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实施戒烟后体重增加对血压、脂质代谢及糖代谢的影响

2015-06-13刘云宝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8期
关键词:体重增加变化率戒烟

刘云宝,侯 晋,李 馨

吸烟是冠心病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如果每天吸烟2 0支将使冠心病形成的危险性增加1.7倍~2.4倍[2]。研究证实彻底戒烟后一年之内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减少。因此,目前临床上已经建议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应该完全戒烟和尽可能避免被动吸烟[3]。近年来调查也显示,正常人在戒烟后会产生体重的增加,约有80%的戒烟者因体重增加而使腰围增粗、血压升高、血糖和血脂水平上升[4,5]。因此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戒烟工作的指导,不仅仅是如何强调戒烟的方法,更主要的是对体重增加的管理,已达到对血压、脂质代谢控制以及糖代谢控制的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戒烟指导后,体重的增加对血压、脂质及糖代谢的影响,从而判断戒烟后体重增加在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9年10月—2013年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治入院的病例,住院后能够立即开始接受戒烟指导,且患者能够完全戒烟,出院后4个月内仍能够持续戒烟的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急性心肌梗死的选择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判断标准。以出院后4个月时的体重与出院时的体重之比作为体重变化率,根据体重变化率分为两组:体重变化率大于3%者为体重增加组,共22例,年龄56.5岁±10.2岁;体重变化率小于3%者为体重维持组,共20例,年龄60.1岁±10.4岁。

1.2 方法 测定两组4个月前后的体重、体重指数(BMI)、收缩压(DBP)、舒张压(S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 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的发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血压、脂质代谢以及糖代谢变化(见表2)体重维持组的脂肪含有率及体重、BMI 4个月前后没有明显改变。体重增加组的脂肪含有率及体重、BMI4个月后有明显增加(P<0.001),并且明显高于体重维持组 (P<0.05)。两组4个月前后SBP没有明显变化,但DBP在体重增加组有明显增加(P<0.05),且4个月后DBP体重增加组明显高于体重维持组(P<0.05)。体重维持组4个月前后TC没有明显变化,但体重增加组TC明显增加(P<0.05)。体重维持组4个月前后HDL-C明显的增加(P<0.05),LDL-C明显下降(P<0.05),但体重增加组LDL-C没有明显改变。出院后4个月体重增加组TC、LDL-C明显高于体重维持组(P<0.05)。HbA1c 4个月前后,体重增加组和体重维持组都没有明显变化。

表2 两组血压、脂质代谢以及糖代谢变化(x±s)

3 讨 论

虽然吸烟已经被认为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是如能通过戒烟一年的话就可以使再梗死或者死亡的风险比持续吸烟者减少50%[6]。因此心肌梗死后的戒烟管理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极为重要,所以很多患者在接受戒烟指导后能够持续戒烟。但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戒烟已成为体重增加的重要因素[5],戒烟后体重增加的理由一般认为是下丘脑食欲中枢的活性增强增加了机体热量的摄入,尼古丁代谢增加会使基础代谢率下降,使机体能量产生蓄积[7],随之体重和脏器内的脂肪含有量也会增加,而脏器脂肪含有量的增加可以促进肿瘤坏死因子(TNF)的产生。有研究认为TNF不仅引起胰岛素抵抗性,而且可以加速分解中性脂肪形成游离脂肪酸,从而加快了超低密度脂 蛋 白 (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VLDL)产生[8,9]。也有研究认为脏器内脂肪含有量的增加可以产生过剩的血管紧张素使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导致血压上升[10]。这与本研究在4个月后体重增加组DBP、TC、LDL-C明显高于体重维持组的结论基本一致。

另外,据一项针对亚洲男子戒烟后一年半的血压、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戒烟后体重增加1.3公斤以上(体重变化率2.3%)的调查对象与1.3公斤以下的调查对象相比,SBP、DBP、TC及空腹血糖(FPG)均有所升高。另一项针对日本男性戒烟一年后的血压、脂质代谢和糖代谢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戒烟后体重增加1.8公斤(体重变化率2.7%)以上的调查对象与体重增加1.8公斤以下相比,SBP、DBP、TC、LDL-C、FPG明显上升[11]。由此,在总结既往的研究之后建议把体重增加在3%以内作为一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戒烟后体重增加的一个管理指标。

另一方面,通过体重(体重指数)增加的分析,认为体重增加组血压升高和脂质代谢的变化是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原因是在过去的研究报告中戒烟后1年体重平均增加1.7公斤相比,本研究只用了4个月体重就平均增加了1.6公斤,体重的增加除了和戒烟有关外,还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应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和长时间的运动有关[12]。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要通过多种方式综合控制体重的增加。同时,本研究也提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戒烟患者出院后4个月的短期内已有血压升高和脂质代谢的紊乱,说明戒烟后体重增加引起的血压及血脂的治疗还存在一定管理问题。因此,建议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戒烟指导的同时,药物治疗、食物疗法、运动疗法在戒烟后体重增加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加重的管理中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 LaCroix AZ,Lang J,Scherr P,etal.Smoking and mortality among older men and women in three communities[J].N Engl J Med,1991,324:1619-1625.

[2] 李卫菊,马长生.重视冠心病患者吸烟干预[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8):693-694.

[3] 周敏,何青.吸烟与冠心病[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8):763-765.

[4] Williamson DF,Madans J,Andn RF,etal.Smoking cessation and severity of weight gain in a national cohort[J].N Engl J Med,1991,324:739-745.

[5] Fadl YY,Kruumholz HM,Kosiborod M,etal.Predictors of weight change in overweight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J].Am Heart,2007,154:711-717.

[6] Kinjo K,Sato H,Sakata Y,etal.Impact of smoking status on longterm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2005,69:7-12.

[7] Moffatt RJ,Owens SG.Cessation fiom cigarette smoking:Changes in body weight.Body composition resting metabolism and energy consumption[J].Metabolism,1991,40:465-470.

[8] Chapman MJ.Metabolic syndrome and type 2 diabetes:Lipid and physiological consequences[J].Diab Vasc Dis Res,2007,4(Suppl 3):S5-S8.

[9] 王小庆,孙艳,陈丽星,等.戒烟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血流变学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9,11(30):1644-1646.

[10] Montani JP,Antic V,Yang ZD,etal.Pathways fiom obesity to hypertens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vicious triangle[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2,26(Suppl 2):S28-S38.

[11] Yoon C,Goh E,Park SM,etal.Effects of smoking cessation and weight gain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sian male population[J].Atherosclerosis,2010,208:275-279.

[12] Masuo K,Mikami H,Ogihara T,etal.Weight gain-induced blood pressure elevation[J].Hypertension,2000,35:1135-1140.

猜你喜欢

体重增加变化率戒烟
戒烟后体重增加问题新机制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戒烟文
家属参与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影响
社会版(十一)
戒烟
相位差变化率的快速高精度测量及精度分析
是巧合还是规律?
Good Ange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