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拨云见日 大龙起飞

2015-06-13文丨图文叶飞黎滨江张著昶

当代贵州 2015年36期

文丨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黎滨江 张著昶 张 峰

拨云见日 大龙起飞

文丨图 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文叶飞 特约记者 黎滨江 张著昶 张 峰

坐拥320国道、铜大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湘黔铁路、沪昆高铁、铜仁凤凰机场等叠加交通优势,加之贵州“东大门”的特殊区位,大龙经济开发区在打造湘黔高铁经济带中占得先机。

一场秋雨后,贵州大龙经济开发区雾岚氤氲、水清天远,秀美蜿蜒的舞阳河两岸生机勃发。穿行在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石阡飞地经济产业园区,处处都是轰鸣的机器和忙碌的身影,大干快上的氛围让人热血沸腾。

8月18日至19日,贵州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秦如培分别带领2015年贵州省第二次项目建设现场观摩会第二观摩组、第三观摩组到大龙经济开发区现场观摩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肯定了开发区“苦干实干、开放创新、拼抢争快、勇攀高峰”的精神和在工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

“东亿电气的打火机全产业链和工业精准扶贫很有特色、颇有成效。大龙已经起飞,我们希望她能飞得更高。”谌贻琴说。

“这是我第三次来大龙,每一次都有很大的变化,这次来又有新的变化。干部精神面貌好,体制创新有突破,企业有大发展,希望大龙开发区能早日成为国家级开发区。”秦如培说。

大交通构建区域发展新优势

8月1日,在与大龙经济开发区相邻的湖南省怀化市,召开了一次不同寻常的座谈会。座谈会上,贵州省和湖南省签订了湘黔高铁经济带合作框架协议,将进一步加强在产业、旅游、交通、生态等方面的合作,把沪昆高铁长沙至贵阳段建设成相互联结的黄金经济带,打造两省交流合作升级版。

东亿电气是大龙经济开发区工业化精准扶贫示范企业之一,图为企业插板车间。

坐拥320国道、铜大高速公路、沪昆高速公路、湘黔铁路、沪昆高铁、铜仁凤凰机场等叠加交通优势,加之贵州“东大门”的特殊区位,大龙经济开发区在打造湘黔高铁经济带中占得先机。

6月18日开通的沪昆高铁铜仁南站(大龙),使大龙实现向东融合,与世界接轨。开通一个多月来,铜仁南站日均客流量近6000人,大龙开发区空前热闹起来。

“沪昆高铁是贵州经济发展大通道,也是铜仁大龙走向世界的快车道。我们要发挥好大龙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服务优势,借用沪昆高铁经济黄金带,撑起黔东工业一片天。”铜仁市政府党组成员、大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吴东来说。

正是看准大龙的交通区位优势,在“雁归工程”引导下,外出闯荡了23年的江口籍青年阙崇双投身大龙开发区,“砸下”5000万元创办企业生产PE、PPR、PVC系列管材,填补了黔东地区塑制品生产空白。阙崇双目前正准备引进技术,增加电器开关、电力管线等生产线,打造黔东最大的塑料制品生产基地。

随着交通优势的进一步凸显,世界500强知名企业微软、法国苏伊士环境、普华永道等已经与大龙经济开发区进行合作,近期又有几家国外知名企业前来洽谈投资事宜。

循环经济开启绿色崛起新路径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绝不让一滴污水流入湖南!”近几年,类似标语在大龙经济开发区内随处可见。这不但是开发区作出的庄严承诺,更是大龙坚持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行为准则。

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公司钡盐项目生产线所产生的废气,经过简单处理得到硫磺,成为生产硫酸制品的主要原料;而生产硫酸所产生的蒸汽,又可以用来发电,为钡盐项目生产线提供动力……一系列的工艺流程形成完整产业链,最终生产出硫酸系列产品。

汇成新材料公司以锰渣为基础原料,利用附近大龙火电厂的余热、废水、二氧化硫尾气,通过热电联产,经烟气脱硫、电解金属锰等一系列工序,生产出高纯硫酸锰、轻质碳酸钙。每年不仅可回收处理锰渣200万吨,还为大龙发电厂节约1.4亿元环保费。

除了企业内部循环、企业与企业间循环,大龙经济开发区还在铜仁市进行“区域循环”:

2012年8月,石阡县与大龙经济开发区签订协议,在全省率先创建“飞地经济”,勾勒出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联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画卷。

此外,开发区企业还走出国门,与亚洲地区的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合作。

“贵州重力科技公司落户后,为大龙彻底解决了重金属化工企业多年未解决的环保难题。”大龙经济开发区环保局局长罗起飞说,“目前开发区内产生的废料已满足不了该公司‘胃口’,还得向亚洲各国‘觅食’。”重力科技博士工作站博士李森介绍,公司每年“吃”进含汞危险固废物5.6万吨,综合回收利用价值15亿元以上,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含汞固废回收处理中心。

大龙经济开发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得到各级各部门的肯定,2014年7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授予大龙贵州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称号。

2014年9月,贵州中伟集团锂电新材料产业园落户大龙。

目前,由西南能矿集团和湖南科源集团共同投资80亿元而建的煤电锰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进展顺利。

被誉为环保型企业创业样本的大龙银星汞业,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从生产汞产品向资源综合回收利用转变,实现了汞的循环利用。

“定位明确、规划高端、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园区企业质量高、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完整,具有申报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基础。”7月2日,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找大龙实地调研时表示。

改革创新打造跨越赶超新引擎

近年来,大龙经济开发区相继获得国家级循环改造试点示范园区、贵州省首批清洁生产试点示范园区、武陵山区扶贫“先行先试”示范区、贵州省样板示范园区、贵州省示范小城镇、沪昆高铁湘黔经济协作中心节点、贵州省首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申报单位等诸多殊荣。

这一系列荣誉的获得,都与大龙经济开发区不断改革创新分不开。点击大龙改革创新关键词:人才实验区、工业精准扶贫、示范小城镇……犹如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东亿电气是大龙经济开发区工业化精准扶贫示范企业之一,现有职工约900人,大多是来自周边的失地农民,其中有680名贫困农民,职工平均月工资3200元。此外,入驻园区的中伟集团、建强锰业、汇成新材料、红星锰业、银星汞业、重力科技、振龙矿业等9家企业为开发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使他们顺利脱贫。

2013年10月,大龙经济开发区将21个部门集中在为民服务中心大厅,统一设立一个服务窗口,成立并联式审批服务大厅,实现“一站式”服务、“全方位”办理,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今年6月以来,开发区共办理了24户个体经营户和10多家企业的“三证合一”执照,接受咨询280人次,证照代办84件,办结率100%,赢得企业称赞。

2012年,大龙与紧邻的湖南省新晃自治县签订“资源共享,互惠多赢”的经济协作协议,双方就产业互助、互补、规划、用地等政策进行全面合作,联手打造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区。2014年,大(龙)新(晃)经济协作示范园区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家,加快了跨省接边地区的连片脱贫步伐。

大龙经济开发区还是铜仁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人才特区,近年来吸引了来自北京、内蒙古、河北、山东、重庆、四川、湖南等10多个省市的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前来实现人生价值。为此,大龙经济开发区在引进人才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凡是开发区引进的人才可享受子女入学、配偶调动、职称评聘和享受津贴、补助等政策,博士生还可以享受安家费,96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公寓已于今年8月1日前交付使用。同时,开发区创新推行干部聘任制,面向全国公开选聘领导干部,突破身份、地域限制,让有能力的人有平台发挥。据统计,开发区目前有博士研究生5人、硕士研究生12人、实用人才4678人。

2012年春节前,大龙经济开发区7天搬迁37户农户,一个月建成大龙第一个工人公园——滨江公园,创造了铜仁和谐拆迁新示范。2014年春节后,用45天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基地——东亿电气。4年来,大开发区共征地31000余亩,迁坟4300座,搬迁房屋1374栋,均实现零上访。

拨云见日,曙光在前。大龙开发区这颗黔东大地上的工业明珠,正奋力拼搏,跨越赶超,朝着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目标豪迈前进。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