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浅谈
2015-06-12王娜
王娜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奠定小学生语言基础的阶段。教师在教授小学生语文学习时,不仅要教授语言交流能力,还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其它文章时避免出现阅读障碍。教师要注意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语文學习中张扬自身个性,全方位发展语文学习能力,争取成为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包括语言文字教学,还包括语文阅读教学等其它方面的教学,所以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阅读教学以及案例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打好基础,就可以更好地解决语文教学的其它方面问题。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阶段的责任,就是要抓好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这样才能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
一、利用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以教学需要为出发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创建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这样的教学情境以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生活场景为前提,主要目的为激发学生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心理机能发展以及教学效率。
1.在课堂导入环节创设适当情境。在一篇新课文学习之前,教师首先要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课堂导入,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过度,学生也能够更快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过来。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分析,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情况之后,才可以有针对性设计符合学生心理情况的情境教学。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用投影仪将桂林山水的景象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体会桂林山水的美丽,收获视觉上的满足感,又立体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风景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精神力更加集中到课堂上来,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师生互动,设置情境。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教师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一定要在师生互动教学中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更好地融入到文章的角色中去,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教学情境中更好的体会文章内容以及教学情感。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仅可以直观的感受到角色情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阅读效率以及阅读效果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3.课后复习,温故知新。在师生共同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后,学生往往会不再过问,也不会进一步进行复习,尤其是当新一篇课文进入学习后,学生更不可能回头进行旧课文复习,所以学生虽然会在新知识学习过程中提升教学效率,但是在知识巩固环节却是效率低下,长此以往,学生只会不断遗忘旧知识,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教师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教学情境创设,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复习,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在结束《北京的春天》这一课的学习时给学生布置三个任务:首先,让学生借鉴本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再写一篇文章,以描写其他季节景物为目的。其次,可以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之下进行一场朗诵会,由几位学生用声情并茂的声音进行朗诵,带领全班学生回顾文章内容。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一场以《春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朗诵作品可以任意选择其他关于春景描写的诗文,这样不仅可以回味学过的课文,还可以为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提供素材。
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个性张扬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充分地体现了阅读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这样的特征证明了阅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再创造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张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对于没有创造性或者没有个性的阅读要绝对反对,摆脱传统的死读书状态。在新阅读教学理念中,教师主要倡导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权,在阅读的过程中张扬学生个性、发挥自主探究精神,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时间去自主探究,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发散思维以及自由想象能力,学生也能够产生想要学习的渴望,从接受者的角度转换为自主探究的状态,张扬自身个性。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首先,让学生带有感情的读出小女孩第一次擦燃火柴的段落,体会小女孩在卖火柴时的心理变化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其次,学生提出问题互相交流,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这一句来说,学生会提出“这句话提出来有什么作用”以及“作者为什么不将小女孩在火炉边度过美好的夜晚写出来,而用火柴灭了,火柴不见了这样的残酷语句来描写”。在经过交流之后,学生就能够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一语句的作用,突出小女孩境遇的悲惨,也给了学生珍惜幸福生活的醒悟。最后,在小女孩最后一次擦燃火柴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这样才能够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实践中可以显示出,学生不能够在阅读中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自发的去索取知识,发现阅读的意义并创造阅读的意义,这样才能够达到阅读想要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进行引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语文阅读知识,自我发现、自我解读,这样能够凸显出探究与研究意义的教学活动,才能够给予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学会自主学习,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自主研究语文知识、自主交流阅读经验,提高了语文阅读学习效率的同时,还培养了交流沟通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以及努力,才能够实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以及教导,还要在学生学习期间给予学生足够的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够明确自身的阅读目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自身的知识学习潜力以及阅读兴趣,这样学生不仅开阔了自身知识视野,还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国森.浅析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时代教育,2009,(07).
[2]解艳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研究[J].新课程,2009,(07).
[3]腾晓美.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阅读实施的有效路径[J].考试周刊,20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