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动起来
2015-06-11庞国清
庞国清
語文课堂如何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使语文阅读教学获得高效,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千方百计让学生动起来。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活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古代学者朱熹提出了读书要“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心理学也认为,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去认知事物,会对事物有良好的感知和深刻印象。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切切实实让学生动起来显得非常重要。
动脑主要包括质疑和创新
质疑就是善于提出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李政道教授对自己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要会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一流的工作。”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见,质疑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一种难能可贵的能力,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因此,教师应创设质疑氛围,鼓励学生质疑,开启思维之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同时,教师应教给同学质疑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质疑,抓住重点词句、语段质疑,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从文中看似有矛盾之处质疑等等。例如:在教学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时,学生初读诗歌后,分析第三、四节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两节诗的关键词语“浅浅”、“不甚宽广”、“闲游”质疑,“天河“不是很深且宽广的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讨论释疑,结论是”为了表现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教师可以接着话题引导学生质疑。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是悲惨的,诗中作者却说他们很幸福美满,很矛盾。学生会提出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教师可以介绍诗的写作背景,让学生结合这一背景释疑,讨论的结果正好解决诗歌的主题,那就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这样的质疑和释疑,定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创新就是创造性思维。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如上完了《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后,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由圆和三角形,你想到了什么?”,上了《皇帝的新装》后,可要求学生为这篇童话续写一个结尾等。
动口主要指“读和说”
读,主要指朗读。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学生读书,要以多种形式反复进行朗读训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备课时要备“读”,上课时应该对学生进行个人读、小组读、轮读、分角色读等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课文。
说,主要指口语训练。包括学生回答问题时的叙述、转述、复述和进行探究学习时的讨论。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大胆地讲话,不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动手是指让学生写字、画画、做小手工等
写字主要是做笔记和写练习题。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根据教学内容安排适当的课堂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写字还应包括复习课时学生在草稿本上的写写画画。常言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笔者很重视让学生做好课堂笔记。在上复习课时,要求学生每人必须有一本草稿簿,把要记的内容在上面写一两次,要背的诗文也在上面默写,这方法很管用。
画画,是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用简笔画或草图再现课文内容,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习《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时,可以让学生画出介绍纪念碑的方位顺序图以及十幅浮雕的方位图,做小手工主要是一些小制作小实验。如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用粉笔和黑板擦做自由落体实验。
动眼和动耳
动眼和动耳其实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去。动眼,要求学生看教材、看板书、观察老师分析课文时的感情流露等。动耳则是让学生专心听老师的讲述、启发、引导,听同学的发言、讨论等。教师要巧妙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注意看,专心听。
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课堂才会生机盎然、趣味生动,学生才会活跃起来,积极主动起来。
二、培养学生热爱语文课堂学习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让学生的感情在课堂平静时仍然一直沉浸于语文学习之中。这更是“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活跃的课堂不等于自始至终热热闹闹乱哄哄,而是应该有动有静,给学生以探究思考的空间,静中见动。这才是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面上的动与静,做到动中有静,静中见“动”,动静结合。那么,教师又怎样让学生在静中“动”起来呢?
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要让学生“乐”学语文。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要使学生知道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确立学好语文的决心,让学生知道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语文并不难学,每个学生都能学好语文,教师要亲善和蔼,公平对待每位学生,严格要求而又不乏风趣幽默,爱生如子,有亲和力,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会“乐”学老师教的语文了。
其次,教师要启思导学,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实践,教师主要起激励、组织、点燃、引导的作用,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帮着学生学习”。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需求创设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开拓性的问题,并不失时机地提出来以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其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同时,教师要拨学习思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想象力。教师还可以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感,运用以启发性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启动学生情思,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始终心都在焉,即便是在安静的课堂氛围中,也使得学生都“动”起来,这就是实现语文课堂高效阅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