推动信息化统一发展,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管理的深层融合,实现信息化推动高校战略发展。
*注:本文所有图、表来源:Brown, W.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 of the Roles and Effectiveness[R].Albany ,NY: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Studies, Inc., 2013
[1] Dian, S.A quarter of higher Ed CIOs set to retire within 5 years[OL].
[2] Elizabeth, C. Gender diversity among higher education CIOs (Research Report)[OL].
[3] A H, Dana, H, Pam, M.Women in IT[OL].
[4] Roger, R.Universities appear due for a female CIO boom[OL].
[5] Bruce, M ,Brian, P.Filling the IT leadership pipeline: A panel discussion[OL].
[6][7][9] Brown, W.2013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 of the roles and effectiveness[R].Albany, NY: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Studies, Inc., 2013.
[8] Debra, H A.The future CIO: critical skills and competencies[OL].
[10]CIO magazine staff .2013 state of the CIO[OL].
[11][12] Brown, W.2013 higher education technology leadership study: The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 of the future[R]. Albany, NY: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 studies, Inc., 2013.
[13]刘永贵,赵建民.中美大学信息化体制及其影响因素比较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 (2):5-9.
编辑:小西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 Governance Leadership in American Colleges
DING Wei-ze WU Han-fei
Based on “2013 Higher Education 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s of the Roles and Effectiveness” and combined with IMT and TL,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career paths and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CIOs. Population aging, androphany,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nstitutionalization are their characteristics. It is expected to cultivate and upgrade our information governance leadership by learning from them.
leadership; CIO; information governance;American colleges
G40-057
A
1009—8097(2015)03—0011—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5.03.002
本文系2014年度南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040563)和2014年度南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4GJ030)的研究成果
丁卫泽,南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邮箱为dwz79@ntu.edu.cn。
2014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