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搜寻成本理论对求职网站发展的影响战

2015-06-11禹丞

2015年38期

禹丞

摘要:“进入21世纪,互联网科技高度发达,各种热门的求职网站也粉墨登场。本文结合搜寻成本理论,从求职网站对于劳动者和雇主的作用入手,提出了K=ΔP*C-ΔC L=ΔS-ΔC两个模型。

关键词:搜寻成本;求职网站;搜寻理论

一、求职网站的种类

现有招聘网站按网站的服务区域分为全国性招聘网站、地区性招聘网站;按网站职位种类,可以分为综合性招聘网站、行业性招聘网站;按网站功能分可分为完全招聘类网站和为招聘进行配套服务的网站,比如一些网站并不提供职位信息,而是提供求职技巧、求职指南、网址导航方面的信息;按照网站的独立性可以分为专门的招聘网站、门户网站的招聘频道、普通企业网站的招聘栏目。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分类,无非是因为一家网站的规模难以满足所有信息分类。同理,一家企业也无法有效收集整理所有的信息,所以在现实中,这种多种类的网站或竞争或互补。在接下来的分析中,本文假设全国有且仅有一家求职网站,这家网站可以提供全国的,综合的,全面的信息。由于求职网站在劳动力市场上扮演着“信息倍增器”的角色,而无论哪一种求职网站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而且这些网站的特征也仅仅是影响其提供信息的能力。所以,假设有且仅有一家求职网站是不会影响结论有效性的。

二、求职网站对搜寻成本的影响

求职网站发主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发挥作用,而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者是劳动者和雇主。显然,雇主和劳动者使用求职网站的目的和方法都是不同的,所以有必要进行分开讨论。

对于雇主来说,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合适的劳动者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求职者仅需要选择能提供最高收入的雇主,而雇主则需要衡量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并且确定合理的薪酬,确保劳动者的忠诚。也就是说,雇主在面临选择时,不一定可以直接选择到最优的劳动者,因为雇主所得到的关于劳动者的信息永远都是不充分的。所以雇主在进行选择时只有一定的概率P选择到合适的劳动者。按照信息的定义:“根据条件概率原则有效地改变概率的任何观察结果。”求职网站使得雇主所能得到的关于劳动者的信息数量增加。但是决定求职网站是否有利于减少搜寻成本的关键是,这些信息使得雇主因此节约的成本能否抵消掉雇主为了甄别这些多余信息而耗费掉的时间和精力。此处用一个式子来表达,K=ΔP*C-ΔC。K表示差量,当K大于0时,我们认为求职网站所提供的额外信息可以降低雇主的搜寻成本;当K小于0时,认为求职网站所提供的额外信息反而为雇主带来的更大的包袱,此时求职网站是毫无用处的。当K=0时,使用与不使用求职网站所带来的影响可以忽略。ΔP表示信息的增加带来的选到合适劳动者的概率的增加。C表示当选到合适劳动者概率为1的时候,寻找一个合适劳动者所需要花费的搜寻成本。(因为寻找一个合适劳动者的成本受概率和固定成本影响。劳动者所提供的信息愈加详细,则雇主做出正确选择的机会越大,而这种概率的增加将直观的体现在搜寻成本的减少,例如,由于得到了合适的信息而一次性招到了不要钱且忠心耿耿的员工,相比没有合适信息而选择了同样不要钱但是不久之后跳槽的员工,前者的搜寻成本被显著降低了。)ΔC则表示了由于信息数量的增加而导致雇主付出的时间精力的增加。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是否使用求职网站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其一便是工作岗位的性质。如果一份工作的潜在劳动者数量十分稀少,那么ΔP就会趋近于0,也就是说额外的信息并不会引起概率的增加,那么毫无疑问,K会小于零,此时,不选择求职网站是明确的决定。诸如工作难易程度等其他因素,都可以与潜在劳动者数量建立直观的线性关系(比如工作越简单,潜在劳动者数量越庞大),所以不再讨论。但是需要了解的是,由于在ΔP的讨论中,本文使用了反比例函数模型,那么当潜在劳动者数量无限大和无限小时,ΔP都会趋近于零,实际应用中体现在,当工作是个人就能做的时候,雇主没有必要求助于求职网站来进行搜索。其二便是雇主本身的特征。两个拥有相同潜在劳动者数量的工作,由于雇主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而带来不同的选择。例如,A,B两家公司同时需要招收一名四川大学毕业的经济学学士来担任某项目的主管。A公司地理位置就在磨子桥,而B公司在南极洲。A公司可以直接进校园展开招聘活动,而B公司同样走进校园带来的成本十分巨大,而只能选择登陆求职网站进行搜寻。

对于劳动者来说,问题相应会容易一些。劳动者只需要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出价最高的雇主即可。因而尽一切可能扩展潜在雇主的数量便是最为重要的。由此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公式:L=ΔS-ΔC。当L大于0时,劳动者可以通过求职网站搜寻到的更高的收入,这份收入可以抵消他为此付出的搜寻成本,所以选择求职网站是合理的决策。L等于0时是否使用网站的差别几乎没有。L小于0时,使用求职网站获得的收入增加低于成本投入,故不会使用求职网站。在公式中,ΔS表示使用求职网站获取的最高的收入和不实用网站获取的最高收入的差额。由于使用求职网站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信息而且求职者不会选择低收入工作,所可以认为ΔS大于等于0。ΔC表示由于信息數量增加而带来的搜寻成本的增加。如果单纯按照求职者只会机械的选择最高收入的假设来进行分析,求职者恐怕会无限的选择收入更高的工作,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所以在这里要引入另一个假设,即劳动者在求职前都会对自己的技能水平进行合理评估,并且对于收入有着合理的预期。这种条件下,在收入过分低于心理预期时,求职者不会选择工作,而是继续搜索,如此一来,求职者便不会经常的发现更高收入的工作,也就不会机械的将工作换来换去。下面继续分析公式,由于劳动力市场非常庞大,在收入达到并超过求职者心理预期收入之前,求职者都会采取求职网站等可以增加潜在雇佣者数量的策略。尤其对于无业人员,扩大信息量带来的信息成本的增加并不是那么可观。当收入超过了求职者的心理预期时,求职者多半会加入工作,而不会继续搜寻。因为在可以得到满意的收益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失业状态并进行搜寻,其带来的时间成本将会是巨大的。所以,未工作的人总是比有工作的人更容易在求职网站上进行注册。

三、求职网站该如何改良

前面的分析已经提出了影响雇主和劳动者是否采用求职网站的因素。但这些因素的作用有赖于一个基本前提,即前文提到的那个超级全面的求职网站的假设。现实是一个求职网站难以面面俱到,滴水不漏,但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众多求职网站或互补或竞争的相互作用已经使得整个行业可以被看成是一个符合假设超级求职网站。所以,上文提到的因素对于整个行业都是有着可利用价值的。求职网站应当对求职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那些潜在劳动者数量众多或者极少的工作岗位,应当被放置在次要位置上,因为他们不大可能带来雇主用户,而雇主的数量较少直接会导致对这种劳动者的需求大为减少,所以求职网站必须明确自身的服务对象,一味地增加注册的劳动者的人数可能会使得大部分劳动者注册后无法找到工作,进而怀疑网站的能力,对网站的声誉造成影响。求职网站还应该致力于提高更好的服务,比如覆盖更广的区域,这样容易吸引更多的雇主。或者将工作重心更多的转移到未就业人群上,因为有工作的人增加ΔS的难度更大,而付出的搜寻成本更高,为这类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务会浪费资源。(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搜寻理论”解析高失业率

[2] 皮萨里季斯-《均衡失业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