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的背景知识引入
2015-06-11郭涌
郭涌
【摘要】外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的传输,更应该是一个文化交流,历史知识传播的理想环境;外语教学工作者应当好好把握并恰当利用,在授课工程中正确使用背景知识的影响力,更好地扩大学员知识范围。
【关键词】外语教学 课文讲解 背景知识
外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外国语言知识,同时,外国文化,历史,社会等等其他领域的知识点也应该是我们外语教学工作所不应该忽略的;否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外国语言文化的兴趣培养,最终影响到外语教学的成果。
在这方面,外语课文的讲解过程,更是介绍外来文化,历史,人文知识的重要场景,如果运用得当,材料选择适当,必然会大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涵,极大拓展课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下面就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篇课文讲读为例,探讨一下这方面的课堂实践。该课文采自《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第一课中的课文,标题Never,ever give up!
该课文是围绕“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艰辛付出”这一主题而展开讲述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大致经历,提到他的求学以及事业成长大致过程。课文中,下面这段文字非常鲜明地表现了丘吉尔的人格特征:The great day arrived.Sir Winston stood up,all five feet,five inches and 107 kilos of him,and gave this short,learcut speech:“Young men,never give up.Never give up!Never give up!Never,never,never,never!”
这里,就有必要把丘吉尔这个历史人物,放到其特定历史背景当中,向学生做一较为全面背景介绍。原因如下,首先,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一个标识性的人物,他的贡献在于,正当大英帝国开始快速衰落之时,他勇敢地站了出来,顶住了巨大压力,带领英国人民坚持到底,体面地走到胜利之日,从而为大英帝国赢得一次(恐怕是最后一次)全面胜利。其次,丘吉尔还是二十世纪最为坚决的反共人物之一,早年他便是坚定的反苏骨干,正是他,第一个提出“铁幕(The Iron Curtain)”理论,按下了影响深远的冷战按钮!丘吉尔的历史阴影甚至投射到今日。
接下来,课文开始简述爱因斯坦和爱迪生的事迹。我们就不仅要讲爱因斯坦的童年和少年遭遇,更要介绍,正是由于家人的呵护和关爱,以及由此营造的良好氛围才使得整个人类社会拥有了以为迄今为止最为神奇的科学巨匠。他那睿智的目光早在百年之前,就投向遥远的宇宙深处,远远超越了同时代人的想象力。他在1905年便发表了改变人类历史的三篇论文,而直到近二十年后,科学界才基本搞清它们的价值,他第一次獲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又过了二十多年,科学界才更进一步明白了他的伟大发现的巨大价值,再次为他颁发诺奖。又过了若干年后,科学界还在不时被他近百年前的神奇发现所一次次震撼。直至今日,天文物理学界还在沿着前百年爱因斯坦为人类勾勒的宏伟路线图而跋涉。
通过对于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做出的杰出贡献深度解析,结合课文中了解到的,他遭受的种种早期悲剧,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一个天才的诞生是多么坎坷而曲折。理解课文“Both faced immense obstacles and extreme criticism.Both were called ‘slow to learn and written off as idiots by their teachers.”Thomas Edison ran away from school because his teacher whipped him repeatedly for asking too many questions.
类似的,爱迪生的童年一样的难以置信, 然而,在家庭亲人的宽容与照料之下,他最终成长成为一位杰出的发明家,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生产条件。他的贡献不仅包括人所共知的电灯泡,通信技术等等实用发明,还有人类大规模工业生产方式的引入,某种程度上,都应归功于爱迪生的天才构想和大胆尝试。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没有爱迪生母亲的深处母爱和慧眼识珠,假如爱迪生始终处在世俗学校环境的煎熬中,他的人生将是多么的不堪设想,人类社会又将失去一位多么难得的智慧使者。
通过以上背景引导,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中以下文字的深刻内涵:Personal history,educational opportunity, dilemmas – none of these can inhibit a strong spirit commited to success.No task is too hard.No amount of preparation is too long or too difficult.
最后,课文讲到了美国第一位女性联邦大法官Sandra DayConnor的不凡经历。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当年的美国社会不仅是一个种族歧视严重的社会,而且还是男女及其不平等的世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仅黑人发起了举世闻名的民权运动,涌现了马丁路德金式的风云人物,而且还是第二次女权运动的高潮年代,崛起了一批女权精英。课文中的首位女性大法官就是这一运动的产物之一。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以下句子的含义:But despide all of her hard work,Sandra Day was still a women in the 1950s.同时,我们还应介绍一下美国司法制度的大致情况,介绍一下美国的三权分立情况,在美国社会,一个Supreme Court Justice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女性Supreme Court Justice又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