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49井钻井液技术
2015-06-11曾虹钢田逢智肖俊峰汪松柏郑文武田茂明
曾虹钢 田逢智 肖俊峰 汪松柏 郑文武 田茂明
摘 要:为有效开发鄂尔多斯盆地气田低孔、低渗透储层,了解伊陕斜坡盒8砂岩储层发育及含气性。米49井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构造北部,该井采用氮氣钻井技术,氮气钻井的关键技术是井壁稳定和转换体系后的地层漏失。通过对不同井段钻井的难点分析,确定与地层相适应的钻井液体系及现场维护处理措施,采用低渗透防塌技术、封堵与密度平衡井壁稳定技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井塌问题,井径扩大率及井漏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伊陕斜坡;氮气钻井;低渗透防塌;井漏
1 一开钻井液体系、维护处理
1.1 技术难点
一开钻遇第四系黄土层,黄色流沙、粘土夹砾石层,影响机械钻速,防止沉砂卡钻。
1.2 钻井液体系与配方
聚合物膨润土钻井液:5%钠膨润土+0.3-0.5%Na2CO3+0.1-0.3%KPAM+0.1-0.3%HV-CMC。
1.3 钻井液维护处理
1.3.1 开钻前仔细检查循环、加重、固控和储备系统,是否满足开钻要求。
1.3.2 配制80m3膨润土浆(预水化24h以上)和40m31%-2%聚合物胶液,调整钻井液粘度在50~60s之间,充分搅拌水化好开钻。
1.3.3 一开钻进中配制0.2%~0.3%浓度的大分子胶液HV-CMC维护和补充钻井液。
1.3.4 一开钻进进尺慢,井径大,泥浆中含砂量高,要坚持早开泵晚停泵的办法,防止沉砂卡钻。
1.3.5 使用四级固控设备振动筛、除砂器、除泥器,含砂量控制在1%以下。
1.3.6 一开钻完后,起钻前注入高粘钻井液50m3(粘度50~60s)进行封闭,确保表套顺利下入。
2 二开钻井液体系、维护处理
2.1 技术难点
刘家沟与石千峰交接处存在大的裂缝性漏失,石千峰存在细小的微裂缝漏失。
2.2 钻井液体系与配方
2.2.1 二开到刘家沟组。
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清水+0.1-0.2%PAM+0.2-0.3%KPAM。
较低固相或般土聚合物钻井,该体系机械钻速较快,且节约泥浆成本。
2.2.2 石千峰组至二开完钻 膨润土钻井液体系。
3%-4%钠膨润土+0.3-0.5%Na2CO3+0.2-0.3%NaOH+0.1-0.3%KPAM+0.1%+0.6-0.8%LV-CMC+1-2%SFT-70。(遇渗时加入1-2%FT-1、1%SLD-1、2%DF-1、2%QS-2。)
双石层组泥岩裂缝发育、硬脆易塌,特别是石盒子组。
钻井液体系以封堵防塌为主,还要兼顾刘家沟防漏与堵漏,因此采用防塌钻井液体系。
2.3 钻井液维护与处理
二开~刘家沟中部。
①首先使用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二开前将储备的200m3清水用KPAM或PAM将漏斗粘度调至30s后开钻。②钻进中以0.2%~0.6%的KPAM或PAM胶液维护和补充钻井液,利用其强絮凝、强抑制性充分沉淀钻屑和分散的地层粘土,降低钻井液密度。③根据井下返砂情况,多次用稠泥浆携带岩屑和掉块清洗井眼。
3 三开钻井液体系、性能、维护处理
三开采用氮气欠平衡钻井。
钻进井段:石千峰、石盒子、山西、太原(2260—2578m),进尺318m,钻进至太原组夹煤层12m,泵压不稳定,环空不畅,改为钻井液钻进。
3.1 采用钻井液钻井的技术难点
3.1.1 氮气钻井过程中,井筒内气柱压力低于地层压力,处于一种欠平衡状态,伴随着空气锤和钻具的震动,在井壁周围易产生微裂缝或诱导裂缝,不利于替入钻井液后的井壁稳定。
3.1.2 氮气钻井过程中,氮气将井壁周围岩石水分带出,使井壁保持干燥状态,替入泥浆后,井筒液柱压力升高,但井筒内没有致密泥饼的保护,钻井液滤液迅速进入地层,膨胀压力急剧升高,导致井壁失稳。
3.1.3 钻井液对井壁的冲刷也会加重井壁失稳。
3.2 钻井液体系与配方
低渗透防塌钻井液体系。
3%-4%钠膨润土+0.3-0.5%Na2CO3+0.2-0.3%NaOH+0.1-0.3%KPAM+0.1%+0.1-0.3%HV-CMC
+0.6-0.8% LV-CMC+1-2%DF-1+2-3%SFT-120
3.3 钻井液维护与处理
①将二开中完钻井液通过地面循环,逐步加入SFT-120、LV-CMC、使泥浆性能保持为:密度1.18-1.20g/cm3,粘度55-60s,滤失量3ml左右。②钻至转换井深后,将钻具提离井底2m左右充分循环,直至排砂管线内无明显岩屑返出后,开始提浆。③替入泥浆时,为防止下部井段垮塌、漏失,上提钻具离井底10m,替入前置液(加入3%DF-1和3%的SFT-120)20m3。④起钻至套管鞋,替入泥浆至井口返浆后下钻。⑤到底后,向井内注入比重为1.2 g/cm3,漏斗粘度100s以上的钻井液10-20m3,大排量循环带砂。⑥充分循环钻井液至点火装置无火或气烃值很低为止,方能起钻。
4 结论与认识
4.1 该区块地层较为稳定,刘家沟以上可适当放开失水控制,在满足带砂清洁井底的情况下,保持较低的密度、粘切,有利于性能控制,减轻各种污染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程度,便于调整钻井液性能,进而降低处理成本。
4.2 该区块的石千峰组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失,钻进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泥浆返出情况。
4.3 该区块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含有水敏性泥页岩,极易剥落、掉块甚至垮塌,注意比重与失水的控制,加入LV-CMC、SFT-120来防止地层垮塌。
4.4 氮气钻井后井壁干燥,转换钻井液时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求替入的钻井液性能渗透性低,抑制性强,防止引起泥页岩水敏性垮塌。
4.5 氮气钻井转换钻井液钻井时应考虑井壁对钻井液的适应性,在向井内注入钻井液之前,应先替入前置液,使井壁有一个适应过程。
参考文献:
[1]魏武,许期聪,等.气体钻井转换钻井液技术[J].天然工业,2008.
[2]邓金根,陈远方,陈勉,等.井壁稳定预测技术[M].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
[3]陈庭根,管志川.钻井工程理论与技术[M].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