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定制精准扶贫打造“同心?金融”扶持新模式

2015-06-12刘恒和李纲华应骥

老区建设 2015年3期
关键词:广昌统战部同心

刘恒和 李纲华 应骥

一、创新背景

江西省广昌县地处武夷山西麓,江西第二大河抚河的发源地,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是国家扶贫重点县,也是《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核心重点县。全县总人口24.5万人,辖11个乡镇,129个村。农村有59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4.7万人,占农民总数的23.66%。长期以来,扶贫攻坚成为困扰党委政府的心病。2012年起,全县响应省委、省政府振兴中央苏区的号召,全省统一战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央统战部关于在统一战线实施“同心”行动的意见》精神,在广昌开展“同心·振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活动,五年计划实施100个项目,积极引导推动全省统一战线全面实施“同心·振兴广昌示范区”工程,为广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蔡晓明等各位部领导,省统一战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马志武、谢茹、李华栋、汤建人、刘晓庄、郑小燕、孙菊生等多次深入广昌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为高位推动广昌示范区建设起了模范带头作用。抚州市主要领导和市委统战部多次亲临广昌调研指导“同心·振兴”工作,要求广昌作为全市扶贫工作的样板,要在全省扶贫工作中走在前列。广昌县委统战部和广昌人民银行主动配合、找准定位、开拓创新,通过特色定制、精准扶贫、精心打造“同心·金融”扶持新模式,积极为广昌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攻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将以往扶贫资金“撒胡椒面”、“蜻蜓点水”式粗放使用改变为精准金融扶贫模式,即通过“特色定制”,较好地解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经济条件贫困户生产经营中所面临的资金需求和特色金融服务难题,带动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覆盖面更广、投入扩大、效果明显。为建设“美丽莲乡、幸福广昌”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作出贡献。

二、主要做法

广昌县委统战部和人行紧紧围绕同心工程扶贫工作抓住机遇、找准方向,在四个定制方面下功夫。

(一)定制产业扶贫方向。广昌县委办、县政府办、统战部与金融机构着手制定了《广昌县2014年同心振兴与扶贫攻坚“共创·小康”工程实施方案》并以县委县政府文件印发。同时协调并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以商业扶贫的方式加大信贷投入,重点支持蔬菜、白莲、烟叶、食用菌、牛羊等畜禽养殖及深加工等地方特色种养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之根深扎农村。为此,广昌县有关部门出台了特色种养产业金融贷款管理办法、贷款贴息奖励办法等措施,制定统一规范的贷款、贴息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通过电视、报纸、宣传栏、宣传手册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特别是通过培植合作社将贫困群众组织起来,实施“造血”式产业扶贫。截止2014年9月30日,共发放特色种养扶贫贷款6500万元,其中包括:蔬菜贷款400万元、白莲贷款4600万元、特色养殖1500万元。广昌县委、县政府重点招商企业安正利康计划投资2.08亿元,企业正常运行后将在农产品包装、农业技术服务咨询等方面推动广昌农业产业化升级、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带动老区农民发家致富发挥重要的作用。全县各部门大力支持,特别是金融系统的支持,对该企业在开户、支付结算、贷款办理等金融服务方面提供绿色通道,有效的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目前该企业一期项目投资9000万元,正在顺利建设中。

(二)定制银行帮扶责任。广昌县委统战部和人行大力推行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强化银行的扶贫感情意识和责任意识。各银行积极响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主动对接,农业发展银行主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邮政储蓄银行主办农民合作社,农业银行主办家庭农场,农信社主办专业大户、特色产业。为全力做好金融扶贫工作,各主办行均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优惠政策。如,广昌县农信社制定了《广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特色种养产业实施方案》。主办行按照联保或信用共同体或“公司+基地+农户”的信贷产品管理要求发放额度为5万元至100万元的贷款。采用一次性用款方式的,贷款期限可达2年至5年;采用循环用款方式的,授信期限可放宽至3年。力争涉农贷款年新增 5000 万元。在扶持方式上,探索1个大户带3个贫困户的“以一带三”结对发展模式、农行实施“千户示范,万人脱贫”专项活动等。

在全省统一战线全面实施“同心·振兴广昌示范区”工作的积极引导推动下,县农信社、邮储银行、南银村镇银行3家银行与县政府签署了《关于苏区振兴和扶贫攻坚发展——特色种养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创全省首例。根据协议,5年内,3家金融机构每年向全县特色种养产业提供不低于5000万元的贷款,总额不低于3亿元,保障信贷投入。

(三)定制信贷担保机制。特色种养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风险,贫困农户往往对此心存畏惧,银行在发放贷款时也难以把握。为此,县委统战部协调人行广昌县支行和县扶贫局,推动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和续贷周转金。县财政从产业扶贫资金中安排特色种养产业信贷风险补偿金专用于特色产业贷款担保及代偿,按贷款总额的10%承担风险。截至目前,风险金共为全县728户烟农提供小额担保,金额2508万元,为农户节省贷款利息120万元。贫困农户贷款满足率57.7%增加到70%,保险覆盖率提高20%。以从事“广昌白莲”种植、茶树菇及销售的广昌县五福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为例,通过“共创·小康”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认定和风险金担保,邮储银行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模式累计给该合作社126户规模养殖户发放贷款454万元,户均3.6万元,远高于农村小额贷款单户最高限额1万元的标准。

(四)定制特色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实现三个重要转变,一是由“等客上门”到“上门问贷”双联(联村、联户)扫街式信贷服务,不遗漏一个贫困户;二是从扶持单一客户向“批发”和“集群”转变,通过产业来带动;三是人性化考核,明确信贷尽职免责规定,提高扶贫贷款营销积极性,对产业化扶贫的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经营大户,相应提高贷款不良率容忍度1个百分点。银行根据了解到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各种信息,结合各种特色种养品种的市场行情、增收前景,针对性、适应性的主动对贫困户推行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个性化精准扶贫服务模式,通过“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形式,把资金、政策和具体措施精准到贫困对象上,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一项特色产业开发,每户掌握1-2项特色种养技术,持续稳定增加收入。如,广昌县恒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甘竹镇樟树村用每年600元一亩流转了当地50户农户700亩用于蔬菜种植,同时雇佣其务工,男2800元/月,女2500元/月。以前当地农户年均收入1万元左右,现已达年均收入2.5万元,增收达1.5万元,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今年以来,广昌县特色涉农贷款增长势头强劲。

三、工作成效

通过大力推进“同心·金融”扶持新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与过去相比,金融服务“三信”更加通畅,即信息对称、信用增进、信贷投放有保障;“三力”更具凝聚力,即金融合力、政策合力、政策与金融合力;“三讲”更显张力,即讲政策、讲感情、讲实效。

第一,多元化资金投向与产业扶贫精准结合,资金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加速发展,加快了农民致富进程。截至今年9月末,全县共评定信用镇3个,信用村20个,信用户18000户。近两年来,全县各银行累计发放特色农户贷款10328万元,惠及8607户农户,户均贷款1.2万元。“特色定制”实施以来,全县白莲种植面积增加0.65万亩、烤烟增加0.82万亩,建成蔬菜基地4个,肉牛规模养殖基地28个,规模养殖大户30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95个,各类村级农业产业协会65个,家庭农场150余户,促进了产业扶贫深度发展。目前,全县参与特色产业扶贫开发的贫困户占全县贫困人口的90%以上,贫困户从特色产业中获得的人均年纯收入达2000元,同比翻番。如,广昌县莲香食品有限公司的产业扶贫项目,参与贫困户达2000多户,户均同比增收达2万元,同比多增上0.8万元。贫困村相对集中的驿前、赤水等6个乡镇28个村涌现出一批专业村和致富能人。

第二,实现了信贷资金和扶贫资金的有效结合,降低了信贷风险,增强了信贷支持的实力和影响力,推动了扶贫资金综合运用。广昌县建立了“政府领导、人行牵头、各方联动”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各方合力成为精准扶贫的最大亮点。实施精准扶贫以来,广昌县农信社增加了稳定的客户资源和存款来源,农户存款日均增长1000余万元,各类扶贫资金存款日均增加500万元,银行卡扩大发行量1万多张,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第三,金融服务方式的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延伸财政金融扶贫政策,实现了扶贫惠农政策全覆盖,拓宽了金融机构的履职空间,为宏观政策和微观举措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更加有效的新路子。如,人行广昌县支行创新推动支农再贷款“双加”模式,即承贷银行根据支农再贷款额的一定比例配备自有信贷资金,定向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创新支农再贷款担保方式,开展支农再贷款授信管理试点,引导和推动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扶贫贴息机制的改革等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

目前,广昌县委统战部通过打造“同心·金融”扶持新模式初见成效,得到省委常委、统战部长蔡晓明高度评价并签字,此做法在全省统战系统通报并转发。随着全省统一战线广昌示范区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广昌县委统战部的精准扶贫和“同心·金融”扶持新模式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

李纲华,广昌县委统战部;刘恒和,应骥,广昌人行。

■责任编辑:李佳佳

猜你喜欢

广昌统战部同心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勠力同心
广昌的今昔
五行真经(7)
毛泽东给表侄文九明的信
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郭广昌回应辞任风波:我还年轻,还没想退休
六盘水市委统战部开展走访退休老同志活动
同心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