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探索
2015-06-11李单松
李单松
摘 要:语文是学生在学习阶段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所以提高语文水平是这一时期的关键,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新突破,介绍了利用读写结合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注意问题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目前,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提升初中生的读写能力是教学的一大难点。读写结合就是充分探讨读写之间的关系及两者的互相促进作用。这种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需要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
语文作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是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初步学习,是对中华语言的继承和发展,语文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方式,写作也是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阶段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黄金阶段,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学校和教师正积极改革创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借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开始,逐步从传授技巧、倡导个性化阅读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进而增强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促进其写作能力的发展。
二、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1.强化阅读对写作素材选择的影响
由于很多初中生在小学时候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往往会对作文的选题一头雾水,写出的作文与实际经验没有根本联系,文章中没有感情的注入,显得内容空洞、刻意和死板。优秀的作品应该富有生活内涵,内容饱满、感情充沛。所以,初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素材的能力,收集课文中的写作素材,运用抽象思维,将收集到的写作素材运用到文章中,做到活学活用。例如,《背影》这篇文章,里面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来源于作者朱自清的真实生活,而鲁迅的《社戏》描写的则是孩子偷吃东西的童年时光,也反映了作者对儿时的美好回忆;还有杨振宁的《邓稼先》里面既有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突破又有作者的人生经历,是作者内心的反映;还有《孔乙己》也都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刻画,所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创作。
2.重视阅读对促进写作结构的创建
真正的好作文不仅要有生活中的素材,还要有缜密的逻辑,它是整个文章的构架,是骨干。但是很多初中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大多数都是来了灵感立即创作,并没有从整体上布局一下,这樣很容易出现偏题、跑题、语句松散、结构混乱等现象,字数不够时往往硬凑字数,导致很多故事重复叙述,最终影响语文的考试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获得写作的启发,在写作的过程中注意思维逻辑顺序,使学生能够清晰地把握文章脉络,一气呵成。其次,文章的内容要有详有略。最后,突出主题思想,然后展开论述,将平时阅读得到的精髓部分加工成自己的内容进行填充,使文章更加饱满。
3.阅读对写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作文的细节描写是整个文章中最具亮点的部分,是作者灵魂的体现。初中语文作文的细节描写主要体现在人物的描写上,例如对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比如《骆驼祥子》中的某个节选侧重描写了祥子生存环境的恶劣,侧面烘托了祥子生存的艰辛;还有鲁迅的《故乡》抓住了对闰土语言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闰土的愚昧麻木,揭示了闰土的内心世界,也表现了作者鲁迅对封建等级观念的强烈不满和讽刺。通过这样一系列的细节刻画,可以使作品中的的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性格色彩浓厚,也可以使文章主题意蕴深刻。
三、读写结合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材料的积累
无论是平时课文的内容还是课外的阅读材料,写作素材是随处可见的,教师应该不断挖掘新颖的模板给学生当例文。
2.读写要领的补充
一般情况下,读写要领是不变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补充,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
在平日读写结合的练习中,教师应该适当地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提出质疑,而不是将要点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也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它是由听、说、读、写构成的用于交流的学科。所以初中教师要对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加以重视,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课堂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下培养写作能力。只有两者相结合,才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真正提高。
参考文献:
[1]邰启扬,金盛华.语文教育新思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李杏保,陈钟梁.纵论语文教育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3]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编辑 孙玲娟