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巴尔末公式
2015-06-11马强
马强
一个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种规律,写出第n(n大于或等于1)个数据.
巴尔末公式(Balmer公式)是1885年由瑞士数学教师巴尔末(J.J.Balmer)提出的用于表示氢原子谱线波长的经验公式:
λ=B(n=3、4、5……其中B是一个常数,其值为B=3.654 6×10-7 m).
巴尔末公式的提出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巴塞尔大学兼任讲师期间,年近60岁的巴尔末受到该校一位研究光谱的物理学教授哈根拜希(E.Hagenbach)的鼓励,开始试图寻找氢原子光谱的规律. 当时氢光谱可见光区波段的4条谱线已经过埃姆斯特朗等人的精确测定,通过观测恒星光谱也发现了紫外波段的10条谱线,然而它们波长的规律尚不为人所知. 巴尔末从寻找可见光波段4条谱线波长的公共因子和比例系数入手,否定了将谱线类比声音的思路. 受投影几何的启发,巴尔末利用几何图形为这些谱线的波长确定了一个公共因子,写出了巴尔末公式. 巴尔末公式计算出的波长与实际测量值的误差不超过波长的1/40 000,吻合得非常好. 随后巴尔末又继续推算出当时已发现的氢原子全部14条谱线的波长,结果和实验值完全符合. 1884年6月25日,巴尔末在巴斯勒自然科学协会的演讲中公布了这个公式,同年又将其发表在当地一个刊物上,1885年又刊载在《物理、化学纪要》杂志上. 几年后,巴尔末又发表了有关氦光谱和锂光谱的各谱线频率之间的类似关系.
巴尔末公式对光谱学和近代原子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用巴尔末公式表达的一组谱线位于可见光区,为纪念巴尔末,人们把这组谱线系命名为巴尔末系. 随后又发现了不同于巴尔末系的赖曼系、帕刑系等线系,它们都符合比巴尔末公式更为普遍的里德伯公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