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构建发展性作文评价体系

2015-06-12贡荣金徐建军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5期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作文教学

贡荣金++徐建军

摘 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发展性作文评价体系,是当前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落实发展性作文评价就是要摒弃传统作文评价的检查、甄别、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作用,通过评价来促进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 发展性评价

“学生怕写,老师怕教;费时费力,效率不高。”长期以来,构成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一直处于这一尴尬境地。其原因很多,作文评价方式滞后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在传统的作文评价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他依据考试中的作文评分标准,以自己在一两分钟内对学生作文的主观认知,给学生一个冷冰冰的分数,然后写上几句公式化鉴定式的评语。这种绝对权威式的、单一的评价方式不仅严重地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压制了学生的写作的灵性、写作的创造性以及写作的兴趣,而且也忽略了学习个体的差异性,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具体而言就是要将受教育者放在第一位,从人的需要出发,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按照这一理念,作文评价就必须要从传统的检查、甄别和选拔的模式中走出来,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作用。所谓发展性语文学习评价,就是依据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通过收集、处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发展信息,进而对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建构性价值判断的过程。这一评价方式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诊断、激励作用,使评价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激励每一个学生进步,让每个学生习作水平都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在作文教学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

一、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学习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一定的价值判断和冷静、客观的分析,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不足,真正有效地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改进,进而激发学习内驱力,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写作水平。实践证明,写作是一项极富个性、包含人文精神的活动,是一种生命状态的自由呈现,只有当学生的内驱力被激发,他们才能自由地抒写心灵,表达真知灼见。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为了保证作文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我们要让学生、家长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积极地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处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让互评成为作文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互评过程中,学生既是被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自己评价他人的评价者,既可以客观、谦虚地分析自己的作文,又可以客观地分析他人的作文;既有利于自己从他人的作文中获得借鉴,又能帮助他人客观、准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教师评价是评价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要抛弃以往的绝对权威,本着师生平等的观念,帮助学生对作文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总结,从而实现在每一次作文中都能有所收获的目标。首先,教师要学会倾听。倾听学生在文章中的真情流露,倾听学生在自评中的真实想法。其次,教师要客观辩证。根据学生的自评与家长、同学的他评,了解他人对作文的独特认识,减少因个人喜好而产生的“误判”。最后,教师要将自己的评价结果在民主、友好的氛围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宜于学生认可和接受。

在作文评价中,将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作文评价过程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过程;其次,师生之间的平等协商、互相沟通,促进了师生间的相互了解,最终能形成民主、积极和友好的关系;最后,有助于评价者在评价的过程中有效地对被评价者的发展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帮助其接纳和认同评价结果,促进其不断发展。

二、重视评价内容的全面性,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新课程理念认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指全方位,评价学生在各个方面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状况,它允许学生身上同时存在着优势和不足,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拥有自信,体现自身价值。它强调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其一,本着诊断的目的,要全面发现学生的写作潜能。安文铸教授说过“从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天才;从多个角度看学生,可能有百分之九十九的天才”。教师可从选材、结构、书写、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思想见解等方面设计多维评价目标,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写作经过、写作内容、写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多方面了解。同时,应将平时的周记、随笔、演讲稿、调查报告、素材积累、古诗摘抄、作文反思等都纳入评价内容,从而对学生作文学习的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因此,作文评价不仅要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心灵和价值观,以及写作过程中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困惑等。

其二,本着激励的目的,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对于学生而言,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赏识。试想,学生辛辛苦苦写出了一篇作文,被老师的红笔批得遍体鳞伤时,教他如何去热爱写作这项工作。教育家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那种只看到学生缺点的挑刺式批阅方式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评价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多维评价目标,尽量挖掘学生作文中闪光之处,如一段精彩的描写、一点独到的见解、一些真情的流露,或者是工整的书写等,并加以肯定与赏识,从而使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鼓舞。特别是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要更多地给予关注与鼓励,哪怕一句简单的表扬,也许都会让学生产生无比的喜悦与激动,从而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重视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力各具特点”,“个体智力发展方向和程度因环境和教育条件差异而表现出差异”。正因为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作文评价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生命的独特性,这是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健康、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保证。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学生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教师不能以“权威”的身份居高临下地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也不能用自己作为成年人的眼光来要求学生,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生活中独特的发现与生命体验,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与必要的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情感表达、思想流露等方面往往有其独到的感悟与思考,在选材、语言表达方面往往有其特有的灵性,这正是学生作文中最宝贵之处,一旦用成人的标尺去要求他们,他们要么无话可写,无情可露,要么陷入“假话、空话、套话”的怪圈中。

其次,要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标准。在评价中,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能正视不足,从而努力进取。教学中,我曾对一个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制定了一个宽松的标准:第一次,要求是写满八百个字就给优秀等次,他按要求做到了,看到了成绩后先惊讶后惊喜;第二次,要求写满八百个字,且标点运用正确,书写整洁,他也做到了,面对着优秀等次,他对作文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

最后,要对学生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学生的作文、周记、随笔等都是他们各自抒发人生感悟、思考社会问题、吐露个人心声的载体,其中对问题的认识与感悟可谓丰富多彩、高低不一。教师要敞开心扉,在评语中多与他们进行交流与沟通,与他们做真心朋友。对习作中流露出来的积极的思想、独特的见解,教师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习作中不太成熟,或有些片面的观点,教师要以商讨的方式,既肯定其中的合理部分,也要帮助其认识不足;对习作中流露出来的悲观情绪或偏激思想,要进行及时的疏导。

四、注重评价过程的形成性,凸显质性评价

作文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人格素养的全面发展,而非引导学生去迎合命题者的“题意”,所以,评价是一个过程,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关注“过程”促进“结果”的提高,评价的重心在“过程”,因此,发展性教学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在作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作文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并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首先,不仅要关注学生每两周一次的大作文,更要对学生的书写、素材收集整理、课后练笔、课后反思、作文修改等方面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并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与帮助。

其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审题立意、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等方面的写作技能,更要通过周记、随笔等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调查、学生访谈、课后交流等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的写作行为和写作心理,来全面掌握学生在习作中的思考、困惑或内心倾诉,以便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后,要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成长记录袋是系统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反映学生的成长足迹,有效地激励学生有个性地、主动地发展的一种评价方式。比如:可以让学生将获奖证书、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同学最认可的作品、老师给予的最高评价等内容放入成长记录袋;也可以将对某一次作文的认识(写作前的设想、遇到的困惑、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课后反思等)放入成长记录袋。这既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感受自己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作纵向的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1]高振中.发展性语文学习评价初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霍力岩.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0(9).

[4]周智慧.关于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及实施难点[J].阴山学刊,2006(6).

猜你喜欢

发展性评价以人为本作文教学
运用“发展性评价”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略论中学历史发展性评价的原则和方法
足球选项课采用发展性评价实验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