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成人起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5-06-13杨艺何江弘闫秀伶高天智党圆圆徐如祥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肌张力血细胞成人

杨艺 何江弘 闫秀伶 高天智 党圆圆 徐如祥

·病例报告·

中枢神经系统成人起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杨艺1何江弘1闫秀伶2高天智1党圆圆1徐如祥1

高热;全血细胞减少;噬血细胞综合征

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又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道,为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前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后者可由感染、免疫或肿瘤所致[1]。迄今为止文献中报道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多发于婴儿或儿童,尤其是原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成人起病相对罕见。本文报道1例以高热、全血细胞减少、肌张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成人病例,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析其临床表现,与相关疾病进行鉴别讨论。

患者女性,25岁,发作性痉挛性斜颈1月。发育水平低于同龄儿,3、4岁会说话,5岁会走路,智力水平正常。患者入院前20 d感冒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0℃),全身发作扭转痉挛,面肌及四肢肌肉不自主活动,肌张力增高,外院行止痛、缓解肌张力、抗感染治疗,效果不明显。入院查体:体温38.2℃,神清,言语含糊不清,双瞳孔正大等圆,直径2.5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球活动自如。面部不自主张闭口、呲牙、撅嘴等动作;右侧胸锁乳突肌肥大僵硬,持续痉挛;双手不自主运动。下颌部见不典型片状红斑;双手指端皮肤脱屑状破损。四肢肌力正常,双上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略亢进,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入院后行头颅核磁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腹部B超提示脾大(13.0×4.3 cm),心电图提示T波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具体情况见表1。

入院后给予降体温、抗感染,镇静、缓解肌张力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并根据检验指标对症处理。患者肌张力障碍有所好转,持续高热不缓解,患者4月25日自动出院。

讨论本例患者最初以发热、肌张力障碍为主要表现入院,考虑感染导致痉挛性斜颈加重,主要给予抗感染及缓解肌张力的治疗。住院期间发现外周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脾大等多系统受累的表现,请相关科室会诊认为不能除外结缔组织病、肿瘤等系统性疾病的可能性,考虑诊断如下。

一、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青年女性,面部有不典型红斑,检查结果提示血沉增快,尿蛋白阳性,外周白细胞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首先考虑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血管、皮肤、浆膜、肾脏等多发脏器,多见于年轻女性。约25%~75%的SLE患者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受累,尤其是脑损害,MRI显示弥漫且较为对称的脑水肿样异常信号,特别是DWI与FLAIR均出现异常高信号[2]。该患者头颅MRI未见明显异常,胸片未见明显异常,行风湿免疫学多项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均不足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初步可以排除该诊断。

二、成人Still病

成人Still病,又称变应性亚败血症,是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是建立在排除性诊断基础上的,至今仍无特定的统一诊断标准。目前主要依据Yamaguchi诊断标准包括主要条件:(1)发热≥39℃,间断性≥1周;(2)关节痛>2周;(3)典型皮疹;(4)血白细胞≥10×109/L (中性粒细胞>0.8)。次要条件:(1)咽痛;(2)淋巴结大和(或)脾大;(3)肝功能异常;(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阴性。此诊断标准须排除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和其他风湿病。符合5项(至少含2项主要条件)可做出诊断[3]。成人Still病早期血白细胞高于正常,后期可继发噬血综合征,出现血白细胞下降,该患者目前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符合成人Still病的诊断标准,风湿免疫学检查不提示其他风湿病,肿瘤标记物检查未提示恶性肿瘤倾向,不能除外该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系该病继发引起的表现。

三、噬血综合征

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包括起病急,高热,寒战,关节肌肉酸痛,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呈进行性加重,约20%患者有一过性皮疹,并可出现黄疸、腹水。实验室检查多呈三系血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尤其明显。骨髓细胞学检查组织细胞显著增生,可有明显的吞噬血细胞现象,但噬血现象并非HPS所特有[4]。有报道在疾病早期和确诊时骨髓中出现噬血现象分别占确诊病例的70%和81%。生化检查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甘油三酯可增高,LDH可>1 000 μ/L,SF常>1 000 μg/L,心脏及肝脏等重要脏器损害严重者死亡率高[5]。SF水平变

表1 实验室检查结果回报

化与患者病情呈负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SF水平有助于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治疗[6]。HPS患者多有免疫学指标的异常,多数病例外周血或骨髓表达CD3、HLA、DR的T细胞增多(>25%)。疾病活动期IFN-γ、IL-10、(MIP-1α增高,NK细胞活性降低或缺乏,血浆可溶性CD25(可溶性IL-2R)升高,国内有研究显示NK细胞活性及CD25水平对于HPS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诊断HPS诊断较为困难,常易误诊,国内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组织细胞协会(HLH-2004)诊断标准符合以下2条之一即可诊断HPS:(1)符合HPS的分子诊断;(2)满足以下8条中的5条:①发热:持续>7d,体温>38.5℃;②脾大;③血细胞减少(累及2系或3系)血红蛋白<90 g/L(新生儿:血红蛋白<100 g/L),血小板<100×109/L,中性粒细胞<1.0× 109/L;④高甘油三酯血症(≥3.0mmol/L)和(或)低纤维蛋白原血症(≤1.5g/L);⑤在骨髓、脾、脑脊液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细胞,未见恶性肿瘤细胞;⑥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乏;⑦铁蛋白≥500 μg/L;⑧可溶性CD25(sIL-2R)≥2400 μ/ml[7]。

2009年美国血液病学会在HPS-2004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做了修改,诊断标准如下[8]:(1)分子生物学诊断符合HPS或X-连锁淋巴组织增生综合征(XLP);(2)以下指标4条中至少符合3条:①发热;②脾大;③血细胞减少(外周血中三系中至少有两系以上减少);④有肝炎表现;(3)以下指标4条中至少符合1条:①骨髓、脾脏或淋巴结中发现噬血现象;②血清铁蛋白升高;③可溶性IL-2受体(sCD25)水平升高(有年龄相关性);④NK细胞活性减低或缺失;(4)其他可支持HPS诊断的指标:①高甘油三酯血症;②低纤维蛋白原血症;③低钠血症。Blood-2009诊断意见与HPS-2004诊断标准相比:①突出了临床表现,如发热、脾大、血细胞减少等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弱化了实验室指标,尤其是sCD25以及NK细胞活性对诊断的意义[9]。这是因为在研究中发现sCD25水平升高和NK细胞活性减低在HPS患者中的阳性率并不很高,但这也与所设定的阳性阈值有关。②提出肝功能损害与成人HPS关系密切,可作为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10]。近几年的研究中也发现,80%以上的HP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以AST的升高最为显著,提示肝脏是HPS易累及的重要器官之一。这可能是因为活化的巨噬细胞导致组织浸润引起肝脾肿大、转氨酶升高和胆红素增高,并产生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造成组织损伤,引起肝细胞功能的损害[11]。对不明原因肝功能损害并伴有发热、肝脾肿大和/或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应警惕本病,进行全面的鉴别诊断。该患者虽然缺乏分子生物学诊断和基因诊断,也未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但临床表现符合该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该病。

系统性疾病表现复杂多样,且可相互转化,因对系统性疾病认识较浅,故我们未能早期做出诊断。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常于1岁内起病,5岁之后起病者罕见[12]。本例患者发病年龄晚,无家族史,免疫和肿瘤方面未见任何明确证据,但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此病也可能为病毒感染继发,或为成人Still病继发,其肌张力障碍为持续发热后加重所致。继发性HPS的病因较多,其主要病因包括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等,尤其是人类疱疹(EB)病毒感染[13];血液肿瘤,特别是恶性淋巴瘤[1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成人Still病、溃疡性结肠炎[15]或免疫缺陷状态。其中,EB病毒感染在继发性HPS中起到关键作用,EB病毒感染致T/NK细胞导致免疫调节失衡,可引起CD4+/CD8+细胞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细胞与体液免疫紊乱,以致细胞因子风暴[16]。CD19+细胞比例增高,而CD16+、CD56+显著降低,提示体液免疫过强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清除病毒的能力下降,加速EB病毒-HPS的进程[17]。4月25日患者肌张力障碍好转,家属要求转当地医院治疗。此患者符合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标准,但对该患者未行血涂片、骨髓穿刺等检查,未进行相关基因检查,未能从分子水平进行诊断;对病因方面的判断依据不足,凭经验考虑感染继发可能性大,不能除外成人Still病的诊断,并且没有进行针对病因及诊断的治疗,需进一步跟踪随访。

[1]Janka GE.Familia l and acquir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Eur J Pediatr,2007,166(1):95-109.

[2]史红媛,卢光明,田迎.狼疮脑病初次发病的MRI表现与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2):15-17.

[3]YamaguchiM,OhtaA,TsunematsuT,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classification of adult Still s disease[J].J Rheumato,1992, 19:424-430.

[4]杨海燕,刘新月,卢明文.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血浆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1):14.

[5]Janka GE.Familial and acquir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eie[J].Eur J Pediatr,2007,166(2):95.

[6]王昭,王旖旎,冯翠翠,等.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57例患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 2009,48:312.

[7]Fukuda M.Regulation of secretory vesicle traffic by Rab small GT Pases[J].Cell Mol Life Sci,2008,65:2801-2813.

[8]Henter JI,Horne A,Arico M,et al.HPS-2004: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fo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J].Pediatr Blood Cancer,2007,48:124-131.

[9]Filipovich AH.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PS)and related disorder[J].Hematol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 2009:127-131.

[10]Verbsky JW,Grossman WJ.Hemophagoeytic lymphohistio cytosis:diagnosis,pathophysiology,treatm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Ann Med,2006,38(1):20-31.

[11]Rudd E,Goransdotter Ericson K,Zheng C,et al.Spectrum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syntaxin ll gene mutations in familial ha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association with disease-free remissions and haematopoietic malignancies[J].J Med Genet,2006,43(4):14.

[12]Janka G.Familial and acquired hemophagocytie lymphohistioeytosis[J].Eur J Pediatr,2007,166(2):95-109.

[13]Henter JI,HonIe AC,Egeler RM,et al.HLH-2004: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guidelines for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J].Pediatr B1ood Cancer,2007(48): 124-131.

[14]Janka G.Hemophagucytie syndromes[J].Blood Rev,2007,21 (5):245-253.

[15]王学文.噬血细胞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08,13(11):1042-1046.

[16]Larroche C,Mouthon L.Pathogenesis of 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J].Autoimmun Rev,2004,3(2):69-75.

[17]Filipovich AH.Life-threatening hemophagocytic syndromes: current outcomes with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J].Pediatr transplant,2005,9(Suppl 7):87-91.

2015-05-08)

(本文编辑:罗美玲)

10.3877/cma.j.issn.2095-9141.2015.03.015

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脑科医院1;055250邢台,河北省巨鹿县医院神经内科2

徐如祥,Email:xuruxiang@81bh.com

杨艺,何江弘,闫秀伶,等.中枢神经系统成人起病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CD].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5,1(3):185-187.

猜你喜欢

肌张力血细胞成人
施氏魮(Barbonymus schwanenfeldii)外周血液及造血器官血细胞发生的观察
血细胞分析中危急值的应用评价
成人不自在
沙塘鳢的血细胞分析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科学家开发出用于筛选肌张力障碍新药的工具
全血细胞分析仪配套操作台使用体会
Un rite de passage
请您诊断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