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5-06-11张玉玲

新课程学习·中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初中语文

张玉玲

摘 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直接影响学生的发挥,也影响课堂教学的发展。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并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

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引导者和监督者。教师的行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正视教学行为并有意识地提高教学行为有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力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教学行为要注重对学生的启示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得到改变,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与交流过程中的引导者与监督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引导,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示。

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行为需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启示,例如有效的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学生在探究“背影”的真实含义时,教师感受到学生产生的困惑。因此,教师询问学生:“父亲的背影是什么样的?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在教师的提问中,学生对背影进行思考,得出父亲的背影是模糊却又高大的,恰好印证了作者内心较为复杂的心情,也帮助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深刻含义,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行为要避免打断学生的思维

此外,教师需要意识到教学行为也可能打断学生的思维,起到负面的作用。例如,在《孔乙己》的教学中,学生正在思考作者最后一句看似矛盾的话,即:“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

当学生正处于思考的关键时期,教师直接给出了答案,这就导致学生的思维被中段,不但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同时也很强烈地打击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没有考虑到自己的教学行为将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没有留给学生足夠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习和思考。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思维状态,需要考虑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示。

总的来说,教师需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视自身的行为,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启示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师才能把握教学行为的尺度,才能推动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柴艳敏.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教学行为有效性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基于情境教学的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