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吹响环保的集结号
2015-06-12陆雪玲
陆雪玲
2015年2月28日,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推出其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说实话,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着。”这句震撼人心的话,连同务实的调查、翔实的数据和深入的剖析,引发了网友的强烈共鸣。雾霾、空气污染、碳排放等话题,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
还未出生的女儿被诊断患有良性肿瘤后,空气污染成为柴静不能回避的问题。母亲的使命感让她想用自己的行动去弄清楚雾霾“是什么”“从哪里来”“我们该怎么办”。一年的时间里,她耗资百万元,走访了多个污染现场,去寻找雾霾发生的根源,并辗转于美国、英国,寻求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和经验,拍摄完成了这部103分钟的片子《穹顶之下》。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点拨:可从素材当中直观地提取柴静调查雾霾的动机、使命感等关键要素,提炼作文主旨。
考场运用:柴静带着单薄瘦弱的身躯出发,在揭露雾霾真相的漫长道路上艰难跋涉,然而母爱的情深和新闻人的责任感,让她内心变得强大勇敢,步伐变得铿锵有力。新闻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正是柴静用坚毅而执着的信念完成的一次心灵的救赎。(社会责任感/行动力/执着)
材料一:斯蒂芬·金有部同名作品《穹顶之下》,描述了缅因州一个小镇突然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像苍穹一样笼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小镇居民陷入了恐慌之中,为争夺资源而爆发内斗。
材料二:《穹顶之下》片中的雾霾调查数据表明,2014年北京污染天数达175天,天津197天,沈阳152天,成都125天,兰州112天,石家庄264天。2014年12月5日,南京继续奏响“没有最脏,只有更脏”的霾曲,城市能见度还不到半个足球场大。雾霾之下,市民在家不敢开窗,出门必戴口罩。雾霾袭来,人们被困于穹顶之中,亟待解脱。
请根据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点拨:解读素材,小说与现实相碰撞,雾霾笼罩下的人们忧虑、无措,环保问题呼之欲出。
考场运用:斯蒂芬·金有部同名作品《穹顶之下》,寓意人们在困境中的挣扎与自救。望一眼窗外,雾霾正无声无息地笼罩着城市,我们挣扎、无措,口罩成为我们出行的必备“武器”。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废”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制定并执行环保政策和措施是我们最需要的自救措施。只有全民行动了,天空才会更蓝。(挣扎/重视环保/反思与行动)
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推进,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多个国家都曾发生过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事件。饱受环境污染之苦、蒙受家园凋零之害的人们意识到保护家园刻不容缓,不少有识之士毅然地站到了时代最前列,用行动唤醒民众对环保的关注。
蕾切儿·卡逊:世界环境运动领航人
在传统观念里,人们倡导“向大自然宣战”“征服大自然”,认为大自然仅仅是人们征服的对象,而非保护的对象。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第一次对此提出质疑,却遭受到人们空前的诋毁和攻击。外部的压力并没有使她放弃,她的选择仍然是坚定自我。最终,她的代表作《寂静的春天》开启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运动,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大会”。会上各国签署了“人类环境宣言”。
梁从诫:“自然之友”创始人
“宁可少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子。”这是大师季羡林生前对梁从诫的评价。自从1994年,梁从诫创建中国第一个民间环保团体“自然之友”起,他的名字就和环保结下了不解之缘。关于建立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议以及首钢集团部分迁出北京的建议等,都是通过梁从诫的努力才能在政协会议上得以提案的。
姚明:联合国环保冠军
2006年,姚明为美国野生救援协会拍摄了飞身为野生大象挡子弹的公益广告,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的广告语深入人心。2007年,姚明在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中,发出“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的环保宣言。2008年,姚明成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首位环保冠军。
行动,让生命更有分量
不管是世界级的耀眼明星姚明,还是朴实低调的学者梁从诫,抑或是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儿·卡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地球守护者”。他们用自己实实在在的行动,一声声的呐喊,一点点地影响他人,进而改变世界,最终留住地球的美好。他们的行动,诠释并传播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博大。行动,让生命变得不可估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