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
2015-06-11霍健林金凤杨云哲
霍健林 金凤 杨云哲
教育作为知识和人力资本的生产部门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 教育事业的存在和发展其根本目的是为国家经济发展服务。改革开放以来西藏教育为西藏现代化建设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提供了大量的智力支撑为“科教兴藏”奠定了基础。然而受到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西藏教育发展整体呈现出起点低、起步晚、基础弱、结构失衡、发展滞后等特点,教育均衡化发展矛盾突出。不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效果,最终要影响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我们对相关文献的参考和对西藏的实地调查,通过走访西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等高校以及部分中学,采取发放调查问卷以及采访老师同学等方式,发现西藏的人力资源水平较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接受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低;各类技术性人才匮乏;文盲、半文盲率高并且人才资源分布严重不平衡。其中像拉萨等城市集中了绝大多数优秀的人才资源而农牧区人才匮乏:文盲、半文盲的比率大导致农牧区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同时整个西藏地区的教育存在着很大问题: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部分人认为受教育并不能改变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家庭条件等。认识能力的局限性使得受教育程度水平差距很大,城市受教育水平明显高出农牧区。以实地调查和现实状况出发,我们将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以及在职教育、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来论述西藏经济发展对教育需求状况的调查。
基础教育是其他层次教育的基础。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在学龄儿童及青少年中的普及。切实履行好九年义务教育,抓好扫盲教育从而降低西藏的文盲率。通过对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白朗县和定结县的调查发现国家对西藏的基础教育非常的重视。在整个中小学地区除了实行全国统一义务教育阶段的优惠政策以外,还实行“三包”政策,即包吃、包住和包穿。在高中教育阶段,国家对贫困家庭的学生给予生活补助和免学住费的优惠待遇。国家下如此大力气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为以后的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通过走访三地的学校和牧区我们了解到在过去几年里,有些比较偏远、经济发展比较滞后的农牧区基础教育几乎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在这些地方,学生上课变成了一种任务和应付上级检查的方式。其中白朗县小学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在过去的几年里,百分之八十的家长不要小孩上学,因为他们认为上学不如放羊实在,老师迫于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的压力不得不挨家挨户去做学生家长的思想工作,几乎是求着学生家长让孩子去上学。即便如此,作用也微乎其微。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扶持力度的加大,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得少了。很多学生家长的思想也慢慢开始转变,由“教育无用”转变为“教育改变命运”。现在,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家长会主动要求孩子上学。而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的的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市区的学生家长大多会让孩子考到内地西藏班去读初、高中,因为他们坚定的认为,教育能改变命运。通过这两位老师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这两种状况的出现归根结底是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直接产出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也为西藏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保障。调查发现,西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落后,所拥有的普通本、专科学校共6所,为全国最少。并且在人才的引进问题上,西藏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困难:1、在感情、事业、待遇方面与内地相比缺乏吸引力、缺乏配套的科研设施的软硬件条件;2、区外的人才来到西藏由于语言文字等问题使得他们难以有用武之地;3、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才引进受多方面的制约:如人才自身的意愿、情感方面、以及特殊的高原气候等都成为阻碍人才进藏的巨大心理障碍;4、人才外流。国家对在藏工作者的工作调动、退休有着特殊的政策规定,如自愿进藏的人员在藏工作满8年后可申请返回内地,退休年龄比国家要求的提前5年左右而且退休人员大都返回内地定居。一些高级人力资源返回内地无疑是西藏人力资源的重大损失;5、此外还存在一些非政策性的人才流失。部分人才在藏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家庭、生理等各方面原因自行离开西藏
职业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职业教育可以快速的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及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西藏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之一。然而据调查发现,西藏职业教育的发展并不完备,究其原因有:1、未对职业教育的作用产生足够的重,一些教学设备设施并不完善;2、在当下“公务员热”、“事业编热”的现实状况下,无论学生还是家长都不会将其列为职业的首选,并且普遍将之冠以“低层次职业”的名号;3、没有一个完备的衔接链条。即由于经济发展的限制,企业、工厂的数量有限,不能为职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备的实习和工作空间,故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目前西藏现有的人力资源中,一般的人力资源较多。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工作技术型、高新技术开发型、适应市场经济运作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匾乏。以西藏大学和西藏民族大学为例:在专业结构的设置上,文科比重偏大导致工科人才奇缺。所以发展各级各类成人教育、在职教育、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也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成人教育、职业培训是针对正在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人力资源的充电,特别是占西藏人口大多数的农牧民没有受过专业教育,缺乏实用技能,难以适应城镇化建设的需要。使这些正在从事社会管理和生产的劳动者接受新观念、掌握新技术,对西藏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更直接、更迅速、更现实的意义。
西藏现在跨越几个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阶段,更多的是依赖国家总体供给的催生状态。现在,要实现西藏经济现代化的建设目标,需要借助国家少数民族教育的优势,通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快速有效发展,将受教者转换成现实社会的生产力。就此提出一些建议:實现教育专业结构优化。从西藏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从而有利于西藏本身发展,使十分薄弱的环节转化为以技术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将农牧业自给自足的粗放式转换为工商业为主的方式;促进农牧区职业教育发展,全面提高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帮助广大农牧民掌握市场需要的一技之长,这样可以消除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障碍,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向非农非牧领域转移,使农牧民在更广泛的领域内获得就业机会,将沉重的人口压力变为丰富的人力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紧密结合,促进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形成高精尖人才、基础人才组成的金字塔形人才结构,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全局,即借助高精人才服务于当前经济发展又发挥教育回报的长期性特点,着眼于提供长期的内生动力。
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科技等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对人才的竞争。毋庸置疑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的需求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带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教育事业的前进会为经济的发展不断注入原动力。人力资源作为最活跃、最积极、最具主动性的生产要素是开发自然资源、创造物质资本、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西藏作为我国目前还比较落后的地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好人力资源、利用好人力资源无疑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战略的必要条件之一,对西藏社会、经济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西藏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