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助力集体经济去“空壳化”
2015-06-13徐海星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徐海星
党建助力集体经济去“空壳化”
文丨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徐海星
解决集体经济“空壳”,实现农民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能力素质提升是关键。
2014年,在赫章县六曲河镇永兴村的民主选举中,46岁的施辉扬又一次获得了连任。2006年1月,施辉扬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从此一干就是9年。
村民的信任来自施辉扬为永兴村带来的变化。2007年,村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2014年,村民人均收入已达7000元左右。永兴村成立了大大小小28家企业,水泥路贯穿全村,干净整洁的民居坐落两旁,村美人和的永兴村,先后获得“全省文明村”、“毕节市文明卫生村寨”等称号。
2015年初,永兴村扬辉高效农民合作社成立。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立了100亩蔬菜大棚,主要栽种西瓜、西红柿和黄瓜等农产品。而今,仅西瓜销售额就接近30万元。
占地3000平方米的永兴村花卉苗圃育苗基地、每场交易大牲畜500余头的永兴村牲畜交易市场、投资500万元的雷神烟花爆竹厂、200万元建成的石材加工厂……这些企业的利润,被提取1%进入村集体经济,曾经的“空壳村”有了资金积累。村里农民也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千元。
曾经只种庄稼的农民腰包鼓了,观念变了,村支两委的公信力也更强了。村民大会每月召开一次,应参会的村民从不缺席,村级重大事务都由村民大会讨论决定。“四议两公开”已经成为常态,民主管理更加到位,村民办事也更加方便。
永兴村的变化,是党建富民实践的生动样本。为了破解基层经济基础薄弱,解决集体经济“空壳”问题,赫章县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入手,提出了“双强双带四规范”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措施,强化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强化党员能力素质提升,以村党组织带领群众致富、党员创业带头致富,规范管理、制度、决策、监督。
平山乡中寨村距离赫章县城28公里,从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发展成为新农村示范村,中寨村党支部功不可没。
六曲河镇永兴村党组织积极推动集体经济发展,逐步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图为施辉杨在辣椒大棚示范种植基地。(赫章县委组织部供图)
中寨村润德园农家乐党支部书记韩德远,也是中寨村党支部书记。在韩德远带领下,中寨村采取的“1+X”致富模式成效显著,通过培育党员创业带富示范户,带动村民学习技术和经营理念,达到全民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种玉米、水稻的农民变少了,种蔬菜、樱桃、黄金梨的农户多了。
2014年,平山乡党委引进山东鲁源食品有限公司,在中寨村创办现代农业观光园,建设蔬菜大棚400多个。根据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蔬菜大棚每年每平方米可收入100元,一个大棚1000平方米,年收入能达到10万元。
中寨村村民朱永琴在大棚基地工作了一年,学到成熟技术后,今年便与人合伙租用了4个蔬菜大棚。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种植的蔬菜由公司统一销售,最终获取的利润按照5:3:2的比例由农户、公司和村集体进行分成。
今年,赫章县拥有集体经济的村能达到20%,预计到2018年可完全消除“空壳村”。(责任编辑/岳 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