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
2015-06-11郝小元
郝小元
摘要: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近年来国际社会关注焦点,特别是美国参众两院先后通过关于汇率改革法案,不断质疑人民币汇率政策。汇率主权是国家货币主权的应有之义,主权国家有权决定并且改变本国的货币价值,不受其他国家干涉。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稳定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国的地位,改变人民币汇率自然会影响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敏感神经。中国政府应该在坚持货币主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灵活的法律手段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促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寻求国际合作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争端;汇率偏差;汇率操纵;补贴
1.人民币汇率争端及法律解决路径
人民币升值论源起于日本,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在2003年2月向七国集团(G7)财长会议提交一项提案,希望将“广场协议”在中国重演。1985年,美国联合法、德、英等国的财政首脑在纽约广场饭店与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此协议是为了遏制日本在全球掀起的廉价日货出口狂潮,日本采取的是以一种出口导向的外贸政策。至今“广场协议” 引发的日本经济衰退后来被众多学者公认为罪魁祸首。
20世纪80年代后,美元的不断升值致使出口竞争力逐渐削弱使美国从一个贸易顺差国家急剧转变成了一个贸易逆差大国,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巨额贸易逆差的出现必然对美国国内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日元兑美元也承受着强大的升值压力,为抑制日元升势日本货币当局不得不抛出巨额资金。2003年7月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企业投资严重不足是欧元区的经济仍面临的一个问题,而欧元升值也是欧元区的经济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个问题和挑战直接放慢了欧元区经济的增长。
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代表)向中国政府不断的施压,它们的目的是促使人民币大幅的快速升值,主要采取的手段是三条法律战略路径。第一条路径是,采取制定国内法的方式,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贴在中国身上,那么自然而然在它们眼中就成了货币操纵国家,然后采取惩罚性措施;第二条路径是,尽全力争取新兴经济体以及发达国家的支持,为了敦促中国迅速的将这一问题解决,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形成“专案”,以51%以上多数通过;第三条路径是,可以就人民币汇率问题依据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第15条第4款(不得以外汇行动违反GATT的意图)向WTO提起申诉。
2.美国单边施压人民币汇率的法律实践及分析
美国国会近年来提出了几十项针对人民币汇率的法案。美国众议院在2010年9月29日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并且是以一种高票通过的方式,投票结果348比79,并且这部法案是美国第一部针对人民币汇率提出实质性立法的法案。虽然这部法案最终没有成为美国的法律,但是我们也需要密切的关注它。
2.1国际货币法的指控
主要集中在汇率操纵和汇率偏差两个方面
2011年,《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出台,此项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要求美国政府调查一些关于汇率操纵的行为,這些包括主要贸易伙伴之间是否存在直接或间接压低本国货币币值的汇率操纵行为,美国这种为了规制他国汇率主权而通过单边立法的做法在现有的国际法体系内是不予承认的。在国际法中,唯一公认的可以认定是否汇率操纵的法律依据是《基金协定》。《基金协定》判定一国汇率是否构成操纵的法律依据是汇率操纵行为的概念和判断标准,但是《基金协定》中却没有明确的规定,IMF执行董事会于2007年6月15日通过了《2007年决定》,以此来替代《1977年汇率政策监督指导》,在《2007年决定》明确的规定了“汇率操纵”是什么。
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指标很明显的看出,人民币汇率始终保持在一个稳定而可预见的水平,并没有出现过根本性失调,也不存在“取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情形。 2011年2月奥巴马政府任内发表了《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这是美国政府发表的第四份针对主要贸易对象的报告,与前几次一样,美国财政部仍然拿出有力的证据证明中国是汇率操纵国。
美国政府见通过汇率操纵的指控来制约人民币汇率这条路走不通之后,所以就把矛头转向汇率偏差。美国众议院在2010年9月29日以绝对多数第一次通过了《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这是美国针对人民币汇率的实质性立法,使得中美人民币汇率之争再度受到密切关注。汇率偏差问题在《基金协定》和1977年《汇率政策监督的决议》里并没有明确规定,直到《2007年决定》才规定应将汇率严重偏差在IMF行使监督职能时作为磋商的情况之一。
2.2国际贸易法的指控
对于人民币的汇率问题,美国根据国际贸易法提出了指控,原因在于美国认为人民币汇率存在着被操控以及汇率存在着较大的偏差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国在出口产品方面,获得了出口补助,以及国内产品在出口的时候,出现倾销现象。
针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指控,美国的依据来源是WTO的《反补贴协定》以及《反倾销协定》两项规定,根据这两项规定,凡是WTO的成员对于不公平的贸易行为如补贴和倾销等可以实施反倾销和反补贴。在美国提出来的多项法案,中国因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构成了中国出口产品补贴的现象,或在对美出口产品的时候,出现倾销的现象。要求通过反倾销和反补贴的方式来解决现在存在的人民币汇率相关问题。
2010年美国通过《公平贸易货币改革法案》指责中国政府干预汇率政策构成出口补贴主要是过认定人民币存在严重汇率偏差。依据《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在美国看来,汇率操纵就是贸易补贴,如果发现和自己合作的主要贸易伙伴在汇率方面出现低估,就根据《反补贴协定》以及《反倾销协定》两项规定,针收其惩罚性关税。对于人民币问题美国国会急于解决由于美国财务部多次都没有将中国成功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进而提出了针对人民币汇率其他方面的指控。
3.美国对人民币汇率指控中的漏洞
在国建主权中,国家货币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值和汇率的,是一个国家货币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家的货币主权是应该受到一个国家的国际义务的限制。
除了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的国际法,也缺乏一个普遍承认的问题,如何计算汇率失调。IMF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的汇率问题咨询组,一种新的汇率偏差评估方法于2006年10月被提出,但汇率咨询小组也承认这是一些有缺陷和错误方法。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甚至都没有一套对汇率水平衡量的标准问题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美国指责人民币汇率严重偏差是缺乏可靠的标准和基础的。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构成补贴需要具备三个条件,财政资助、专向性和利益授予。人民币汇率安排不构成金融支持,从世贸组织“反补贴协议”的规定,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基准确定人民币汇率授予中国出口商以利益。同时,在我国所有公民和企业中,人民币汇率同样适用,不論其出口与否,均不符合专项性要求。因此,人民币汇率不构成世贸组织法律禁止的补贴。在倾销的情况下,根据世贸组织《反倾销协议》,反倾销是根据具体的产品,与相应的国内产业的具体产品,以确定损害和因果关系。如果美国以汇率失调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实施反倾销,这意味着中国商品出口到美国在倾销,对所有的行业在美国造成损害,这意味着所有的行业在美国的中国进口产品竞争都无一幸免的失败了。事实上,两国都有各自的优势,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全方位的事实,是这一行径荒谬的指控。
4.我国应对美国单边施压人民币汇率的对策思考
美国对中国和美国的经济贸易争端施加的压力,不仅体现了法律制度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经济纠纷,更体现了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经济地位的冲突和博弈中的传统优势,在这样的优势下,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即是对这一传统优势的挑战,又是和他的博弈。
4.1坚持货币主权原则
我们通过大量国际条约和各国的立法可以看出,国家的货币主权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货币的发行,货币的使用权和货币的定值权三方面。国家货币的升值或贬值的权利叫做货币的定值权,一个国家的对外关系也会受到货币升值或贬值的影响。在国际法里面,决定或改变货币的价值这一行为并不算违法,所以当债务人或债权人的价值受到损失时,主权国家并不需要对其承担责任。根据国际法规定,主权国家是平等独立的,因此国际法要求所有国家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日元升值是被迫的,是日本迫于美国政府的压力,所以在期间的十几年内,日本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所以就是因为日本在汇率安排方面的货币主权缺乏独立性,就造成了“由外而内”的升值过程这一现象。
4.2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1994年1月1日以来,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它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而有管理。虽然我国外汇指定银行在结算和买卖外汇时都有一定的工作限制,但汇率波动幅度是受央行限定,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则需要在外汇市场上对人民币和外汇不断吞吐。近年来,我国外汇市场一直供大于求,央行被迫继续购买外汇,这是中国外汇储备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在购入外汇的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一边将更多的基础货币投入流通,但是这样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为了抵消这种现象带来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又被迫采取措施进行干预,但是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由于这一点,许多学者和从业者都提出了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目标是使汇率可以基本反映市场供求状况。
5.结论:
无论是在国际法规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期望的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作出人民币汇率违反国际法的决定,并在此基础上寻求世贸组织管辖的多边法律路径所遇到的阻力,或美国通过单方面的法律路径的国内立法对人民币施加压力都不能实现。事实上,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巨额贸易顺差,这一贸易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要努力解决这一问题的手段则的要通过国际法的路径。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很难得到两国之间的合理解决方案,只有在双方相互的谅解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中美之间关于人民币汇率争端。(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龙:《人民币汇率的国际法问题》,法律出版社 2010 年版
[2]See Group of Thirty,The Problem of Exchange Rates:A Policy Statement (New York,1982)
[3]杨松:《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研究》,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
[4]王贵国:《国际货币金融法》,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6 年 7 月版
[5]贺小勇:《汇率主权攻守战:中美汇率争端的法律分析》,载《国际贸易》2010 年第 4 期
[6]韩龙:《以相关国际法律制度来衡量——美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指控漏洞百出》,载《世界知识》2010 年第 21 期
[7]贺小勇:《论美国〈公平贸易汇率改革法案〉的法律缺陷问题——以 IMF 和 WTO 为视角》,载《2011 年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卷)》
[8]刘秀光:《论货币主权在汇率变动中的作用》,载《学术问题研究(综合版)》2008 年第 1 期
[9]张智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法律问题研究》,商务印书馆 2004 年第 1 版,第 76 页
[10]孙立行:《基于人民币国际化视角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问题研究》,载《世界经济研究》2010 年第 12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