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2015-06-13
做实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
文丨陈梓泽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调整期、改革攻坚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做实、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利益调整期、改革攻坚期、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做实、做深、做细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十分重要而紧迫。如何找准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增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遵义市做了积极探索。
积极探索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遵义市逐步探索出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在农村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在城镇开展“四民社区·美丽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作用,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末梢堵塞”;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突出“基层”、“民生”、“综治”、“服务”等基本内涵,抓住“一线工作法”和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这个核心,探索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的余庆经验;针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特点,创新开展社区型、园区型、校区型、村居型“四型”统战工作,扎实推动“同心行动”、“光彩事业”、“致富思源、感恩社会”等活动,积极引导致富能人、成功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凝聚社会正能量;针对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多,留守在家儿童、老人较多的实际,实施关爱农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的“三关爱”工程。
作者(左一)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听取诉求。(遵义市委办公室供图)
此外,凤冈县探索出“党群直议话民事、干群直通连民心、县乡直达惠民利、民生直办解民忧”的“四直为民”机制,成为服务群众零距离的新载体;习水县东皇镇抓住“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管理社会”三大重点,探索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道真自治县积极探索建立精神病患者分类建档、分级管控、分层次服务救助“三分法”服务管理工作机制,围绕村民自我选举、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打破原来村民组界限,整合组建“群众自我管理委员会”,在村民自治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红花岗区针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筹建工读学校即遵义新雨学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正安县针对戒毒人员探索出了以“个体发展、创业带动、企业就业、产业扶持、委托安置”等“阳光工程”分散安置的“五型”就业安置模式……这些有益的尝试,既有对广大基本群体的民生关怀,又有对弱势群体、特殊利益群体的针对性措施,为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存在不足需持续发力
遵义市群众工作在取得不俗成效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重视程度还不够。部分党员干部对群众工作的切入点、着力点找得不准;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维稳与维权、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处理不科学;对“发展是生产力,社会治理也是生产力”的理念没有牢固树立,重发展轻社会治理;对群体聚合效应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处理信访问题、处置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思路不宽、对策不多,宜散不宜聚原则把握得不好。
系统研究还不够。运用群体理论和系统思维驾驭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对群众工作只是从某一个群体或人群入手,每个群体的人员状况没有摸清、内在关系没有厘清,群体之间动态转化、强弱、大小变化的规律性没有认真把握,从而对群体的利益诉求、生活期望的解决和实现缺乏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对群体活动潜在的社会隐患和矛盾无法洞察,抓早、抓小、抓苗头摸不着北,未能做到“禁于未萌,止于未发”。
深入推进还不够。在开展群众工作过程中,简单地注重对群体的管理,没有做到服务与管理并重,寓管理于服务;对群体管理仍是政府大包大揽,没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各界人士的作用;对群体问题仍以物质为主要渠道,没有从精神层面去关注、关心群体;注重解决眼前急需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没有从长远做好对群体的服务管理,治标不治本。如对于在全省推广的“育新工程、阳光工程、红丝带工程、安宁工程、回归工程、雨露工程”六大工程,各地在落实上往往“只攻一点,不及其余”。
协调联动还不够。部门协调配合差,资源整合利用缺乏,做群众工作单打独斗,各自为阵,联动机制不健全,信息不互通,遇事盲从,应对措施不科学。综合协调、统筹指挥的群众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对应,组织网络建设开空头支票。基层网络、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网格化服务管理落实不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还需持续发力。
围绕“五化”开创群众工作新局面
做实做深做细群众工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民生关怀、法制思维、宣传引导相结合,围绕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数量化、数量问题专业化、专业问题模块化、模块问题网格化“五化”来进行。
坚持复杂问题简单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准确找到并把握事物的规律,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抓住主要矛盾,将复杂的问题有效地解决。哲学认为,万事都有起因,只要找到起因,许多事情就能迎刃而解。具体到群众工作中,对弱势群体主要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对强势群体主要解决强化社会责任问题;对特殊利益群体主要解决其合理诉求,引导正常回归社会;对极端群体主要是依法及时处理和教育转化问题;对基本群体主要解决提升生活品质问题。只要抓住以上几方面,从与之相关的问题着手,就能真正做到复杂问题简单化。苏格拉底曾说过:“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方法。”任何时刻我们不要人为地把问题复杂化,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和核心,保持问题的简单性,这样我们才能更快、更有效地将问题处理好。
坚持简单问题数量化。在质与量的密切联系中,一定事物的质总是表现为一定的数量。事物的质总是以一定量的积累为基础。因此,定量分析比定性分析更具有客观性和易操作性,对事物的认识从量入手,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固有的本质特征和基本的规律性。具体到群众工作中,需要掌握每一个群体人数的具体数量,每一个群体诉求的问题数等,通过对数据的研究来表现事物的特征,通过对具体诉求的逐一解决促使矛盾化解。反之,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质变,使矛盾升级激化,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坚持数量问题专业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体现了服务为先的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能把社会治理简单地理解为“管、卡、压”,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解决上访、群体性事件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社会治理涉及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涉及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各种民生问题。具体到群众工作中,需要弄清每一个群体由哪些专业的部门来服务管理,每一个群体的诉求和问题应由哪些专业的部门来解决,特别是需要有专业知识、熟悉相关法规政策的人员进行回应和解决。这就需要大力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培养提高各级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积极探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解决政府不能解决的一些专业性问题,开创群众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坚持专业问题模块化。模块化是一种思维的工具,在专业化基础上,通过对事物和问题的特征、规律的科学分析,采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等逻辑方法,来优化模块化对象体系的结构。通过对群众工作专业问题“部件化”“事件化”,实现服务管理的信息采集、资源共享和管理协同,形成责任明确、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运用模块化方法,将相对分散、孤立的法规、政策、案例等信息汇总成数据库,使专业问题标准化、程序化,建立服务管理模型,提高服务管理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
坚持模块问题网格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是将辖区单位、公共服务场所、物业服务企业、社区社会组织、居民楼院、商务楼宇、市场、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归类于各个网格,将模块问题落实到每个网格,社区(村)信息定位到每个网格,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社区(村)资源,实施社区(村)工作人员组团服务,推动网格内居(村)民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互助服务。具体到群众工作中,将模块问题进一步细分纳入网格,通过网格化服务管理来促进条块融合,实现联系服务群众精细化、全覆盖。(作者系遵义市委副书记、市群工委书记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