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2015-06-12杨东升

对外经贸 2015年5期
关键词:钻石模型辽宁省竞争力

[摘要]辽宁省是我国吸引留学生较多的省份之一。根据钻石模型,选取多个指标,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组织效率与同业竞争、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政府和机会五个方面对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指出辽宁省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具有良好的基础,但也存在投入不足、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滞后、竞争层次单一以及需求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大力发展经济,增加教育投入,引入民间资本,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辽宁省;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010-03

[作者简介]杨东升(1973-),女,回族,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 2013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提高辽宁来华留学生教育竞争力研究”(项目编号:JG13DB237)。

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即留学教育,是教育服务贸易中最具产业化性质的一种贸易形式。本文将境外高等教育消费竞争力作为研究对象,对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进行分析。

一、理论背景介绍

迈克尔·波特的竞争力理论认为一国(地区)的竞争力形成主要依赖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和企业结构及同业竞争,同时政府和机会也是两个重要因素。这六个基本元素互相作用,构成了钻石模型,决定一国(地区)的竞争力。

文中有关留学生的统计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其他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或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进行测算。除个别数据外(已标注),绝大部分数据出于2013年。现选取2013年接收留学生数量排名前十位的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可量化的指标见表1。

二、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要地,与多国近邻,经济基础扎实,省内高校众多,是我国招收留学生的大省。2013年共招收留学生18023人,排名全国第七位。其中学历生10228人,占5675%,远高于全国4148%的比例,排名全国第三位。现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为基础对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作以下分析。

(一)生产要素分析

1人力资源。提供教育服务的主要部门为高校,高校中的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本文选取生师比这一指标进行考察。在所考察的10个省市之中,辽宁省高校的生师比为1728,居第五位,这说明人力资源比较丰富。

2天然资源。构成这一要素主要为地理位置和气候等自然条件,这两个指标很难量化,不过对留学教育竞争力却有决定性作用。辽宁省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近邻,四季分明,气候怡人。韩国、日本、俄罗斯是来辽留学生最主要的生源国,这与辽宁省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

3知识资源。高校数量反映了高等教育的提供能力。目前,辽宁省拥有高校115所,在全国排第五位,是拥有高校数量较多的省份,这也成为接收留学生的良好基础。

4资本资源。我国高校多为公立院校,公立院校绝大多数靠政府投资,基本不依赖于资本市场。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成为高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我国各地对教育的投入大约占GDP的3%~5%。其中最高的是北京,为454%。辽宁省的教育投入略显不足,仅为351%,排名第七。

5基础设施。辽宁省是我国经济较发达省份,是重工业基地,经济基础较扎实。省内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城市化水平较高,拥有高标准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体系、设施完备的国际机场和优质港口。

6社会声誉。高校的社会声誉对吸收留学生有重要作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在世界各大学排行榜上,上榜高校数量不多,且多集中在京津、长三角地区。本文选取各省211院校和985院校占比作为社会声誉的指标。辽宁省共有4所院校进入211和985之列,占高校总数的348%,位列北京、上海、天津和湖北之后。北京89所高校中有26所为211院校、985院校,占比高达2921%。辽宁虽然排名比较靠前,但绝对数量上却与北京、上海和江苏存在很大差距。

(二)需求条件分析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国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家庭教育支出不断增加,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在增加。文中选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和每10万人口高等学校平均在校生数两个指标考察国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其中江苏省家庭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支出占比最高,为1615%;从绝对额上看,上海的支出为41221元,位列第一,其次为北京(39849元)、江苏(32900元),而辽宁仅为22585元,位列第七,可见辽宁家庭在教育相关费用的支出上与一些省份存在差距。从高等学校入学率看,北京、天津、上海位列前三甲,辽宁名列第五。总之,单纯从数量上看,辽宁省内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比较旺盛。不过,辽宁省地处中国北方,开放程度不及南方沿海各省,对于高等教育一些家庭认为能上大学即可,缺乏“挑剔”客户。

省内高校目前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普遍缺乏国际化办学理念,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选择很难与国际接轨,这都不利于开展留学教育。

(三)组织效率与同业竞争

学校不是企业,我国提供高等教育的大多为公办院校,虽有少数民办高校,但多为高职高专,接收留学生数量极少,与公立院校不具竞争性。所以本文就用组织效率和同业竞争代替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

在衡量高校组织效率中高校教职工比例是一个常用指标。本文采用高校专任教师数与校本部教职工总数之比,但是由于较发达地区兼职教师较多,这种计算方法可能存在瑕疵,如北京、上海的教职工之比就偏低。辽宁省的教师所占比重为6621%,排在十个省市中的第八位。相对于北京、上海,辽宁省高校中的兼职教师并不多,这说明辽宁省高校的组织结构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endprint

同业竞争方面:目前辽宁省内有40余所高校均可招收留学生,数量众多,各高校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但这种竞争的主体都是高校,并无其他组织机构参与,虽有竞争,但竞争层次单一。受国家政策影响,留学教育一直是由高校垄断,不论是语言培训,还是学历教育。这种格局不利于竞争,也没有发挥出高校的比较优势。“若要创造对产业有利的生产要素,民营部门绝不能缺席。”

(四)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

辽宁省一直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在机械加工、成套设备制造等产业上有很大优势,而在服务业上除了交通运输和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外,总体来看比较薄弱。以与教育最为密切相关的文化产业为例,辽宁省既没有大的文化产业集团,也缺乏有竞争力的品牌和产品。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

居民的生活水平与教育息息相关,为更清楚说明辽宁省的情况,本文选取了人均GDP这一指标。辽宁省在全国属人均收入较高的省份,以61686元排名第六位,与辽宁省吸引留学生人数排名大致吻合。

综上所述,辽宁省在不断完善服务业的前提下,提高留学生数量的空间较大。

(五)政府和机会

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对留学生的资助对留学目的地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辽宁省政府设立省政府奖学金,资助高端人才来辽攻读博士研究生;另一方面辽宁省每年接收大量的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本文选择了各省接收的政府奖学金生占全部政府奖学金生的比例来考察政府的支持力度。北京、上海因其在经济、文化、政治上的影响力,接收奖学金生的数量较多,分别排在第一和第三位。湖北省因接收3431名奖学金生排名第二,奖学金生占全部留学生的1030%。辽宁省接收中国政府奖学金生2007名,人数和占比排名均为全国第五。从这些数据上看,辽宁省在留学教育上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

辽宁省乃至全国发展教育服务贸易正处于一个有利时机。随着中国国力日益强大,世界迎来了“汉语热”,这也引发了留学中国的热潮。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汉语热”仅仅是推动中国留学教育发展的“扳机”,而提升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持续动力应该是学历教育。“竞争优势的持续往往需要当地企业抛弃它们最初赖以成功的基础条件”。语言培训只能是低端产品,而专业学习才是较高端的产品,能维持一个产业的持续发展。所以机会与挑战并存,辽宁省需要在竞争中保持清醒的认识,不沉迷于语言培训这既有的市场,居安思危,花时间培育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

三、结论及对策建议

辽宁省近三年来招收留学生数量在全国保持第七位,文中选取的各竞争力指标排名与此基本匹配。辽宁省发展留学教育产业的竞争优势为地理位置优势,高校数量众多,教师资源丰富,省内对高等教育需求旺盛,政府对留学教育比较重视,在政策上给予了较大支持。但也要看到辽宁省与其他省份仍存在差距。如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偏低,教育投入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高校;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不高,省内对教育的需求层次有待提高;高校的组织结构也存在优化空间。

辽宁省教育服务贸易总体来看在国内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也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和来自其他地区的激烈竞争。为提高辽宁教育服务贸易竞争力,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大力发展经济,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对留学生更具吸引力。近几年受国际经济低迷和产业结构调整滞后的影响,辽宁省经济增长乏力。为逐步缩小与北京、上海等地在留学教育上的差距,辽宁省的经济必须有突破性进展。服务业与留学教育密切相关,而辽宁省服务业整体水平不高。在保持传统制造装配业优势的同时,辽宁省必须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大力发展服务业,完成产业转型和升级,通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留学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基础。

2增加教育投入。教育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投入。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辽宁省对教育的投入略显不足。很多高校的硬件设施陈旧,软件更新换代滞后。通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软硬件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必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

3培育高质量教育需求。通过宣传,在省内营造一种重视教育,尊重知识的良好社会氛围。只有高质量的需求才能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动力。

4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引入民间资本。民营部门的进入将有利于优化高校竞争环境,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考虑引入民营资本进入留学教育行业,在高校与民营机构间形成立体的竞争格局,推动产业整体发展。

5不断深化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应具有国际化视野,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师选聘等方面应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同时,高校应提高组织效率,设立科学的生师比和教职工之比,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以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大学。

6辽宁省内高校应积极争取更多的政府奖学金生,吸引高素质的留学人员,以点带面,扩大省内高校的影响,努力缩小与京津地区和长三角地区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2]李宏,何穆彬中国教育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其竞争力[J]财经科学,2012(1)

[3]杨东升辽宁省境外消费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研究[J]对外经贸,2014(11)

[4]赵书华,玄晶晶基于灰色关联的教育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J]中国市场,2010(5)

(责任编辑: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钻石模型辽宁省竞争力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日本竞争力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