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心帮扶暖民心

2015-06-12刘忠林

老区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工作组村民工作

刘忠林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邵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创建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这是一片希望的山野——这些年,中央及省市一系列扶贫政策落户山区,打响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攻坚战。

葛源村位于横峰县葛源镇中心,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村,距横峰县城34公里,是全镇最大的行政村,也是典型的贫困山村。2011年9月,根据中央扶贫工作精神,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下发《关于开展第二轮“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的通知》,确定了江西省发改委定点包扶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

三年时间过去了,在省发改委的帮扶下,葛源村究竟有什么变化?带着这个问题,本刊《亮点聚焦》栏目组走进葛源村一探究竟。

隆冬时节,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葛源村,只见满山的绿色尽收眼底,新修的水泥路蜿蜒盘旋在整个山间,老人欢笑,孩童嬉戏,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丝毫感受不到寒冬的气息……同行的县扶贫和移民办主任张敏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葛源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都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正是省发改委的倾心帮扶才给了山区脱贫的希望。如今葛源村的环境比以前更漂亮了,贫困家庭的数量减少了,民心暖了,摘贫脱困的能力提高了。

美丽乡村绘蓝图

省发改委对葛源村的定点包扶工作非常重视,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委派了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着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易忠翔为组长、李卫为组员的包扶工作组,蹲点包扶葛源村。

扶贫工作队来到该村后,第一时间上门与村民谈心、交朋友,走村串户了解情况,与乡、村领干部和村民座谈,共商发展之策。在全面掌握情况后,编制了《江西省发改委扶贫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工作三年规划》和《江西省发改委包扶横峰县葛源镇葛源村三年规划相关项目计划》,根据规划分步实施,为葛源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介绍,省发改委扶贫工作组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总体部署,调思路、抓重点,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帮扶项目、责任人员,提出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以扶持项目为载体、以改善葛源村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培植特色支柱产业为重点,促进葛源村经济繁荣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并努力实现了“一年起步、二年变样、三年争先”的工作目标。

组织建设强堡垒

葛源村总支部书记刘炎太介绍,通过开展定点包扶及携手共建,葛源村村级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素质明显提高;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村级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包扶工作组一方面协助村党支部抓好党建工作,根据村党员现状,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近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8人,发展党员6人,其中考察吸收了2名年轻、文化程度高的村干部,充实并优化了葛源村党员干部队伍,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得到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帮助健全村级组织工作制度,在包扶工作中,共帮助葛源村健全和完善村级组织工作制度16项。在建立健全党员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开展农村党员干部培训8期、600人次;在严格党内组织生活方面,从党建及精神文明建设、行风评议等方面细化考核评议目标,完善目标管理体系;在规范民主管理制度方面,实行村务公开,请村民代表议村务、议稳定、议发展,让群众了解村“两委”工作和财务情况,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民生工程惠百姓

葛源村为扶贫工作组配备专门的办公室,让工作组吃住在农村,使其零距离接触农民,更深入了解农村。驻村以来,工作组顶着风雨,冒着严寒,深入田间地头,结合实际,坚持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解决葛源村实际困难。

在工作组的办公室,一块“饮水思源”的小牌匾格外醒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坚持要送来的,因为省发改委帮助他们村解决了困扰多年的饮水难问题。

据了解,葛源考坑村的饮水问题难长期以来一直困扰镇村干部和当地村民的头等大事,而且当地村民肝病多发,很多群众因病返贫。省发改委领导深入该村,了解民情,经过实地考察、精心勘探,设计出实施方案,将考坑村饮水引流工程建设予以立项,该项目的实施,彻底解决考坑及附近数千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项目日供水180立方米,投入资金110万元,为考坑村及周围383户农户、1377名农民彻底解决饮水问题。这得到了广大村民的高度赞扬和认可,村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来,省发改委为葛源村争取的扶持项目16个,计划建设资金732万元。其中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建设1个,交通项目6个,水利项目5个,其他项目4个。

建成后的葛源村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筑面积970平方米,成为集便民服务、村民学习娱乐、村级组织办公、党员活动为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新建王家塘至沙坂桥长32米,解决了一万余人通行及1000亩农业产业基础地运输难题;中坝水渠硬化项目,从根本上解决了葛源村600余户1800余农田灌溉难题;葛源村野山头至刘村公路的硬化项目全部完工,新修的2.25公里的水泥路,是山村那头20多户人多年的梦想;安排良种育苗基地15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大力改善优种育苗,增强贫困百姓的发展后劲......一项项惠及民生的项目,给贫困地区老百姓带来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为他们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铺好基石。

在定点包扶葛源村的同时,省发改委还起到了“扶村、帮镇、带县”作用,为葛源镇政府争取了关田水库至后仓公路建设,上级补助资金200万元;争取关田井龙至湾岭公路建设,扶持资金165万元;争取了志敏大桥建设项目立项工作,以及葛源镇根据地旧址群红色旅游项目建设等。省发改委包扶工作组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大办实事,造福一方。

特色产业促发展

“前些年,我一年到头在外打工也只能勉强糊口,手里总没多少结余,可去年在家门口干活,却挣了几万元。”和记者摆谈起这些年的变化,村里的老表滔滔不绝。过去背井离乡、外出讨生,如今回乡发展、脱贫致富,许多村民的选择,源于贫困村里的变迁。不出家门能致富,是葛源村积极发展优势产业的结果。

根据葛源村农户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状况,省发改委以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扶持葛根规模种植、葡萄种植为突破口。指导帮助制定葛源村经济发展规划,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在3年内形成万亩葛根生产基地。并进行葡萄易种与改良,建立了科学化、标准化的葡萄生产示范基地,2014年底已达种植面积 120余亩,力促葡萄产业成为继葛根产业之外,带动一方、辐射周边乡镇乃至全县的又一新型产业。

产业带动全村人均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完成了由输血型帮扶向造血型帮扶转变,通过帮扶项目的有效落实,葛源村的面貌得到改善,村民素质得到提高,致富能力得到增强,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从点到面,从易到难,从局部到整体。在葛源村采访期间,记者感受到,实施定点包扶三年来,省发改委领导及各处室认真的工作态度,科学严谨的工作方法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使葛源村的干部和群众深受鼓舞,他们心系村民,带领村民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新路子,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受到老区人民的称颂和赞扬。

几年前,葛源还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几年后,却一跃成为“江西省魅力乡镇”、“省级百强中心镇”。正如张敏所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帮扶,给葛源村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也增添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

我们从悄然变化的葛源村,体会到了省发改委心系贫困群众的拳拳之心,看到了贫困乡村发展的希望和美丽的明天。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工作组村民工作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非暴力
省事神器神奇的Excel工作组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不工作,爽飞了?
FIFA解散反种族歧视工作组
选工作
团中央青农部派工作组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